这些小知识,是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开始药物治疗前应该知道的!
除了少数轻度高血压患者采取改善生活方式就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外,大多数人需要启动药物治疗。面对琳琅满目的降压药,到底该选择哪一类哪一个品种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困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开始降压治疗,比药物选择更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得出结论认为:对于较年轻及较年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降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血压下降的程度而不是降压药的选择。“降压是硬道理”。
持续的血压升高主要损害心、脑、肾、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终可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研究发现降压治疗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发生风险,即服用降压药与不服用降压药者相比,减少一半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少15%~30%的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减少50%的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每种降压药降低血压的效果大致相等,30%-50%的患者都有良好的降压反应。然而不同患者可能对同一降压药的反应不同。即有的患者使用这种降压药物有效,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对这种无效。又如,普利类或沙坦类对黑人效果较差,但地平类或利尿剂则效果很好。
一些高血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某种降压药物可带来除控制血压之外的特殊益处,如用洛尔降压药来控制心房颤动时的心率。
药物选择
噻嗪类利尿剂
利尿剂降压药当中常用的为吲达帕胺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作用时间长,剂量低,副作用少,优于氢氯噻嗪。噻嗪样利尿剂能够刺激远端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钙排泄。因此,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对骨密度具有有利影响。对于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噻嗪样利尿剂可能优于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
普利类/沙坦类
普利类/沙坦类因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特别是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另外,这类药物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也比较适合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对于不能耐受普利类(主要是咳嗽),可以选用沙坦类降压药。
地平类
地平类降压药没有绝对禁忌症,且具有脑保护作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能用。常用的为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长效制剂。
洛尔类
洛尔类降压药不作为一线治疗,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这是因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洛尔类降压药对脑卒中风险的预防作用可能较弱(尤其对吸烟者) 。此外,阿替洛尔可能会使死亡率小幅增加。这些影响主要见于60岁以上的患者。
给药剂量和频率
降压药的剂量-反应曲线的最陡峭部分通常出现在剂量较小时:对药物反应好的患者通常对小剂量有反应同时几乎没有副作用,而较大剂量给药产生的副作用较多,并且通常几乎不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比如氢氯噻嗪常用剂量为12.5mg,降压效果较好。但剂量再增加,疗效增加有限,电解质紊乱风险却大大增加。
药频率决定于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短的需要一日多次给药,患者依从性不好。而对于长效降压药,比如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一日只需给药一次,患者依从性高。
联合治疗
血压不达标,可以通过增加一种药物的剂量,也可以联用另一种药物来实现。但研究发现,药物剂量加倍,降压疗效增加有限,但副作用却成倍增加。因此,降压主张联合治疗。以前高血压指南指出,对血压≥160/100、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应用复方制剂。而2018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认为,对于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
睡前 vs 早晨给药
由于人体早上血压有一高峰,故降压药通常早上服用。但有些高血压患者夜间平均血压比白天低15%左右。睡眠期间血压下降不足10%,称为“非杓型”,这种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要比杓型高。
一些研究表明,把至少1种降压药从早晨用药改为夜间用药,既可使正常的夜间血压杓型得以恢复,又可降低24小时平均血压。然而,一些盲法试验发现,夜间 vs 早晨给予降压治疗时,24小时平均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无差异,并且对杓型比例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