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篇1
这一篇,我们开始讲《伤寒论》里面的内容。我们尽量按顺序讲,然后其中会穿插讲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尽量让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固的读者能看懂。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我们在《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如何看待人生病?(下)》这一篇文章中讲到,太阳病其实就是八纲里面的表病。表是指体表,就是人身上的躯壳、皮肤,肌肉,筋骨,四肢等(当然也包含经络中的太阳经)。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句是太阳病的提纲,太阳病的总纲领,也即是太阳病总的症状特征。
这里我们要提醒一下初学者,这个太阳病不是具体的某个病(比如西医说的:肺炎、肝炎等),甚至连外感都不能概括这里说的太阳病。
这里说的太阳病,在病位来说是“表病”,病性来说有“阴阳”,在人体气血能量状态来说是“比较充足的状态”,在病之深浅来说是“病之初”。
所以,如果一个人生病,我们不管西医说他是感冒、流感、温疹、肠胃型感冒等等,只要他出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那么就有太阳病,那么治疗的时候就要综合考虑到太阳病的相关治疗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更深入理解这一段太阳病的总纲领呢?
1、我们先来看“脉浮”。
脉浮是个什么样的脉?脉浮,是指脉浮起来,高于平时的脉,用手指轻轻触碰皮肤表面就能摸到脉,能感应到脉的跳动,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正常人的脉,没有生病的人的脉,是不会浮出来皮表的。
另外,一个人生病,可能会有各种兼见的脉,因为这里讲的是太阳病总纲领,没有说兼见的脉(比如:中风脉浮而兼缓,伤寒脉浮而兼紧等等)。
为什么太阳病的脉会浮出来?因为这是一种能量向外的象,就是血管里面水分增多,血管里面大量充血的情况。因为这时候邪束于肌表,而且人体气血能量充足,正邪交争于体表,人体不断地往体表输送阳气,好让邪气排出体表,于是脉就有一种向外浮出来的象,是这么一种情况。
2、再来看“头项强痛”。
头,我们知道泛指头部。这个项呢,指脖子,特指脖子后面(当然有时候人得太阳病时是整个脖子都不舒服)。这个“强”,有一种僵直、凝滞性、发直的样子,伸缩不舒畅的感觉。
外邪束于体表,内部阳气被堵塞在里面,内外交互的联系被阻断,那么阳气就会往上冲,他需要找一个出路,于是气血往头上跑,这也是一种能量向外的象,那么多的气血集中到头部,得不到舒张时,头部就会痛。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下,在中医里面,痛往往来自压力,压力一减,一舒张,痛立马大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得到外感往往是上半身症状特别多,上半身不舒服,越往上越不舒服,到了头部,那就是各种不舒服了。
另外,我们知道正常人的头面是凉的,脚是温热的,也就是说上凉下温为正常。那么是什么系统,能让温热的阳气,到了头部就变成凉的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人体有一个很特殊的部位,就是“脖子”,脖子在人体中类似一个冷却系统,能让流入头部的阳气的温度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六阳之首,温度却是清凉的!也正因为如此,脖子这个地方是非常容易受凉的部位,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
人得到太阳病时,外邪束缚肌表,正邪交争于肌表,那么人体一般会以发汗的方式来驱除外邪。然而,无论是吃药后发汗,还是自然的出汗,总会有一部分汗液,没有完全排出到皮肤表面,那么这部分汗液我们称之为“未泄之汗液”。
这“未泄之汗液”已经从汗腺分泌出来,但又没有排出到皮肤表面,那么它就会游离在皮毛和肌腠之中,不会再回到汗腺里面重新被人体使用,也就是说这“未泄之汗液”会成为我们人体的废水、冷水,或者叫阴邪,以后也会成为我们人体痰、湿、水气病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这里关系到一个人体保养的话题,就是平时无论是天热出汗,还是运动出汗,都不能汗出当风,更不能吹空调,图一时之爽快,而是应该用毛巾把汗擦干净,然后平静下来尽量让汗液全部排出体表。不然出汗后吹风吹空调,不但会使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更会让人体内的“未泄之汗”内停,为以后生各种疾病埋下隐患。
3、最后我们看下“恶寒”。
这个恶寒,也就是怕冷,通常也会带有怕风吹,被风吹的感觉很难受。那么这里出现“恶寒”,我们大致分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就是上边说到的太阳病是表病,人体要通过发汗来驱除外邪,然后加上平时的出汗,因此皮肤肌腠之中的“未泄之汗”会大幅增加,这里的“未泄之汗”是人体的冷水,已经液化的水,不是人体能利用的气化之水,是人体里面的阴邪,这阴邪之水突然增多,在人体来说就感觉会怕冷。
再者,人体气血能量大量调集到肌表,正邪交争于表,在体表则出现温度提升,也就是发热的现象,这体表的温度突然提高,跟平时外在环境的温度,差距突然加大,这种加大的温差之感,在人体表现出来就是恶寒的现象。
最后,这种突然间大量气血能量调集在体表,往往会有外实里虚的情况,就是说人在得到太阳病时,里面的整体气血能量跟平时比较是虚弱的,那么在对外的感受就是不耐寒,比较怕冷。心上三种情况集中在一起,那么产生恶寒怕冷的感觉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这个太阳病的总的纲领,基本上是在说人得到太阳病时,肌体会调集全身气血能量于体表,在体表跟外邪作斗争,并通过发汗的方式来把邪气驱除于外,不让邪气再往里面进,那么这一过程中,人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正邪交争的现象特征,比如: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一系列症状特征。
如果,人的气血旺盛,能量很充足,那么肌体会自然出汗,并把外邪驱除在外。但如果人体气血能量差一点,肌体自然地出了汗,却不能把外邪驱除于外,而且肌体发热依旧,温度没有降下来,这说明身体机能,不能自己解决疾病,而且人体在驱除外邪的同时,正气在不断衰减。
那么,在这个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经方的力量,也就是需要用一些解表发汗的处方,来帮助肌体驱除外邪,以达到驱除疾病,保护人体的目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需要依据不同的症状,应用各种解表发汗的处方,来治疗各种不同的太阳病。
那么,太阳病总提纲,我们就大致说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大概地说一下仲圣的脉法。
通观《伤寒论》整部书籍,我们会发现张仲景在写脉的特点时,不会写得很详细,他基本把脉分为:浮、沉、迟、数、大、动、滑、涩、微、弱、弦、紧。其中阳脉为:浮、大、动、滑、数;阴脉为:沉、微、弱、弦、迟,其中紧脉为阴中之阳脉,跟弦脉非常类似,在指下比较难区分。在知道病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知道正常人的脉,那就是“不浮、不沉、不迟、不紧、不数……”。
在学习经方的中医看来,切脉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只是大致检验前面的“望诊、闻诊、问诊”,如果出现脉证不符,就是脉的特征跟身体出现的症状不相符合时,我们通常会舍脉取证,因为在四诊中,脉的变数最大,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身体出现各种比较严重的阴性症状时,而脉却出现浮、大等阳性之脉,这种脉证不符的情况,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证候!
因此,大家在去看医生时,如果一个中医只给你把脉,啥也不看,啥也不问,把脉一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然后就给你开出处方,最后抓了一堆药。那么这个医生,基本上是庸医无疑!
经方中医,通过“望、闻、问”这三诊,其实基本就可以断定你的病在哪里,需要什么处方来应对,心里已经比较有把握了,最后再加上切脉来取证检验。因此为什么很多疾病都能通过网诊来治疗,里面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讲这部经典的时候,会讲得很慢,但每一篇,每一章节,我们尽量讲得细致一点,因为没有交稿的时间限制,我们讲得会自由一点,尽量讲得详细,让有兴趣的读者对这部经典能通透得多一点,明白得多一点。而且每一篇讲多少内容,我们不做规划,但尽量保证一定的篇幅,讲太多也不容易消化,讲解只求详尽、细致、浅显、易懂。
最后,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希望大家多转发并点亮“在看”,或许你的朋友刚好也有这方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