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十大原则(上篇)
本文源自前麦肯锡全球副合伙人刘蔚涛关于《麦肯锡方法》的解读,明日
将刊载(下篇)。
来源 | 陈辞令
ID | CCL-2019-00
01
原则1:被视为“问题”的事情
未必是本质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发现华盛顿的杰弗逊纪念馆墙壁受腐蚀损坏严重,于是请了专家来调查。
专家们经过现场勘查,一开始认为是酸雨腐蚀导致,进一步实验发现酸雨的作用没有如此明显(不是根本原因),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冲洗墙壁所用的清洁剂。他们认为清洁剂带有的腐蚀作用是的外墙损坏严重,于是专家们建议更换清洁剂的配方,采用无腐蚀性的物质。
如果到这就结束了,显然还没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专家发现,该大厦墙壁每年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腐蚀自然更加严重。
问:为什么要经常清洗?
答:因为大厦被大量的燕粪弄得很脏。
问:为什么会那么多的燕粪呢?
答:因为燕子喜欢聚集到这里。
问:为什么燕子喜欢聚集到这里?
答:因为建筑物上有它们喜欢吃的蜘蛛。
问:为什么会有蜘蛛?
答:蜘蛛爱在这里安巢,是因为墙上有大量它们爱吃的飞虫。
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
答: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
问: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得这么快?
答:因为傍晚时尘埃在从窗外射进来的强光作用下,形成了刺激飞虫生长的温床。
于是,关上窗帘,杰弗逊纪念馆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解决了。大厦至今完好无损。
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当事者认定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本质性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假如当事者明白这是个问题,那么问题其实也已经解决了。
问题的实质没有找到,我们采取的行动犹如隔靴搔痒。而要找到问题的实质,麦肯锡常用的方法正是上文案例中的“5WHY”分析法。
02
原则2:用大视野重新判断
2020年6月,中印边界冲突,网上开始聒噪,中印是不是要开战了啊?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没有客观冷静的去分析这个事情的,本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再加上我们对印度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信仰等了解并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也实属合理。但越是这种情况,我们越要能保持冷静,绝对不能让我们的爱国之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要客观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战争有一定的认知: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战争都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利益,任何战争也不外乎政治较量。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既没有无政治的战争,也没有无战争的政治。因此,战争为政治服务,政治正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和枢纽。
有了这个认知,我们接下来要判断清楚2件事情:
第一,战争为政治服务,主动发动战争的一方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战争是不是唯一解决这个诉求的方式?
第二,要爆发战争,必须是一种结构性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双方走到了迎头对撞的程度。中印之间,是否存着这种结构性对撞的力量呢?
只要我们稍加判断,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控制好疫情,快速恢复经济,这个时候,任何一方发动战争,都是极其不明智的。
因此,中印目前是没有任何进行战争的理由的。
有句话叫作,当局者迷。很多当事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容易陷入到这种“当局者迷”的局面。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暂且拉开空间与距离,在全貌中重新判断这些问题。
03
原则3:从假设开始
2018年比较火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就是一种假设思维。
其实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开始使用假设思维,只是你没有意识到。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想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走迷宫的游戏,就是从一个口进入,经过很多条道路,从另外一个口出来,而其中只有一条是正确的路径。那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认为最快找到出口的方法是什么?
我告诉你,对于迷宫游戏来说,最优的行走方式,不是从入口那个点开始找路径,而是从出口终点反推正确的路径。因为如果你从入口走,可能很多路径走到一半就是断的。而从终点出发的路径具有唯一性,即使你也可能走错,但是试错的频率肯定比从入口进入要少,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这就是假设思维的运用。
假设思维的好处,是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直击问题本身,从解决方案入手。其精髓在于在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就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
麦肯锡顾问们在确定解决方案时,往往都是应先从假设开始,如果事实与之不符,就要重新设定假设。通过如此反复进行来迫近本质。
04
原则4:无遗漏、无重叠(MECE)
把问题建构化
MECE在前面的文章中说的比较多了,在此不做赘述。问题大多隐藏在没有看到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MECE分析中,即使有重叠也不要紧,但不能有遗漏。
05
原则5:聚焦成为关键的变量
寻找窒息点,也就是绞住脖子的那个点
请想象一下,一栋只有一部电梯的10层高的楼房,在上下班高峰期,无论怎么摁按钮,电梯也不会那么快来,这时想要上下楼的人就会躁动不安。物业管理公司会接连不断地收到“还不赶快想点办法”的投诉。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呢?
“再增设一部电梯”的想法,首先在咨询公司那里就通不过。因为太不把成本和时间当回事了。“为了增进健康,劝导大家爬楼梯”的想法,算稍微动了点脑筋。不过,要爬超过3层的楼梯,也是很遭罪的事情。
最理想的答案是“在电梯前放置一面镜子”。如果那样做的话,等电梯的人正好可以整理一下仪表,等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漫长而痛苦了。
初次听到这一谜底的人也许会有种上当的感觉:“这难道不是偷换问题吗?”那么,本来的“问题”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会把“等待时间过长”当作问题,琢磨缩短等待时间的办法。但是,如果能够把本来用于等待的时间充分活用的话,“等待的时间过长”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
本质的问题不是“等待时间的长短”,而是“百无聊赖地等待”。
这也并非偷换问题,而是不被问题的表象蒙蔽,迫近问题的本质,找到了最关键的变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窒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