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序】之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序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作者    李镇西

李镇西,1958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2003年6月于苏州大学获教育哲学博士学位。曾短暂担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著有《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等三十余部著作。现供职于成都武侯实验中学。

序 言 作 者
钱  梦  龙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八十年代初提出并倡导的“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及“三式”操作模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著有《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教师的价值》等多部著作。

老师,你抓住幸福了吗?

——读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什么是幸福?这可能是每个人都关心过、思考过的问题,因为谁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遗憾的是,在人心日趋世俗化、功利化,在以财富多寡和地位高低作为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指标的今天,真正认为自己活得幸福的人少之又少。幸福业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高度稀缺物资”。
在这样的世道人心下,教师职业的尊严也随之崩解,加以教师的工资收入与高薪酬的职业相比,明显处于低水平,教师的幸福感也因此降到了冰点以下。如果用“幸福感指数”对世界各国教师作一次排名的话,中国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大概只能排在倒数第几位。网上常常可以读到一些教师“创作”的自我贬损的歪诗、顺口溜,诸如“(教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等等,教师简直成了集人间苦难于一身的受难者、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可怜虫。这些夸大其词的“创作”虽然带有自我调侃的成份,但确实也折射出教师的幸福感已经下降到了何等程度。
我想,如果我国的教师长期在这样憋屈甚至屈辱的心态下从事教育工作,且不说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危害,即便对教师个人而言,一辈子不得不天天面对一份自己厌倦、厌恶、没有丝毫尊严和乐趣的工作,这辈子不也活得太亏、太苦了吗?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不希望自己这样痛苦地工作着、生活着。
问题是:教师的职业(且不说它是一项庄严的事业)果真与幸福无缘吗?
李镇西老师近期出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以下简称《幸福》)给教师指出了一条通向幸福人生的阳光大道,作者用他的教育实践和心路历程向我们证实,这条阳光大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任何一位老师,只要愿意迈开腿,谁都可以经由它抵达幸福的彼岸。
《幸福》是一本十分“好读”的书,它没有理论的艰涩,但有启迪智慧的哲理;没有教科书的枯燥,却蕴含教育的真谛。
《幸福》之所以“好读”,主要在于它以叙事为主的行文风格,娓娓道来,给读者以朴素、亲切的阅读体验。李镇西老师善于用自己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思索过程,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令人信服地告诉你,不要把幸福看得遥不可及,有时候只须调整一下思维的方式,稍稍转换一下视角,就可以发现原来幸福竟是这样的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想当年,镇西在初为人师时,也不过是个寂寂无名的“后生小子”,跟现今众多“90后”青年教师毫无差别,当时谁能想到这个“后生小子”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摔打,竟成了如今誉满教坛的教育专家、当代名师?于是,人们按照常理推断,肯定认为镇西在起步之初就“胸怀大志”,经过三十年苦斗不息,孜孜矻矻,才修成了今天的“正果”。
可是李镇西老师告诉你:事情完全不是这样!
他坦承:“从本质上说,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改造中国教育’。那时候,教书对我来说,不过就是职业而已,挣工资吃饭罢了。”习惯于常规思维的人怎么也不可能把当年这个“胸无大志”的青年教师和如今的教育专家李镇西划上等号。莫非李镇西的成才完全出于偶然的机缘?还是有贵人相助?如果这样想,那又大谬不然了。
李镇西老师成才的“奥秘”就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成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说似乎有些“玄”,但事实是,正是这位不想成才的年轻人却轻轻松松地成了才。古语有云:“深山有宝,唯无心求宝者得之。”无心求宝的李镇西“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宝”,而那些汲汲于途的求宝者却反而失之交臂,个中消息,耐人寻味。
细读《幸福》,我不能不深深感动于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那一股感人肺腑的师生之爱。这正是李镇西老师无心求宝而意外得宝的根本原因。
李镇西老师爱孩子,爱学生,纯粹是出于“人”的本能、本性,他说,“我这个人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孩子。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就打心眼里开心。现在也是这样,走在街上看到年轻的妈妈推着天真无邪的婴儿,我总要呆呆地盯着孩子看很久,甚至忍不住想伸手去摸摸孩子的脸蛋。”这种天性,其实大多数人都有,天真活泼的孩子谁人不爱?除非这个人天生没有人性。李镇西老师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他把这份对孩子的爱成功地迁移到了日常、烦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工作动力、一种高超的育人智慧,不像我们大多数老师那样,教师做得久了,感情渐渐被磨得麻木起来,迟钝起来,甚至油滑起来,乃至完全丧失了刚踏上讲台时那份可贵的初心。
当然,单说爱孩子还并不确切,因为对孩子的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一种是只爱那些活泼可爱、乖巧听话、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这种爱人人都能做到,因此是一种“常人之爱”;另一种是爱所有的孩子,尤其爱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甚至品德有缺陷的孩子,并且把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动力和智慧,一视同仁地施以爱心的教育。这第二种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因为这是一种有别于“常人之爱”的“教师之大爱”。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老师虽然身为教师,却仍然停留在“常人之爱”;而一个班级中优秀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于是他们成天抱怨着“学生难管,家长难缠”,把自己的心情弄得越来越坏,哪里还有心思去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艺术?当然更不可能把爱转化为教育的动力和智慧。                                                                                                                                            两种不同的爱必然导致两种相反的“循环”:那些整天抱怨学生、厌恶日常教育工作的老师,必定把自己的职责当作沉重的精神负担,而越是如此,便越是干得乏味、厌烦、倦怠,形成恶性循环;而对学生满怀爱心的老师,必定也得到学生“爱的回报”,于是,本来日常、烦琐、甚至乏味的教育工作,由于有了爱的滋养,也变得兴趣盎然,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从李镇西老师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激励下所产生的浓浓的幸福感。
请看下面这个感人的场面:
那年,我请北京的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来我校附属小学讲课。刚走进校园,一群孩子看见我,便飞奔着向我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叫:“李老师,李老师……”跑近后,也没有什么事,就往我怀里钻,在我身上蹭,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当时王老师说:“李老师,孩子这么喜欢你啊!你看,一见了你就直往你怀里扑啊!”
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没大没小”地表达他们对李老师的爱?因为他们知道李老师也同样深深地爱着他们啊!作为一名教师,长期生活、工作在如此充满“爱”的氛围中,怎么可能不快乐、不幸福呢?“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一位外国教育家的话为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感作了最好的注脚。
因此,当有人用“奋斗”二字概括李镇西老师的一生的时候,他否认了,拒绝了。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奋斗”过,只是在“享受”教育而已。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享受”二字有些过甚其词,甚至故作姿态,但如果我们自己也切身体验过“爱的教育”必然给予教师的幸福感,就不难理解这“享受”二字的丰富内涵了。
“享受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教师幸福的真正的源泉。
我相信,当我们也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师之大爱”注入到了日常的、烦琐的教育工作中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感情、对教育的观感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到那时再来读李镇西老师的这本著作,必然会有更多的启示,更深的理解、更亲切的体会。
最后,还想就“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句话说一点想法。
幸福属内心感受,优秀属外在评价,二者本非同一范畴,但有时候往往奇妙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李镇西老师便是其例。读了《幸福》,我们首先发现李镇西老师把幸福的起点定得很低,他爱孩子,而教师的工作最能接近孩子,他为此而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于是全身心投入,乃至如醉如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于热爱,教育的智慧必随之而生成,自然使其工作业绩水到渠成地臻于优秀;于是优秀的工作业绩又进一步激发其幸福感……如此互为因果,不断自我激励,其幸福感和优秀的程度也必定在螺旋上升的态势中达到新的高度。
为什么“胸无大志”的李镇西居然成了教育专家、当代名师?
为什么李镇西成才、成名的过程显得那么轻轻松松、顺理成章?
为什么不少老师视为“负担”的日常教育工作到李镇西那里却成了“享受”?
为什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为什么幸福的老师往往越来越优秀、优秀的老师往往越来越幸福?……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难从《幸福》中找到答案。
歌德说得好:“你要学会抓住幸福,因为幸福就在你身边。”
因此,每一位读完《幸福》的老师都不妨问一问自己:我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抓住幸福了吗?
推    荐  人
秦  远   晴
秦远晴,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自育自学专委会常务理事,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曾长期在一线教学,做过小学、初中、高中校长,后担任社旗县教研室主任工作和教育学会会长,荣获南阳市“百名优秀校长"等荣誉。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

(0)

相关推荐

  • 李士香:为师当做学生生命中的那个重要他人

    [东原新语] 为师当作学生生命中的那个重要他人 -读<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有感 文/ 李士香 教育的爱是没有功利性的,有了功利性就不叫爱.教育效果的出现,"推动学生转变的最大动力& ...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有感

    很有幸拜读了杨斌编写的<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很受启发,对大师们的教育论在自己的心灵中又一次得到震撼,受教育的意义颇深,尤其是其中撰写的"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更是深 ...

  • 【李镇西】可以把教育当爱好吗?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从小就喜欢下棋,曾经对他妈妈说:"如果长大了上班也能下棋就好了!"他妈妈说:"傻孩子,你上班得挣钱养活自己呀!下棋只是下班后玩的,不能当饭吃的.&q ...

  • 【千家万序】之十四《陆慰萱老师诗文集》序言

    序   言  作  者 钱     梦    龙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 ...

  • 【千家万序】之十二《养蒙针度》新序

    <养蒙针度> 作者    潘子声        作者,潘子声,江苏常熟市人,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志向高尚,淡泊名利,隐居乡野,受亲朋好友的委托,开馆授徒,甘愿做一蒙师(私塾 ...

  • 【千家万序】之十二《享受学习》序

    <享受学习> 作者    魏书生   陶继新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 ...

  • 【千家万序】之五《一万个日日夜夜——全国班集体建设研究三十年(1983…~2013)》序

    <一万个日日夜夜--全国班集体建设研究三十年> 唐云增 唐云增,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全国著名班集体建设研究专家,潜心研究与推动班集体建设长达四十年. 现仍担任中 ...

  • 【千家万序】之十三《书生教育图文》序言

    <书生教育图文> 作者   颜耀忠  陈桂华 序   言  作  者 陶    仙    法       陶仙法,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台州市书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自育自 ...

  • 【千家万序】之十一《语文教学芹献集》序

    <语文教学芹献集> 作者    周永沛 作者周永沛 ,江苏省特级教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任江苏省吴县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代表作为<漫话板书格>.<文言文的判断句 ...

  • 【千家万序】之九《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序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作者    李镇西 李镇西,1958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 ...

  • 【千家万序】之八《教学工作漫谈》序

    <教学工作漫谈> 作者    魏书生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

  • 【千家万序】之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序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 作者    魏书生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