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旅洞察 | 疫情之下景区忙着突围求生,技术服务商们却忙着“掐架”

作为现阶段中国式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一直以来,线上渗透率低下的景区门票被普遍认为是继酒店、机票之后,旅游产业链中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但受2020新冠疫情冲击,大量景区由此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性衰败,突变为直面生死存亡的境地。近期连续被爆出的景区破产/资金链断裂案例,便是这一危机最真实的写照。

“生存还是毁灭”?在强烈的求生本能驱使下,对触网向来步履迟钝的众景区纷纷顿悟,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竞相加码智慧化建设。而作为需求的承接方,曾经讲述过诸多美好赋能故事的景区系统供应商们,此次能否站在产业命运共同体的认知高度临危受命、兑现其综合服务能力的愿景,带领行业“向死而生”?或将深度影响国内景区行业的发展走势。

近日,一则由微信公众号“天时同城”发布的《关于深大智游宝蓄意禁用天时同城API对接的声明》檄文,引发了景区从业者的热议。

声明介绍,近日,深大智游宝以莫须有和所谓安全考虑为由发布公告,并一一电话通知景区或景区分销商(天时同城用户)于2020年6月22日全部停用与天时同城API对接,同时诱导景区分销商替换使用自X游系统,由此导致景区门票分销中断。

据了解,深大智游宝之所以如此,皆因大部分景区用户的选择。天时同城介绍,特别是自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知名5A景区与文旅集团为拓展直销,转而选用天时同城微商城或其他友商系统,这导致深大智游宝旗下的“小鲸”商城遇冷,从而招致其不遗余力的打压。

针对上述行径,天时同城直斥深大智游宝不顾景区与合作伙伴的利益,为一己私利恶意挑衅和干预景区的独立运营权。这与非常时期举国上下出台各类扶持措施拯救旅游业的义举背道而驰,枉杀一片无辜旅游人。而从文末留言看,天时同城此次公开声明得到了众多业者的声援与支持。

作为一家景区门票分销系统与相关硬件的提供商,深大智能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老牌玩家。业者柳风(化名)介绍,在互联网尚未开始渗透景区的早期,深大智能主要以闸机硬件与内部管理软件的销售/铺设为主;而伴随互联网在景区的持续渗透,深大智能开始统一为景区对接不同的OTA提供接口。与此同时,由于数据的价值想象空间被不断放大,深大智能开始朝这一领域大举进击。

意识到旅游目的地O2O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年,深大智能集团董事长汪早荣提出“LOTS(本地化在线旅游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生态圈”的概念。即由地方景区和深大智能本地化运营团队为主,以景区门票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在旅游目的地的准入圈层构建本地全员营销体系,以开放的格局全面对接互联网在线分销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营销技术,构建景区自己的互联网大数据圈层,以进一步反哺景区的产品提升和精准营销。

“从传统走向互联网,我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使景区受益、为景区服务的基础上”。按照汪早荣彼时的构想,构建LOTS平台最核心的要素是要有一个地方头部景区来挑大梁,深大智能只提供技术,做辅助性工作,并以此入股。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掌控者是绝对控股的核心景区,深大智能不会过度占用景区的利益,所以能得到广大主流景区的拥护。

尽管设想美好,且落地的项目在快速增加;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业者的反馈似乎并不如预期。数位业者表示,有别于深大智能销售言必提及的体系、生态与架构,其所谓的50K硬件和系统支持功能,甚至不及5K闸机及支持软件系统,而且由于其模式是以销售为导向,涉及到后续的落地运营效率服务态度究竟如何,景区应该“冷暖自知”。

如何具体表现这种预期与现实的落差?企查查显示,近年来,深大智能先后与包括侯马普罗旺斯花海、太白山、五大连池风景区、额济纳旗大漠胡杨景区、寿光双王城洰淀湖、武功山、宁夏沙坡头等在内的多家景区就票务、门禁、视频监控、广播、指挥调度、停车场管理等在内的系统合作发生纠纷,众多头部景区为何在项目自交付后到落地运营中迟迟不愿履约付款?其背后的指向性引人深思。

参看行业的形势变化,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受近年来休闲旅游崛起及散客化的趋势影响,景区行业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门票降价”的顶层意志推动下,景区亟需通过拓展直销渠道运营私域流量、获取更多增量客流和拓展非门票收入以实现转型。

尽管理解景区的现实需求所在,但技术服务商们往往将合作愿景描绘得过于美好,实际并不能带来多少增量价值。与此同时,为尽可能扩大自身利益,系统服务商“既绑架数据又绑架财务”的操作,干扰景区的自主决策与独立运营,其价值对于景区而言自然越来越鸡肋。

事实上,谈及信息化建设,包括酒店或快销品等在内的众多行业案例有其现实参考意义,以商超的erp系统为例,由于其产品非常多样化,通过系统对进货出货的汇总分析,可以指导进货决策,从而优化库存结构、提升周转率。但对于景区而言,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其目标客源由景区发展方向基本锁定,后续硬件系统无法带来实质改变。

柳风谈到,尽管国内智慧景区的建设已历经过一轮高潮,但这主要是国有景区响应号令、享受财政补贴而起,景区对智慧旅游的理解与认知始终不明就里。而呈现出来的结果则是,整个行业的智慧化建设以各路硬件/系统厂商的游说为标志,游客和景区自身根本就没参与其中,无非在游客订票&入园环节、员工监控、管理者查看数据方便了些,但这对于景区的品牌建设、销售拓展和客源结构优化,基本没有意义。

而受此次疫情影响,以网络实名预约制为核心、云旅游&线上分销为支撑的全新运营管理模式,无疑对当前景区的智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景区生存唯艰的新常态,系统商如果沿袭此前僵化的模式,不朝增量价值创造的方向转型,更多积压已久的矛盾将迎来爆发。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2019-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门票在线预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景区门票线上化渗透率约为18.3%,在线交易额为288.8亿元,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超过4亿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出游逐渐变得刚性高频,在互联网技术加速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景区门票线上渗透率将大幅扩升。

在柳风看来,如同通讯领域从手机到小灵通再回到手机,伴随景区对互联网的认知逐渐清晰,景区系统供应商也将沿袭这一历程,只不过硬件和软件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故事听了太多后,景区对数据会看的越来越重,自身的利益再不会被长期绑架;在成本支出可承受的范围内,景区仅把系统当成一个内部管理的支持工具,不会对其外部连接能力抱过多想象。”

由此看来,历经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景区对系统厂商的想象空间与价值认知已经越来越趋于冷淡。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系统厂商们该如何重新审视自我,通过增量价值的创造赢回景区的信任与期待,推动产业生态真正走向良性循环?显然,这是后疫情时代摆在所有景区系统厂商面前的挑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