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一位真正的学者——朱小蔓(上)

冉乃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部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和科研方法研究。2005年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2017、2018年获得家庭教育金推手奖。出版《生命教育课》《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等多本著作。

在1995全国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

虽然读过朱小蔓的一些文章,但是真正见面是在一次全国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上,开会前,她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同事们,列队在门口迎接到会者。那次会,对我来说,有三个想不到。一是我是一个刚刚参与德育研究的科研人员,居然能够得到全国级别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的邀请;二是北京地区只有我一人参加。三是整个研讨会充满了浓浓的学术气氛,没有一点官场上形式主义的东西。

开会了,我才知道这次到会者,主要是曾经在《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过有关品德结构文章的几个作者,我是其中之一。朱小蔓说,这些作者都是对品德结构,从不同角度做过研究,研讨起来,有助于走向深入。

在这次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我见到了鲁洁、班华等知名学者,也结识了檀传宝、刘次林、刘慧等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理论工作者。会上,由于发言非常踊跃,会议决定每个人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同时宣布,年龄过50岁的,不受时间限制。但是我们这些年过50的人,都愿意显示自己的活力,没有一个接受这个优惠,所以个个发言短小精悍,信息量非常大。

到南京师范大学后,我购买了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这本书,读起来就放不下,主要是它的理论魅力吸引了我。这本书不仅是知识面十分开阔,剖析得层层深入,尤其是有许多创见给人启发。虽然书名是《情感教育论纲》,但对我来说是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思维科学和科研方法的辅导读物。阅读之后,我情不自禁地主动向熟悉的朋友左其沛等推荐和帮助购买这本书。很快书就脱销了。过了几年,才在他的弟子杨一民等人操持下,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

后来和全国的科研人员接触多了,我才知道,这本书,在当时几乎成了全国教育学科的研究生普遍选择的读物。

    对自主性素质课题的指导

1997年我申请到一个国家级课题《小学生自主性素质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立刻就想到请朱小蔓协助。由于初次搞课题,没有经验,没有请朱小蔓担任顾问,而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我们的课题,朱小蔓也不计较这些,爽快地答应了,以后多次来信,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还有一个细节也表现出她作为学者的谦虚态度,每次来信都是署名“小蔓”。她还多次说,这个课题研究对她有许多启发,因此有关课题的资料,专门放在一个袋子里备用。

有一次来信中,她建议课题组思考:什么是自主性产生的逻辑起点?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第一次听到,但是感到重要,于是开始了从零起点的探索。后来在朱小蔓指导下,我们逐步明白了:“关系是自主性产生的逻辑起点”。这一理论指导对于课题的进展非常重要,在课题实验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四个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交往关系)的优化,果然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素质的发展。

在这个思想的启发下,实验老师继续开动脑筋,创造了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中,成人如何提供条件,促使孩子的自主性素质得到发展,最后总结出十个策略,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十个策略是: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2.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7.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学合作; 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9.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调任中央教科所所长

有一天,朱小蔓打来电话,原来是教育部要调她去中央教科所担任所长工作,她想听听老朋友的意见。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立刻表示:应该去。因为有这样一位在学术界有水平,有威望的同志去主持全国最高教育科研机构,肯定有助于全国教育科研水平提高。由于我们北京教科院和中央教科所都在北京,科研人员互相来往也比较多。连他们的科研人员也感到:他们单位不像个科研机构,有点像行政部门,不如北京教科院与基层联系多。

据说,她征求意见的朋友答复是一样的:支持她去中央教科所工作。很快她就上任了。她到中央教科所之后,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到有二点变化最突出:

一是学术空气极大提高。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不断召开,都尽量吸收所内外人员参加。我参加了加拿大现象学专家范梅南、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报告会;她还提倡科研人员读书,成立了青年科研人员读书会(朱小蔓本人在这方面的也是大家的榜样。她在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坚持每天读书,她的读书时间竟然是晚上11点以后);还创办了中国最高的德育刊物《中国德育》杂志。

二是遏制了“挂牌”之风。过去中央教科所有的课题,学校报名之后,挂一个“课题学校”牌子,要交上万元,有的课题,竟然吸收几百个课题学校,根本指导不过来。有一位小学校长对我说,她参加了中央教科所一个课题,交了一万元,只听了一次报告,发了些材料,再没有其他联系。

学术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罗崇敏     张志勇      孙云晓

唐云增     聂振弢      周同宾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第58期(总第25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