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纪伤寒论91条到100条

九一: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在【内经】里面说咽喉的部位是三阴所会,「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三阴经都会在咽喉的地方,咽喉平常就是很干操的人,不可发汗,所以喉咙常常觉得口渴的,就是阴虚了,这种人不可以发汗,一发汗就变成真武汤证了;这种人需要补足他的阴虚,可常喝「麦门冬汤」,喉咙是三阴所会,肺的上口,所以要开润肺的药,这「麦门冬汤」专门是润肺的,麦门冬汤单纯润肺而已,常吃麦门冬汤的人,肺的津液一定很足,肺的功能会很好,只是咽喉干燥的,麦门冬汤[U2] 很好,而阳明证的大烦渴,就要用白虎汤了。感冒的时候,病人若喉咙痛,属于太阳温病,就要想到葛根汤。这里的咽喉干燥,不是葛根汤证,不要混淆。

九二:「淋家」不可发汗 发汗必便血。

中医讲的淋家,不单单是包含了西医的淋病、性病在内,小便有石淋,下消有石头在里面也算,石淋,西医可能讲成膀胱结石或肾脏结石;还有膏淋,小便浓浓的,浓浊白白的,可能里面发炎了,可能是把精液都小出来了,因为禁不住了;还有血淋,小便出来带很多血,小便有问题的人,大部份平常血就素虚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一发汗的时候,一定会便血,因为汗会使水没有了,只剩下血了,血里面的水不够了,单纯只有血的时候,体温会升高、温度一升高,血管就破掉了,血就出来了,所以这种病常常用「猪苓汤」。

九三:「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窒。

什么叫疮家?一个是未化脓,一个是已化脓,现在讲的是第二个, 已化脓的不可发,未化脓的疮家,必须用解表,就是疮家反而要用表药来让他好,指的是没有化脓的时候,化脓就不可以用表药了,化脓的定义是脓疮已经破掉了,脓水流出来了,这时候就不要发汗,但是平常在还没有破的时候,就要用表药,例:病人的皮肤表面,一块一块的脓疮,但是都没有化脓,用桂枝汤发表?一发让药到皮肤表面上来,这时候用白朮附子,白朮附子令皮肤表面上消炎的力量很强,把脓逼出来,反而是最好的药,【内经】说疮家要发汗,这里面的定义是还没有化脓。即使虽身疼痛,就是疮家有表热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汗。

「疮家」有二说:一为受金疮流血过多之贫血症,一为久患溃疡脓血过多之血虚


[U1]寒湿诊断。也可看舌苔,舌大苔白厚滑腻。

[U2]仅为阴虚火旺。苔淡黄不干。

73/232

症或淋巴外漏之液亏症;总之,属于血虚、液虚,发汗则阴愈亏,致组织干燥,成血不养筋之窒病,故不可发汗。所以有用「小建中汤」来温补取微汗,或用「小柴胡汤」来和解之。

九四:「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头上陷,脉急紧,直视不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经常容易流鼻血的的人,称为衄家。由于三阳经聚会于额上, 今此处易出血,已经明示三阳经血俱虚,由于发汗药物的药性都是向上向外发散的,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意即此人本已失血,此际如果给予发汗的药物,必然加重亡阴,因此额上天仓位下陷,这是气血两虚之侯。脉急紧,是因为阳气受到发汗药物的激发而产生阳亢的现象,这种阳亢的现象是阳虚产生,因为发汗亡阴所导致的阳虚而阳亢,造成脉急紧。

人的眼睛受血滋润,原本血不足之人,因为误受汗药,使血更伤,因此血下贯目,造成双目无法合住。又因为阳虚而血少,使得卫气不行于阴,阴阳不相合作,于是失眠不寐。

一般如果时常流鼻血之人得到表证需要发汗时,吾人多给予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U1] ,加上葱豉[U2] 汗之,利用黄连苦寒来降虚热,使热血不升,阿胶鸡子黄滋阴补血,柔和血管,令血不外溢,葱豉稍微汗之,就可以解之,或小柴胡汤亦可。

九五: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所谓亡血家就是指脱血之人,因此遇到素有咳血,便血、贫血, 或是有内出血之病人时,我们是不用发表之药物的,简单说就是如果遇到已经贫血之人,看上去脸色苍白,嘴唇血色不足,误服用发表的中药时,病人就会出现怕冷而全身战栗的现象。亡血之人呈现的症状就是所谓的阴虚,此时唯人参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可以救,如果亡血家遇到表证时又非用发汗药时,我们可以给予像小建中汤加葱豉之类,或用小柴胡汤来和解这表证,一定要避免使用辛温发散的药物。

九六: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此条意味着本阳明有余之人,平时就是多汗之人,遇到这类人时,使用发汗药物,就等于是汗上加汗,重发汗后,血中水不足。

是心神无所依,就出现恍惚心乱,更且胃中津液必竭,燥气上升,大肠传热于膀胱,造成小便短赤,因而阴疼。此段言与禹余粮丸,方已失传,后有王日休补曰:用禹余粮,


[U1]黄连 12 克 黄芩 6 克 芍药 6 克 鸡子黄2 枚 阿胶 9 克 热服。

[U2]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74/232

赤石脂各三两,赤小豆半升,为末,制丸。其实临床上用人参、甘草、生姜、红枣把津液补回来就可以了。

此条就是遇到很容易出汗的人时,又必须使用发汗药时,可以仿照桂枝汤法,在服完汤药后,喝点稀饭以助发汗就可以,不需要使用大剂的发汗药,以免伤到正常人的津液。

九七: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必吐蛔,不会这么快的,而是人身上有虫的时候,有虫的人大多胃中寒, 胃里面寒冷的人虫才会生,这虫的体温跟人的体温一起动,如果体温很冷的是时候,虫、虫卵就开始发了,如果体温很热的时候,它还不会发,如果病人是肠胃虚寒、素体虚寒的人、肠胃比较冷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生姜要改成干姜,结果没换,一发掉了以后,胃的津液就更少了,里寒会更盛,这时候胃里面冷掉了,一段时间后虫就出来了;所以张仲景在桂枝汤里面要用甘草,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把肠胃里面不好的东西清掉,因为感冒一段时间后,肠胃里面的东西会坏死掉,变成虫跑出来了。中药有巴椒就是蜀椒,可以杀虫的。

张隐庵曰:夫阴阳气血皆生于胃府水谷。病人有寒,胃气虚矣;若复发汗,更虚其中焦之气,则胃中冷,必吐蛔。

九八、九:本先发汗,反而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反而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此条辨说可能是误诊,或病人自己吃壤的。学者至此, 必知何时当可汗或吐或下了。

一〇〇:「伤寒」, 医下之, 续得下利, 清谷不止, 身疼痛者, 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常常在伤寒的时候,本来是麻黄汤证,结果攻下,一攻下的时候,伤寒陷下去了,如果没有下利就是寒宝结胸,如果得到下利,结果病人一直下利停不下来,清谷不止。吃进去什么,拉什么出来,吃东西下去都没有消化的时候,表示肠胃已经虚寒掉了,寒就是没有蠕动了,没有吸收功能了,因为前面有攻下的药,攻下的药都比较寒凉,寒一遇到寒就更盛,一吃就拉,这就比较危险、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像这种虚证会身体疼痛,因为身上的肌肉血脉筋骨都是靠营养来供应的,结果食物营养吃下去就排掉而造成的,救里的时候用四逆汤,救里了以后,里证没了,大便也很正常了,这时候身疼痛,清便自调者,谓小便正常的,会身疼痛代表有表证,常常小孩下利的时候,没有小便,因为水都从大便排掉了,所以利小便,大便下利就可以止掉了,所谓清便自调者,代表小

75/232

便正常了,里阴回来了,津液也回来了,这就给他桂枝汤,如果证是麻黄汤,就给他麻黄汤。

「伤寒」应先解外,而医误下之,成为下利清糓不止者有之,成为阳邪下陷,协热下利者有之;一为虚寒,一为肠热。虚实寒热绝对不同,应详细而分别之。虚寒者宜温里,「四逆汤」为主方。肠热者宜清里,「葛芩连汤」为主方。大便很臭的就是肠热,一般会得到葛芩连汤的,大部份他的表证都是葛根汤,葛根汤证本来就是津液不足之人才会有的,很多小孩平常跑来跑去的,汗流得很多,一得到感冒就是葛根汤证,因为津液没了;临床上看,葛根有预防的功能,预防病传到阳明,所以如果葛根汤开错了,开成麻黄汤、桂枝汤,病人就转到阳明证,因为发汗发太多了;病人病在表的时候,不一定病毒在哪个位置,桂枝汤、麻黄汤发表了,表的病毒去了,可是病毒已经进入阳明了,结果病人就下利,就转成葛芩连汤证。

同为误下,一为虚寒,一为肠热,则视其人之秉赋如何而异。秉赋素薄,肠胃消化机能不强者,每为虚寒下利;素有湿热,平时喜膏粱厚味者,每成肠热下利。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用它熬出的汤汁味道怪异,但却是一味重要的解表发汗药

    小时候感冒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去医院打针,而是老妈的这汤那汤的中药.最常见的便是姜汤.紫苏叶汤,还有一种味道更怪异的汤. 一碗热汤喝下去之后,盖上棉被,捂出一身汗,立马神清气爽,感冒就全好了. 后来学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

  • 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

    禹余粮丸 [原文]原方失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12

    麻黄汤禁忌 麻黄汤比桂枝汤要猛,有严格禁忌. 麻黄.细辛很怕油,如果吃了比较油的东西,麻黄汤就发不出来汗. [7.18]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

  • 吴佩衡讲伤寒 | 太阳病这些情况不能发汗,切记!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解释:咽喉干燥,是津液不足之故,此证应有阴虚阳虚之分.阴虚是邪热灼伤真阴,证见心中烦热,精神不倦,喜饮清凉之物:阳虚则为下焦虚寒,津液不升,精神倦怠,喜饮热汤.无论阴虚阳虚,如 ...

  • 人纪伤寒论81条到90条

    八一: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消化系统里,平常食物里面的水,被胃吸收了以后,进入脾脏, 水一部份进入上焦,一部份进入肾脏的 ...

  • 人纪伤寒论111条到120条

    一一一:「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濇,阴脉弦, 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表,濇代表虚,所以表是虚 ...

  • 人纪伤寒论101条到110条

    一〇一: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这条就是看到病人有表证的时候,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这看起来病人有表证, 处方开错了或误用了,或是剂量开太重,结果解表以 ...

  • 人纪伤寒论51 条到60条

    五一:「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太阳病,脉浮紧这代表伤寒,无汗发热 ...

  • 人纪伤寒论41 条到50条

    四一:「太阳病」, 十日已去, 脉浮细而嗜卧者, 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一段时间过了以后,脉浮细而嗜卧者,浮代表病还有一点点,但脉已经细下来了,就是 ...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天机

    修行居 修行人的公众号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没有了阳气(五藏六腑的功能)生命也就停止了.   1.记住:睡觉 ...

  •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那这个条口穴呢,除了我们治症,我要跟各位讲一个"易".今天如果我们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我们灌满水,另一个杯子我们灌半杯的水.我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 ...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2019-07-06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没有了阳气(五藏六腑的功能)生命也就停止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 ...

  • 不容错过的《伤寒论》高手的100条伤寒精华总结,你都知道吗?

    来源|经方学苑  导读  <伤寒论>几千年来塑造了多少名医,每一条文.每一方子等都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医人,其意义深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理解,它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