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知识:养生必先养五脏:心气虚的表现》

A、心气虚的概述

  心气虚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心阳虚:为胸中宗气运转无力则胸闷气短。劳累耗气,故稍事活动后症情加重。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

气虚血运无力不能上荣则面色淡白或晄白,

舌淡苔白;

血行失其鼓动

则脉虚无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兼见畏寒肢冷;心阳不

振,胸中阳气痹阻,故见心痛;舌淡胖苔白滑,是阳虚寒盛之征;阳虚无力推动血行,脉道

失充,

则脉象微细。

若心阳衰败而暴脱,

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则冷汗淋漓;不能温煦肢体故四

肢厥冷。

心阴虚证: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消灼心阴;或因劳伤太过,心阴暗耗;或热病伤

阴,

心阴亏损;

或肝肾阴虚日久,

致使心阴不足。

也常可因心阴不足,

虚火内燔,

而灼伤肝、

脾、肺、肾之阴而致四脏功能失常。

B、黄帝内经论述了每个年龄段心脏功能特点: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气虚表现,我们要把握每个年龄段的心脏功能特点,来控制疾病 预防疾病。

在整个人体生长的过程中,心气有着初生鼎盛衰退的过程。

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说明:女子35岁左右时心气最盛,男子40岁左右时心气最盛。

C、中医讲“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主藏神”心气对人的影响意义非凡,充足与否影响着寿命和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我们的事业成功。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血液的运行靠心气的推动,我们形容心脏是一个水泵,心气则是这个泵基本动力源,心气充沛时心脏就有力量心率平稳,心气不足时血流缓慢导致心脏疾病,人一旦有了疾病生活也提心吊胆,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寿命。

从事业成功与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跟心主藏神有关系,任何生命活动包括思维心理意识精神,都是由心来支配和控制的。

心气虚对味觉和语言也都有一定影响:

心气充足时味觉相对灵敏,心气虚时味觉不那么灵敏甚至丧失味觉,语言功能也受心藏神功能的影响,有些老年人被嫌弃唠叨,说过了的事忘了又说一遍,这也是典型的心气虚表现。

D、心气虚的症状:

判断标准很简单,《黄帝内经》里说,“舌为心之苗 心开窍于舌”,中医看病经常看舌苔,心气虚的人舌淡苔薄白,心气虚持续发展则表现为,气血瘀阻 舌质紫暗 或有瘀滞,这些情况表明心气虚已到一定程度,需及时治疗调理

心,在体合脉。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

偶尔出现胸闷心慌并不算心气虚,剧烈运动后都会觉得气不够用,而比如紧张时总是胸闷喘不过气,则是典型的心气虚表现

心,其华在面。变现:面色㿠白

所以面部能直接反应气血状况,特别是心气的情况,正常的白是白里透红,心气虚的白是惨白没有血色

心,在窍为舌。变现:舌淡苔薄白。上面已经讲过了

心,在液为汗。变现:自汗

汗为心之液,自汗是不动或稍微活动就特别多汗,尤其是前胸后背多汗,紧张流汗

E、调理心气虚方法: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甘麦大枣汤:大枣5颗 小麦15克 炙甘草10克,加去心莲子10克,水煎代茶饮。炙甘草补益心气 健脾 调和营卫,生甘草则是清热解毒,莲子则养心 补益心脾,禁忌:心火旺盛之人禁食(心火旺的舌尖红色舌苔黄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