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实力本不算强,五大谋士为什么竞相投奔,郭嘉说出了心声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是实力最强大的,晋朝能够统一,也是因为建立在魏国雄厚的基础之上。然而,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之初,曹操并不强,不光不强,甚至连家底也比不上很多人。他是宦官之后,被士族所看不起,又没有袁绍那样四世三公的好根基,没有孙权那样父兄打下的基业。

曹操基本上就是白手起家,却吸引了无数的谋臣武将竞相投奔。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就是五大顶尖级谋臣,他们出谋划策,为曹操最终问鼎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令人惊奇的是,不像刘邦、朱元璋这些出身草莽的英雄,一起事就有辅佐的军师,曹操的谋臣,绝大多数都是慕名而来。

荀彧本来是袁绍的手下,当年南阳名士何颙见到他时,都不由脱口而出:这是王佐之才啊!王佐之才,自然有王佐之才的眼光。当董卓废少帝刘协,立汉献帝时,荀彧辞官归隐。当他在袁绍处时,被奉为上宾,但即使袁绍抢先获得冀州,荀彧始终觉得他并非明主,仅仅呆了一年就投奔曹操。

郭嘉则更为干脆,21岁时他去拜会袁绍。一席长谈后,出来便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等人说了一大堆话,其核心就是袁绍想学周公,却不会用人。(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有的书籍记载他从此离开袁绍,有的则说他短暂效力了一段时间,反正郭嘉宁愿赋闲六年,也没有长久效力于如日中天的袁绍。但是,荀彧向曹操举荐郭嘉后,曹操的一纸书信,郭嘉便来与之长谈。这次是如同初恋一般美好的交流,曹操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就是此人!郭嘉则说:这才是我千辛万苦要寻找的主人!

关于贾诩的到来,则更为曲折。贾诩本来就是一个能看透人心的毒士,他更擅长出奇制胜。他先后投奔过董卓、牛辅、段煨、张绣,几乎都是言无不中。在张绣降袁还是降曹举棋不定时,他推掉了实力更强的袁绍,而选择了有私仇的曹操,并认准曹操一定会不计前嫌。

荀攸本是汉臣,在董卓当权时,曾经还想行刺。事情败露后下狱,直到董卓被铲除后才被放出来。以他的名望,本来已经自请担任蜀郡太守,准备到天府之国逍遥快活的。但又是因为曹操的一纸书信相邀,他便返回京城。

三国时期的主公与谋臣,往往要经过长谈,大致也相当于现在招聘一般。诸葛亮、郭嘉如此,荀攸也是这样。两人谈完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而曹操则对荀彧和钟繇说:他不是一般的人,能和他一同共事,又怎么会担心不能席卷天下呢?

如果说五大谋臣之中,唯一没有改换门庭的,就只有程昱了。其实他很早就有机会出山,兖州刺史刘岱多次征召他,他顶多出出主意,一直托病为由不应召。然而,曹操兵临兖州时,征召程昱,他就马上前去报道。他的乡人自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你的行为如此相悖?

《三国志》记载,程昱听完同乡的话,“笑而不应”。这个笑,当然是遇到明主的欣慰。作为饱学之士,不愁没有人识货,而在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良禽择木而栖,不能将自己贱卖了或者卖错了。

那么,这么多顶级谋士,为什么就舍天下诸侯,甚至是实力比曹操优秀得多得诸侯呢?分析来分析去,还不如当事人说的靠谱,这五人之中,别人都没有说出真心话,而郭嘉却在官渡之战前,分析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

这是篇很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其核心就是曹操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虽然郭嘉只是针对一次战役,虽然只是拿袁绍与曹操相比,但它却是有普遍意义的。这些谋士们正是看中了曹操的潜质,便不顾一切相助,以成就彼此的功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