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女希望从良,苏轼随手写下藏头词,救人水火千古流芳

元丰七年,饱受“乌台诗案”影响的苏轼终于东山再起,被派往汝州赴任。鉴于苏轼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他如同当红明星一样,受到关注。黄州到汝州距离不近,沿途官员、百姓都欢天喜地迎接这位文豪。在润州也不例外,两位歌女甚至偷偷找到苏轼。

这两位歌女,一个叫郑容,一个叫高莹。可是,令苏轼没有想到的是,她们找上门来,既不是倾吐仰慕之情,也不是展现自己的才艺,反倒是希望苏轼向太守许仲途求情,让她们从良脱籍。

唐宋时期,女子从事歌舞甚至皮肉的工作,并非随心所欲的,而要加入所谓的妓籍。此中分类很多,就是朝廷官府也有专门的营妓,负责在正式宴会上献技,还要陪着官员寻欢作乐。她们长相出众,从小就受到专门的训练,能歌善舞,甚至还能填词作诗。另外,她们由朝廷出资供养,待遇不低,有时候还能得到官员的私人赏赐,生活条件相当优越。

与之相反的是,她们毕竟出身于娼门,地位低微,并不为人看得起。所以,很多营妓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她们渴望从良脱籍,恢复普通人的生活,还能找个老实人嫁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那样的生活虽然清贫一些,但总好过天天逢场作戏,沦为官员的玩物。

郑容和高莹就是这样的女子,她们貌美如花,却不甘心大好年华在迎来送往中虚度,希望能够跳出娼门。然而,她们也知道,脱籍的事情要太守应允,而那些官员又怎么愿意轻易放手?

之所以找到苏轼,还是因为苏轼曾经写给许多营妓诗词。看得出来,苏轼与她们交往密切,而且并不是猥琐的心思,反而对这些歌女舞女抱有同情心,感叹她们的遭遇。郑容和高莹认定苏轼不仅是大才子,还是大善人,这才有求而来。

苏轼也确实悲天悯人,对于两位弱女子的请求,他当场答应。然而,就在润州太守许仲途宴席上,苏轼却喝得伶仃大醉,郑容和高莹就在旁伺候,想法设法也没能让苏轼开口求情。苏轼酒足饭饱之后,在下人的搀扶下,心满意足回到驿馆。

第二天,苏轼就要乘船离开。郑容和高莹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她们早早就到河边送行,看到苏轼的到来,马上跪地请求。苏轼哈哈大笑,取出一封信笺,告诉她们,上面有首词,太守看完后,就知道什么意思了。这首词,就是著名的《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是一首小令,上阕表达了对太守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情,也赞美了许仲途的人品、文采并非浪得虚名。要知道,这可是顶级文人的认可,足以让许仲途吹嘘一辈子了。下阕话锋一转,暗示两位歌妓已经老去,希望能够放走她们,享受普通人的人生。

这还不算什么,苏轼巧妙地将两位歌女的名字镶嵌在每句词的第一个字上,并且提出了请求: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他的游戏之作,意外成为第一首“藏头词”。

太守许仲途也是饱学之士,当然看得出苏轼的用意。他不能不卖这个面子,马上应允,两位歌女终于如愿以偿。有人曾就这个故事问过小珏,苏轼为什么在酒宴上不说,非要到最后关头才将信件送达?我想,营妓从良在当时也不是小事,苏轼大概是要试探两位女子的决心。看到她们依然很执着,这才好人做到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