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考察之李庄古镇印象
10月2日,起了个大早,一路顺利,约8点一刻到达李庄古镇。约一个小时后先去镇外的旋螺殿,然后到镇上参观。原以为一天时间足够,但结果是还有三个我想去看的建筑群没去——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玉佛寺,以及镇外的栗峰山庄。
对于李庄古镇之印象,在此略作记录。
1. 古建筑群多,但维护力度不够。
据说李庄曾有九宫十八庙,虽多已无存,但今天留下的建筑群仍然不少,如东岳庙、张家祠、慧光寺(禹王宫)、羊街文昌宫、南华宫、螺旋殿、玉佛寺(天上宫)等。
从我参观过的几个建筑群来看,这些建筑群有的经过培修,保存基本完好;但有的明显保护力度不够。如南华宫现为居民用房,破败不堪;祖师殿后殿(位于后四合院)明显被居住其内的居民往前加盖屋顶进行了改造;文昌宫大门紧闭,估计里面建筑物保存情况不容乐观。
2. 石雕、木雕数量多且精美
下文选一些较为典型的作品做一简单记录。
(1)祥云百鹤窗(木雕)
祥云百鹤窗(图1)是梁思成所称的“李庄四绝”之一。张家祠堂厅房的50扇窗门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祥云百鹤”窗。更为难得的是每扇窗门都是用整块楠木雕刻而成。可惜的是现在仅保留部分,据说是24扇(当时忘了去数一下)。
图1
(2)斜撑(木雕)
斜撑,也称撑拱、雀替,有圆柱形、扁方形、三角形三种,但个人认为似乎把圆柱形和扁方形的称斜撑更形象。图2所示照片是在东岳庙(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二进院称为玉皇楼的建筑物檐下)拍到的。拍这张照片时由于光线的原因选了拍照效果更佳的角度,但选用照片时才发现这样一个角度没把这个斜撑木雕最精彩的瑞兽正面形象表现出来,甚是可惜。但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当时还拍了两张这一斜撑上三只瑞兽中的上、下两只小瑞兽头部照片(分别为图3、图4),可以略补这遗憾。
图2
图4
从重庆市沙坪坝区文物管理所李盛虎先生的《川渝地区木雕撑拱艺术初探》一文可知,在李庄古镇天上宫也有圆柱形瑞兽斜撑。但此次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前去看看。
(3)慧光寺正殿石雕
慧光寺正殿檐下、阶檐前壁左右共有八幅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石雕。李庄本土人士左照环先生在其《古镇李庄》中称其为“精致细腻、惟妙惟肖”“其人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内涵丰富”。此次共拍到8幅石雕中的6幅,中间两幅因中间月台两侧石栏杆阻挡无法拍到完整画面。文中从图5到图10按阶檐前壁从右到左排序(缺中间两幅),其表现的故事分别是赵公明下山收黑虎、计收姜维、过江招亲、空城计、截江救主、打虎收孝。
图5
(4)慧光寺正殿月台前九龙石碑
九龙石碑也是梁思成所称的李庄“四绝”之一。碑中正中一龙为正面,其余八条都呈对称状侧头分列左右两边。九条龙形象生动逼真,但其绝妙更在于正中龙头口中含有一颗可以转动但不能脱出之石宝珠,且可以从祥云缭绕中仔细分辨出各条龙头、身、尾各个部位。石碑现已被加罩玻璃罩保护,拍摄效果不好,不过在网上找到一张质量还不错的石碑照片(图11)。
图11
3. 旋螺殿及其藻井
旋螺殿(图12)是梁思成称的李庄“四绝”之另一绝。据说旋螺殿建筑精巧,本人不懂,但有两点记忆深刻:一是旋螺殿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铁钉。记忆当中不用一根铁钉的全木结构建筑还有山西应县木塔。二是旋螺殿网目状藻井(图13)全是由斗拱层叠向上而成。
图12
图13
4. 混合构架
以木为主的传统建筑常见的构架形式有两种——穿斗式、抬梁式。据说穿斗与抬梁混合的混合构架也较常见,但查阅资料时没查到混合构架的图片,所以对混合构架的感性认识不甚清楚,这次特别留意到了东岳庙第一进殿中间两榀梁架应该就是混合构架了。图14为背对东岳庙山门左侧两榀梁架照片,其中用作山墙那榀梁架为隔柱落地式穿斗,近处架空那梁架才是混合构架。
从照片(图14)中架空梁架的实线框内部位来看,立柱上横五架梁,五架梁上立瓜柱,瓜柱上再横三架梁,三架梁上立脊瓜柱,五架梁、三架梁、脊瓜柱上承檩,为抬梁构架。从照片中架空梁架的虚线框内部位来看,立柱间横枋,枋上立瓜柱,柱上承檩,为穿斗构架。同一榀梁架中既有抬梁构架,又有穿斗构架,当为混合构架。
5. 物谜
古建筑中常在雕刻或绘画中借用一些动植物或其它物品表达特定的寓意,称为物谜。此处展示本次李庄之行拍到的两张物谜照片。
图15
图16
图15为慧光寺山门抱鼓石。石上上下左右中各雕刻有一只蝙蝠(左边那只由于石材风化已经看不清楚),共五只,并且抱鼓石放置在山门处,寓意五福临门。图16为张家祠厅房一侧门上方石雕。当时恰好旁边有一导游给游客讲解,在导游的提示下发现左下有一酒葫芦,右下有一块肉。有酒有肉,寓意有福,与中间“福”字相呼应。
其实李庄古镇的吻兽和仙人骑凤也是值得一记的,此处不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