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是他整天在想的东西!

思想家,“美国的孔子”爱默生曾说过,一个人就是他整天在想的东西,你专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每天脑子里所想的东西会塑造出你的样子,我在前文《“我必须保持优秀”,从曹德旺说起:一个人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中就提到这个观点。

古人强调修身、慎独,其实是非常有内涵的,人生的命运流向,往往是由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

你说莫言的脑海里最经常想什么?你说曹德旺的脑海里每天都是什么念头?他们为什么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企业家?

再譬如,员工想的是工资,老板想的是事业,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不同。

当然要是抬杠的话,说员工每天想事业也很难做老板,这个也成立,但是,如果员工的思维能够跟上老板的节奏,是不是晋升速度会快一点?

按照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过去有些年就是太贪玩,每天想的是晚上去哪里喝酒,周末去哪里游玩,做什么事高兴,结果就是对真正重要的工作心不在焉,投入不足,自己酿成的苦果自己吃。

所有的热闹都要用寂寞来偿还,诚不我欺。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很多聪明人之所以事业无成,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他们没有“想法”和动机。

我们做任何事,“动机”都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动机是坏的,那就不太可能达成好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最初意念的“种子”坏了,那怎么也是结不出好的果子。

比如你要是出于不好的动机去跟某个人交往,那这段关系通常不会很好,这在爱情、友情当中经常发生。

所以,我们要十分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

刘备对儿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都是在强调身心的修养,指出点滴意念和行为的积累。

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水滴石穿,如果意念汇成河,那我们的每一次起心动念都在创造我们人生的命运。

所以呢,我认为人生格局和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身心意”的合一。

我们常说一个人不定性,内涵就是这个人的身心意是分离的,他行为是在做某个人,可他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实际上,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在扮演别人。

乔布斯就告诉年轻人,人生应该是追随内心的热情,对自己的“想法”保持忠诚,做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有些人习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说的是仁义道德,肚子里却是机关算尽、尔虞我诈,那最多就是个岳不群啊。

人生的奥秘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做自己,如果一个人身心、言行一致,长期都是如此,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早晚会有所成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说明了这点,心系一处、知行合一是人生最好的策略和法门。

思想决定行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你如果想要成功,那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有句话说得好,“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比如你崇拜任正非,那你不是要变成任正非第二,而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吸取任正非的奋斗和无私精神,借鉴他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性是好逸恶劳,是自私自利,而任正非一辈子都是奋斗不息,做事业没有私心,勇于分享,如果我们也真正学会这两点,人生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一个人就是他整天在想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有什么?自己要付出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