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故宫的色彩密码
出于等级规制的严格界限划分,及由此形成套路的程式化图案色彩管理,反使得紫禁城中触目皆是以至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层次分明有条有理。丰富变化中的局部的斑斓色彩与整体的色彩斑斓,被控制得协调和谐,花而不乱。
——摘编自《故宫院长说故宫》
故宫的重要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
从故宫的色彩来看
主要有黄、黑、绿三种颜色
另外还有各种颜色的组合
大到殿堂楼阁小到居室陈列
屋宇深深 回廊漫漫
檐角 楼头 瓦片 修竹
一卷一册 一桌一案
香炉 瓶花 瓷器 茶器
点点滴滴 寸寸优雅
它触动的
不仅仅是观众的双眼
更是中国有史以来的东方美学
它
美得不可方物
紫禁城以红为主色
正如它的名称一样
“紫禁红”无疑是它的主色调
紫禁城内所有的墙面
所有的建筑外立面
不厌其烦地一律涂抹成这样的红
行走其间触目皆红
现在流行的“中国红”
与紫禁城的景观不无关系
有一种美
叫中国风
寥寥数笔勾勒出无限意蕴
中国红妙不可言
惊艳了岁月
温柔了时光
朱门红墙御笔朱批
朱红、枣红、浅绛、姜红
海棠红、桃红、玫瑰红、珊瑚红
林林总总的红凄婉 动容
红,具有吉庆之意
是中国最传统的色彩
惊艳了无数个喜庆的日子
最美不过中国红
一袭红衣 倾国倾城
红色
是属于中国的绝色
更是千年流传的极致惊艳
“一庭残月海棠红”
小院寂静
月色皎洁海棠花红
人生亦如此
于平静里渗出张扬
生命该有的色彩
一分不少
红色是故宫的主色调
红、黄、青绿构成故宫的基本色
若站在高处看
又变成满目皆黄了
那就是连绵铺排的金黄色大屋顶
黄色又是土地的颜色
代表人们对土地最虔诚的敬畏
“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中国古代黄色是高贵的颜色
只有皇家才能御用
它是最高的礼制
《说文》有解:“黄,地之色也。”
《释名》曰:
“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
玄也常常被称为黑色
但它并不是五色之一
《说文》说:“玄,幽远也。”
深沉幽远
黎明欲曙
缁色,棕黑,黎色
皆为其类
《说文解字》中说:
“青,东方色也,从生丹”
古人以“丹青”二字以喻书画
足可证明它是一种清雅的色调
古人以青为美
玄青、绀青,黛青
青青,子衿
悠悠,至今
那么,有人问,这个“青青子衿”中的“衿”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它不是是绿色,也不是黑色,而就是高贵的青色。
衿,就是指衣领。你看,好多白话译文中基本上是直译,青,他们也拿捏不准。但青青的确是一种颜色。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青近于黑色;但我们说“踏青”,它便是绿草色,我们说“青青陵上柏”,它便是松色。
如今,我们说青春一词,就是青的颜色。青已不仅仅是衣服的颜色。
更是天、地、人的契合,传达着先民对自然、宇宙 的认识,凸显着其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
《周礼》中说:“西方谓之白”
白是素,是静,是虚无
上下天光,白蕴五色
白是包罗万象
鱼肚白,霜白,菊蕾白
……
任是无情也动人
· 月白 ·
“五帝各如其色,
日赤,月白。 ”
月白
白里带着淡淡的蓝
如月光般澄澈、洁净
朴素而不失格调
温婉的情调直击内心深处
月白
有一种清淡的忧愁
那是床前的明月光
故宫中最有韵味的还是红色和绿色
说起红配绿
你肯定会接上下一句
要知道
红配绿曾经是皇家最爱
中国颜色里的红配绿
是红妆淡抹总相宜
文人墨客也是费尽心思
表达对“红配绿”的爱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们才发现
原来
红配绿这组“禁忌”的配色可以这么美
红与绿的搭配
赋予了诗意与时尚气息
充满了灵气与想象空间
张爱玲曾说
“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
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
殊不知古人在配色上
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
绿得深沉,红得羞涩
格调自然却不失优雅
红色和绿色色度之间整整隔了180度
红色和绿色之间排斥度大
是一对互补色
这就意味着
红、绿色彩放在一起会造成极强的视觉反差
使得色彩对比达到最大鲜明度
并强烈刺激感觉器官
在这种强烈映衬下
红的会越发显红
绿的就越发显绿
考虑到这一点
“红绿灯”就作为区分“停”和“不要停”
这对重要相反概念的标志
正如西红柿炒蛋在出锅后
撒上那一抹葱花
便能锦上添花和谐共存
苍筤,
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
秋香,
是具象的缃色与意象的秋意共舞;
月白,
是月光洒下一片青白;
绿云,
是女子晨起梳头,乌中透亮的发色;
还有
妃红、苍青、朱酡颜、十样锦、
藕丝秋半、黄河琉璃……
清 冷枚《春闺倦读图》
还有如胭脂色一样的“朱颜酡”,是指女子饮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野生红苹果一样的“檎丹”,来自古人对苹果的称呼——林檎;
“二目鱼”,灰白色,来自马的眼周像鱼眼白的白毛;
“葱青”,即葱白下淡淡的青色……
清 康涛《华清出浴图》
“海天霞”,说的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明代宫里人的春服,就是这个颜色。
诗里写“凭高一望楚天低,云树苍苍暮山紫”, “暮山紫”是诗人傍晚看到落日里雾气蒸腾的山色。
歌词“天青色等烟雨”里的“天青色”,在上古时候叫“天缥”。“缥”是浅蓝色,跟漂洗有关,就是染蓝的衣服在水里洗着洗着颜色就淡了。
“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
天青色,
更是江南烟雨,碧莹剔透,
一抹天青,惊鸿一瞥。
电视剧《甄嬛传》里,螺子黛是引发后宫争斗的“顶级化妆品”。古时它其实也是一种颜色的名称,是一种墨绿色的颜料,相传从波斯进口,古人曾写:“薄醉懒添螺子黛,嫩寒初试杏花衫。”
还有如胭脂色一样的“朱颜酡”,是指女子饮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野生红苹果一样的“檎丹”,来自古人对苹果的称呼——林檎;
“二目鱼”,灰白色,来自马的眼周像鱼眼白的白毛;
“葱青”,即葱白下淡淡的青色……
蓝色也是中国人比较早应用的颜色,一是因为蓝色触目可及,我想古代的天空应该比现在蓝。另一个是它在应用和表达的时候,制作成本比较低。
古代的蓝草像蓼蓝、马蓝、木蓝,最早夏代就在使用。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矿物质,譬如中国画用的传统颜料石青就是蓝色,将蓝铜矿物质,研磨成粉,经过加工而成。
《山海经》里面讲到“美铜”“美赭”“美垩”“青雘”“丹粟”等等,也都是颜料矿产。
“莫兰迪色”得名于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他善于以瓶瓶罐罐等静物或风景画为创作对象,偏爱使用灰色调的低饱和色,来勾勒出柔和宁静、舒缓雅致的美感和浑然天成的画面效果。
早在300年前的《乾隆色谱》里,就已经有对这些颜色的描绘:
蓝色系有鱼白、月白、石青、元青;
黄色有明黄、杏黄、生沉香、秋香;
绿色有松绿、官绿、瓜皮绿、豆绿;
紫色有藕荷、紫红、青莲;
红色系有水红、桃红、大红、鱼红。
《延禧攻略》中用的颜色,大家口中的莫兰迪色,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