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才顿悟,人活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为何人还要活着?

《红楼梦》中有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我们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空身”而来的。而离去之时,哪管你拥有多少的财富,拥有多少的事业,最后也都是“空身”而去。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中闯出一番事业出来。所以,我们大多人走南闯北,走遍天涯海角,也一直在“事业”的道路上奔走着。

啥都没有拥有之前,我们穷的只剩下肉体,就连面对爱情,面对家庭,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其实都没有底气,只能是一直奋斗,直到.有所成就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竞争逐渐在加大,生活的压力也已然去到了一个极点。这一切,不仅跟社会的变化有关,更与人之欲望.0.和追求有关。

可是,当我们去到一定的年纪时,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那时候我们就会想,人拥有了那么多,是否这一切都永远属于我们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现实的。我们拼搏一生,辛劳一生,也许有所收获,可这一切的收获如果只能暂时拥有,那么先前的奋斗又有何意义呢?

也许,有人会说要留下一点足迹给别人踏寻。有人会说要给自己的后辈留下一点遗产。有人会说要让自己能享有更多。

其实,当人老了就会明白,人活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而已,为何人还要活着呢?

经历风霜,才看透这世间

曾见过这样的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以前是某大学的教授,现在退休了回到家中,每天不是逗孙儿,就是下棋看报,日子过得颇为潇洒。

有一天,他的一个学生上门探望他,便问了老人一个问题:“老师,我最近有个问题不明白。您这辈子成就颇多,如今和普通的老人无异,那您大半辈子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老人听了之后,沉思了一会,便回了他一句:“也许我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有人记得,哪管我付出了大半辈子还是无所得,可活久了,人就看淡了。”

学生不解,继续追问道:“那老师活了大半辈子,感觉值不值得?”

老人回应道:“苏轼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连苏轼这种完美的人也感慨人生渺小,何况是我们呢?人活着,本身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已。既然活着,为何不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呢?我干了教育一辈子,不说有多大的贡献,可却享受了一辈子这样的辛劳时光,也算是值得了。”

人,只有经历风雨之后,内心才会变得沧桑。而当沧桑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人之内心也就变得淡然了。

有些时候,一旦人看透了这个世间,他也就会知道,活着,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让人品尝到“酸甜苦辣”的真实过程。

人活一世,只为过程,不为结果

我们大多人做事,其实都是奔着结果而去。可这样做,反而会让人忽略了过程中的趣味。

就像一个学生,他所需要的结果就是为了考到高分数,排到一个好名次,从而去到一个好学校。

但是,如果这个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过程中的苦与乐,并没有在过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那么就算他次次第一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一个职员,他所需要的是升职加薪的机会,以此来实现自己外部的物质的买车买房的心愿。

但是,如果他并没有在工作中体会到其本质上的滋味,或者说并没有享受这个过程,那么,哪管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物,又有何用呢?

就像一个普通人,如果他从出生开始,心中就一直想着“死亡”这个归宿,每天不是惧怕天灾,就是恐惧人祸,那么,他真能感受到快乐吗?

其实,人活一世,草长一秋。春天时花开了,秋天时花就凋零了。白昼时朝阳升起,傍晚时自然是日薄西山。

我们总看着开头和结果做人,那么终究会感觉刻板和乏味。倘若能好好享受一年四季的过程,享受一天之中的生活,如此,我们所收获的,就并非是预想中的刻板结果了。

感悟,永远是我们这辈子的最终使命。

人活到最后,只为了“感悟”而活

佛曰:人活着,不过是一场空。

“空”是什么呢?便是我们顿悟感知到的一切,便是我们手中放下的一切,便是我们内心淡然后看透世道的一切。

人,也许会老去,可我们的内心却不会老去。哪管外在的容貌已逝,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其记忆永远都铭刻在我们的脑子中。

我们活一辈子,说到底,就是一个“感悟感知”的过程。这里的感悟感知,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而是一个过程的享受罢了。

无论我们有什么烦恼,到了吃饭的点,我们就该将其抛诸脑后,好好享受吃饭的过程。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到了睡觉的点,我们就该懂得暂时忘却烦恼,平心静气去睡觉。

无论我们处在何种境地之中,到了放松的点,我们就该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一番,别总是计较太多。

所谓“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人世间“八九”都是困难,倘若永远忧愁,那么我们这辈子都不会感到高兴。

相反,当我们学会释怀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活在当下,收获当下的美好,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幸福。

人活到最后,其实就是一种“感悟”,更是经历后的感恩。

感悟天地之规则,感恩生命之馈赠。

感悟人间之丑恶,感恩世道之存在。

感悟缺憾之人生,感恩所处之境地。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