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思你永远看不懂
本文发表在《家庭医生报》
美国一知名主持人有一天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那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又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主持人继续注视着那位小朋友,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那小朋友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那小朋友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主持人又问那小朋友:“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听完小朋友的回答,现场的观众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并报以热烈的鼓掌!
……
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正确地了解孩子,而正确地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听其言,而听其言的技巧就在于:听孩子的话不能只听一半,而等其把话说完,万万不可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主观地作出判断,否则就会误解孩子,教错孩子。
材料1:有一天,4岁多的小娟告诉妈妈,外婆在说谎。妈妈问她为什么说外婆在说谎。她说:“我昨晚梦见外婆了,可是我问她昨晚梦见我没有,她却硬说她没有梦见我。”
材料2:妈妈要过生日,爸爸和3岁多一点的儿子到商店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爸爸犹豫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买什么礼物才合适,于是他就问儿子:“我们要买什么给妈妈做生日礼物?”儿子很果断地说:“就买那支冲锋枪给她吧!”(此时孩子所指的是他所喜欢的玩具枪)。
分析:由于能力和经验的局限,婴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认为别人的经验和他自己的经验一模一样,别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都和他的观点一样,他不会设想别人的观点,同时还认为自己的思想是不需要证实的——我认为是这样就是这样了,没什么好说的。比如,孩子在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你问他:“孔融为什么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别人吃?”大多数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他小,他吃不完。”这就是婴幼儿期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心。
教育提示:孩子的这种“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心”的心理,既不能说明孩子是“自私的”,更不能说明孩子是“心胸狭窄的”;孩子的这种心理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十分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一种过程性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不断地丰富,在他们入小学之前或入小学后不久就会自行消失。
★★★★★★★★★★★★★★★★
精彩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