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谈诗】3-12 和习作告别
【扪虱谈诗】
阿夏老师是网络诗坛所谓‘骨灰级’的人物,早年活跃在清韵等论坛。山菊有缘碰上他的文字时,阿夏老师已经进入隐居模式。这些年联系渐疏,最近惊闻阿夏老师已于2019年8月4日仙逝~~~经阿夏夫人同意,山菊将继续刊登阿夏老师的作品。重温这些文字,也是一种纪念。
一个诗词爱好者的
学习笔记
和他的
诗词
和习作告别
作者:段瑞夏
诗词写作,每个人大概都要有个习作阶段,这个阶段越短越好。
习作就是为写而写,眼前没有景物,胸中没有感受,也写诗;没事做凑一首诗出来,这是习作。要早一点和习作告别。
古人写诗出道早。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骆宾王七岁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李贺七岁(怎么都是七岁?)的《高轩过》,都已经不是习作,而是创作了。鲁迅,郁达夫十几岁时写的诗,并不都是上品,但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已经摆出了与前人分庭抗礼的架势。
唯有现代人,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还在战战兢兢地习作,老长不大。似乎诗词非得是七老八十的人才能玩。殊不知那些七老八十能诗词的人,他们全都是少年十五二十时就会诗词的。
诗词余事耳。工余之事,课余之事,饭余茶余之事。不过是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述自我。不要在前人作品里寻章摘句,做感情游戏。作文课上,我们不会,也不屑模仿同桌的作文抄袭他的句子,古人不过是我们的同学。郑板桥赠袁子才有句云:“君有奇才我不贫。”人家有钱是人家的,我穷要穷得有志气。诗词写作的志气,就是坚持表述自我。坚持这一点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出道,成熟,开始有个人的尊严是一个标志。如果诗词不能表述自我,那我还胡扯什么?
和习作告别,才算是在诗词上真的上路了。路还长,然而这是第一步,极为重要的,许多人死死不肯迈出的艰难的一步。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链接
【扪虱谈诗】3-1 写诗三要
【扪虱谈诗】3-2 诗词二忌【扪虱谈诗】3-3 作诗二耻
【扪虱谈诗】3-4&5 学习郑板桥&心意
【扪虱谈诗】3-6.唐人气象 & 7.入门
【扪虱谈诗】3-8 傻钓
【扪虱谈诗】3-9 诗词死活
【扪虱谈诗】3-10 树犹如此
【扪虱谈诗】3-11 文字
纪念阿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