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84
五脏与五种动作的联系
逻辑能量学将前面开启消灭西医的历程!这将对解剖学的形态研究和表象研究进行深化的过程,也就是解剖学的升级版,能量结构,以前我论证了三大能量体系,这个是能量属类,而五行更多代表物质属类。
五行是属类管理,这种属类限制在五种范围之内,随着更多科学的发展,会发展出更多的逻辑,这就是逻辑能量学。属类联系的进阶是直接通过外在表现来判断内脏功能,这是中医总结规律,经过详细论证,这些东西还真是可靠的。这是相互关联的因素之间的联系,必须要保证二者行为和逻辑具有同步性,才能建立起来联系。
1、肾为欠、为嚏”,
上文说过,耳朵有类肾功能,属于骨性结构,与电解质形成关系非常密切,呋塞米(速尿)产生水和电解质的流失就会产生听觉障碍,这是可靠的证据。保钠排钾包括耳蜗毛细胞的保钠排钾作用(也就是保证耳朵静息电位的是高钠低钾),包括鼓阶的外淋巴液也是高钠低钾的,直接保证声音传导的可靠性,为保持这种结构,肾的功能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耳朵实际是一种震动发电系统,为人体补充生物电,这个电对人体也是非常重要,包括前庭也都是发电系统,例如听戏、蹦迪等都是通过声音转化生物电能(主要是电势能储备),从而提高人体的活力,这个机制与声音疗法、祝由都是直接相关的关系。
为欠为嚏的问题起自耳朵,哈欠的问题主要与咽鼓管有关,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中的压力,另外还有引流的作用,把鼓室中的分泌物排出。近鼓室段的咽鼓管经常是开放状态;近鼻咽段的咽鼓管可缩小或扩大,平时是关闭的,引起这些肌肉收缩的生理动作则有吞咽(吞咽与吞津有关,与唾液腺纹状体有关)、打喷嚏或呵欠,个别人活动下颌关节或卷舌收缩软腭也能拉开膜壁。这是一个主动调整过程,是耳朵不舒服导致的,也是为了提高生物电能生产,这就是哈欠和喷嚏的意义。
2、脾为吞,吞的含义很容易理解,就是吞口水的意思,人看到食物的一种自然反应,脾的强健或者需要摄食的时候,就会吞口水。这也是脾属意的来源,意就是意图。这个吞要与吞津相区别。实际上,脾功能强大与吞噬细胞和人体食欲都有直接的同比关系,这也是我说根本就不存在免疫系统的原因,免疫只是脾的附属功能。
3、心为噫,这个没有相关的理解,不做评论。
4、肺为咳,肺为咳很容易理解,就是排除异物,另外也起到疏通肺部的作用,排痰的需要,这是一种肺部的自然机制,比较常见,不多说。咳是神经脉冲的主要形式。
5、肝为语,在能量医学里,五脏的控制范围是很大的,通过激素神经等形式,五行代表各个内脏的控制范围,肝功能强大代表着胆碱能强大,说话的动力来源是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这是典型的副交感神经,也是胆碱能神经的一种,所以肝的强大就会产生多言多语。
补充肝在液为泪,眼泪神经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副交感神经控制大量的泪液分泌,所以眼泪大量分泌代表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与肝功能有直接关系,取决于乙酰胆碱的强大,这与吐涎沫有易曲同工之妙,这是属类能量增强的表现,肝强大代表胆碱能和运动能(包含副交感神经)增强。
而眩晕机制是不同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主要与谷氨酸的过多导致的相关神经过于敏感有关,这与肝功能直接相关,肝功能是谷氨酸直接控制器官,谷氨酸控制展神经和前庭神经、动眼神经有关,这是眩晕的机制。
五行就是属类管理,区分属类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这是能量与运动方向的同比问题,五行分类永不过时,因为它是以器官为属类的,每个器官产生于同一种能量稳态,作用的能量稳态也是相同的,同级能量具有相同的频率。
每种激素的分布都有相关的内脏,也有相关的支配器官,例如肾与钠及肾上腺素、醛固酮等属于同类支配调节,而肝与乙酰胆碱、谷氨酸、副交感神经等呈现同比协调,而脾与卵磷脂、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淋巴液、脂质等直接相关,这些构成同属类的结构。这些关系协调的关系,逻辑能量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志的生理基础
人体具有能量控制系统,五志是能量控制的不同模式,这与能量输出部位有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他们的原因都是什么?
人体不是一种生理模式,而是几种生理模式的组合!包括消化模式,运动模式,睡觉模式,兴奋模式、愤怒模式、抑制模式等,这些生理模式有着不同能量供应方式,也有着不同的机制,五志是启动不同的能量输出部位造成的。那就是五志的由来。
经过考证,心与髓黑质具有同步作用,肝与纹状体同步性,悲与大脑皮层抑制具有同步性,脾与延髓腹内侧核及摄食中枢关系密切,肾与脑干及网状体具有同步性,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完成抑制和兴奋的过程,几种递质和结构之间组成了生存逻辑。
其中运动层次都与大脑和纹状体、小脑有关,包括怒等,喜与悲都与下丘脑有关,这来自于食物的获得感,思与大脑皮层思考去有关,恐惧与延髓加周围神经兴奋有关。这种逻辑会更清楚分析大脑结构。
1、喜伤心
心在志为喜,指的是黑质核多巴胺分泌增多而言,伏隔核的多巴胺通路说明,人体最原始的获得感是来自于食物,伏隔核就是嗅觉和食欲的控制器官,所以,美食让我们能够兴奋,这是原始的喜感,后来逐渐推广至其余的获得感。
多巴胺系统归类于少阴属,详细见我的六经属类划分,其中髓黑质多巴胺分泌多,肾与心脏活跃,就会导致纹状体的乙酰胆碱抑制,肌紧张度降低,表情轻松愉悦(肌肉松弛,相反就是呆板,例如帕金森),似乎像有喜事。
多巴胺具有促下丘脑生物电输出强健的效果,多巴胺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实现保钠排钾,会导致心脏过劳,这就是喜伤心。心房钠尿肽就起到排钠保钾的的作用,能够治疗心衰,一些治疗心衰的药物就是利尿剂。心脏属火,与其特性有关,喜钾厌钠的(运动的活性要求),钠的含量增多,代表活力不足,高血钾意味着能量水平不足。当然活力过高也不好。
恐胜喜,喜的过程是排钠保钾的,恐的过程是肾上腺类激素增多,能够产生保钠排钾作用,能够抑制多巴胺的释放,属于一种反向能量模式。
2、怒伤肝
肝在志为怒,指的是纹状体能量增强,抑制了多巴胺受体。乙酰胆碱增多抑制gaba作用,愤怒产生的晕厥就与纹状体有关,即休克。新纹状体~髓黑质通路。
是指的乙酰胆碱能增强,多巴胺分泌降低,肌紧张度增加,表情紧张,与愤怒表情一致,怒会强化运动能力,也是大量消耗乙酰胆碱的行为,对肝的消耗功能要求大,需要肝大量分泌胆碱酯酶等,所以怒会伤肝。
悲胜怒,悲伤会导致氧气吸收率降低,而肝线粒体非常多,这种依赖氧气含量的器官,氧气是非常重要的,金克木,意思就是氧气减少,直接关系到肝功能,即悲胜怒。大脑皮层~新纹状体~纹状体下部通路。
3、悲伤肺
悲伤与获得感是放在一起的,悲伤模式应该来自于原始食物的获得感,如果没有获得食物,就会悲伤,降低呼吸以降低食物消耗能力,以保持更长时间生存。长期的悲。典型特征就是他们也是来自于嗅神经,下丘脑外侧区。
悲伤抑制模式与大脑皮层抑制作用有关,大脑皮层能够抑制脑干的易化区,导致易化区抑制,从而导致呼吸心跳减弱,这是有证据的。走的是大脑皮层~脑干通路。这个状态下,各神经能量生产都是弱化了,如果说喜抑制的紧张幅度,那么悲就是一种彻底松弛(肌紧张也不存在),展现出悲伤神色,即使在动物之间也会发生这个情况。
呼吸中枢起自网状结构,悲伤的情况下,是肾类激素和乙酰胆碱同时降低,展现低运动性和低代谢,悲伤肺在呼吸抑制的,也是网状体抑制,悲伤的时候,肺部呼吸抑制,降低呼吸频率,所以悲伤与肺部展现一致性,活跃即喜,不活跃即悲。
喜胜悲,多巴胺能够舒缓大脑皮层,降低大脑皮层对脑干易化区的控制,心脏动力加强,血液循环强化,摄氧率就增强,提高能量生产,即喜胜悲。即髓黑质~旧纹状体上部~纹状体下部~大脑皮层通路。
4、恐伤肾
恐惧与惊吓要放在一起研究,恐惧时候人体运行是紊乱的,生物电是紊乱的,会出现流汗,手足无措的情况,这个生物电的传导是乱的,表现为慌乱。
对于有序的生物电能是一个伤害,恐惧时延髓~迷走神经~脊髓的同时的应激性反应,这时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应激,造成生物电无序状态,恐惧的时候,人体是加大生物电输送的,作为高速公路的腰部和骶部受到的冲击也最大。而肾主管电解质,恢复的功能也要求最强。
思胜恐,思则气结,就是思考能够控制生物电的紊乱,使生物电紊乱稳定下来。脾的循环降低,阻塞水道循环,从而实现有序的能量运行。
5、思伤脾
思伤脾,实际上是思伤脾胃,对消化模式是一种伤害功能。思与悲是两个对立的东西,他们的调控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抑制脑干易化区的功能,思考时候,大脑消耗生物电能,对于脑干的抑制功能减弱,那么对脑干抑制区是一种压力(或者抑制下丘脑的活跃性),会导致激素分泌减少,而消化功能依赖于激素分泌。就是思伤脾。
而延髓的腹内侧核属于运动抑制区,也是消化控制区,与舌咽神经有关,这也是脾经循行部位,等于启动消化模式,身体发热,运动变弱,这时候如果思考,就会降低消化能力,有迹象显示,胃酸分泌等减少。
而思考属于脑力劳动,大量消耗生物电,那么循环系统效率必然下降。热能启动,生物电同时增强,产生了竞争关系,这也是思伤脾的由来。现实的情况来看,思则气结,思意味着运动能力抑制,意味着运动能力下降,同时的循环能力下降,包括钾钠泵循环及氧气交换都会下降。所以属于生物电能传导等不利的情况。
怒胜思,淋巴循环是一种挤压式循环,依赖于运动能力的循环,愤怒的执行力和挤压力,提高肝素等物质含量,有利于淋巴循环和粘液质的回流,即木克土。纹状体能够兴奋大脑皮层,纹状体到大脑皮层束,会激活大脑皮层的能量输出功能,促进生物电的循环。
为什么会是下丘脑及脑干部位是能量调控的核心,因为所有的的器官都处于动态平衡之间,而下丘脑处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交汇区域,这个节点是促进两种能量平衡的区域,这块的细胞能量水平是等同于人体的活力水平,而下丘脑即人体能量调控中心。这也是生存逻辑学的核心。
至此,他们的原理基本解释完毕,这个基本上主体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只是在描述上,和调整思路上的调节。而这里反应出一个问题,中药是利用循环性抑制,西药是循环切断式的抑制,中药从整体上去把握,而西药是武断式的抑制。所以西药才会产生这么多的副作用,而中药副作用则较小。
以上结构基本符合神经通路研究,也吻合中医五志研究,中医五志是在大脑中进行,并支配相应的脏器,也就是精神活动的体现。这个逻辑,中西医基本一致。
五脏与五液关系问题
中医是一种属类管理,就是将属性相同的、物质转化规律一致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器官部位划为一类,类似于树木控制开花结果的方式一样,实现整体控制,这就是中医最大的贡献。三阴三阳是能量属性分类,五行则是物质属性分类,今天就来谈五脏与五液的关系问题。
1、肾在液为唾
唾液分两种,一种是由腺体分泌的,一种是有纹状管分泌的,清稀的是唾,粘稠的是涎。而二者混合液对消化功能影响较大。纹状管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分泌物中的Na+,将k+排入管腔(排钾保钠),并可重吸收或排出水,故可调节唾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和唾液量,这是一种类肾脏功能。
古人把唾液比作金浆玉液,肾在液为唾就是补充肾功能,提高生物电能的电势能储备,提高生物电能水平,并结合钾的重吸收实现生物电的转换(参考生物电循环),从这点上说,这是科学的。
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气功所说的气指的是生物电能而言,气功就是发挥前列腺、肾脏、唾液腺等生物电生产能力,并关闭大脑的生物电消耗(闭目养神,神直接按照生物电理解),来实现生物电能提高,生物电能的提高直接感受就是“神清气爽”。
2、汗为心之液
这是一种能量学意义上的逻辑,同为排出水分,出汗和排便还是有区别的,肾是能够回收电解质的,而汗液则连同钠钙一起排出,电解质的消耗将影响心脏的工作能力。另外出汗与心脏功能是一个同比关系,心房钠尿肽就是排钠保钾的。就是利用排钠保钾治疗心衰。
上文我说过,重镇潜阳与钾钠泵工作原理的关系问题,而排钠(钙)保钾就是一种能量输出,也是心肌细胞高活性的原因,出汗多,出冷汗都是一种提高活性的行为。但生物电能储备是下降的,对于依赖于生物电能的心脏来说是不利的,它也更容易受到能量波动的影响。
知道了就能理解“阴阳交”病,内经有“汗出复热,脉躁疾,交着死”,就是代表汗液大量带走了电解质,不能抵抗热能,代表阴不足。脉急躁有代表心率加快,意味着生物电继续大量消耗。电解质不足(降低重镇能力)还大量消耗生物电,那就是死症。
3、脾在液为涎
而脾在液为涎,指的是由腺泡分泌的粘液质、糖蛋白等物质。它为胃部提供粘液质和消化酶,这是胃部高水高热的一种保护机制,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分别由不同部位分泌。这个口水是进胃的,有利于消化机制,与胃粘膜排出粘液质是一致的(由此看来粘膜类应该归为太阴属)。而口腔粘膜及唇粘膜的性能与脾的好坏息息相关,脾荣在唇就是这个道理,这在实际的治疗值得借鉴。
4、肺在液为涕
也就是鼻涕,这个最容易理解,实际肺部粘液排除杂物的方式,鼻子具有相同功效,结构相似(都是杯状细胞分泌的),功能相同,同属于呼吸系统的机制(可以把鼻子看成增大的肺部结构)。这个归为一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鼻涕分泌多了,自然肺部分泌的粘液质就会减少。消耗的是肺部抗感染、抗氧化的能力,这就是它的实际指导能力。同为太阴属,涕和涎之间有关联,作用机制不一样,涎之间含有消化酶。
5、肝在液为泪
肝在液为泪是一样的机制。眼泪神经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副交感神经控制大量的泪液分泌,所以眼泪大量分泌代表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与肝功能有直接关系,取决于乙酰胆碱的强大,这与吐涎沫有易曲同工之妙,这是属类能量增强的表现,肝强大代表胆碱能和运动能(包含副交感神经)增强。而诸晕掉眩皆属于肝,则是与谷氨酸有关系。
西医带来的是物质分析病因、细菌病因,是单纯性分析。而中医带来的是能量系统上的病因,是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没有能量维度,这些综合性病因就无法完成。所以必须建立人体的能量运行规律。
白带
樗白皮丸
【处方】 樗根白皮5钱,山茱萸(去核)5钱,苦参5钱,香附5钱,龟板2两,栀子2两,黄柏1两,干姜2钱,贝母2钱,白术7钱半,白芍7钱半,白葵花5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白带。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温水送下。
【摘录】 《便览》卷四
白带
樗白皮丸
【处方】 樗根白皮 山茱萸(去核)苦参 香附各15克 龟版 栀子各60克 黄柏30克 干姜 贝母各6克 白术 白芍各23克 白葵花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主白带。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温水送下70~80丸。
【摘录】 《仁术便览》卷四
樗白皮汤
【别名】 樗白汤
【处方】 樗白皮(即臭椿)2钱,枯芩1钱5分,熟地黄1钱,当归头1钱5分,地榆1钱,川芎1钱,芍药8分,生地黄7分,伏龙肝1钱,南艾叶6分(炒)。
【功能主治】 崩漏不止,血下无度。
【用法用量】 樗白汤(《回春》卷六)。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十
颈椎病压迫神经民间偏方
处方:方白芥子30g、木鳖子20g、桂心10g、没药15g、木香25g
用法:混合均匀制成散剂或装入胶囊,日服二次,每次8g,7日为一疗程。
治高血压
【配方】:钩藤18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葛根24克,川地榆20克,牛膝24克,山楂30克。
【用法】:上药加水4碗,先煎牡蛎20分钟,再放入诸药,煎至约1满碗,最后倒入钩藤同煎至八分满,饭后1.5小时服。
【疗效】:10剂可愈。
【注意】:各味药缺一不可,勿用相近药代替,否则无效。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煎炒、油腻食物,禁烟酒。
【荐方人】:山东菏泽市一中顾问处王军峰,于1989年在90岁高龄上过世,生前为中国医学会委员、老军医。
花粉葛根治糖尿病
【配方】:花粉3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萸肉6克,五味子10克,川连4克,丹参10克,麦冬9克,鲜芦根30克。
【用法】:日服1剂,水煎服,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加减】:烦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地、牛膝、玄参;虚烦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龙骨、牡砺、黄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阳事不举、舌淡脉细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活血化痰。主治糖尿病。
久痢
樗白皮散
【处方】 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淀、椒豉。
【功能主治】 久痢。
【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先取椒、豉煎,绞取汁2升,和樗汁、麻油、泔淀三味,分为2分。1分灌下部,隔1日复取余者再灌,其药温用。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三
下痢,诸药不效者
樗白皮散
【处方】 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葱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
【功能主治】 下痢,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 上用水1升,煮取半升,顿服。小儿量大小加减。
【摘录】 《得效》卷六
初精散
【处方】 茯苓36斤,松脂24斤,钟乳1斤。
【制法】 上为粉,以白蜜5斗,搅令相得,纳垍器中,固其口,阴干百日,出而粉之。
【功能主治】 辟谷。主
【用法用量】 每服3方寸匕,日3次。1剂大佳。凡欲服大药,当先进仙方凝灵膏和本散,然后乃服大药也。
【摘录】 《千金翼》卷十三
牙齿动摇,终不牢固
出牙齿乌头散
【处方】 川乌头7.5克 巴豆17枚(去皮)大硼砂0.15克 硇砂0.1.5克 大蜘蛛1枚(炙干)腻粉1.5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研人巴豆令匀。
【功能主治】 主牙齿动摇,终不牢固。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着牙根。一食间,牙即自出。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出声消肺散
【处方】 人参、茯苓、半夏曲、甘草、橘红、干葛、黄芩、桔梗、薄荷、五味子、杏仁、连翘、犀角屑。
【功能主治】 咽喉病,痄腮,梅核气。
【用法用量】 水煎,加蜜2钱服。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七引《经验秘方》
出声散
【处方】 诃子4个(炮2个,生用2个)甘草13厘米(6.5厘米炮,6.5厘米生)桔梗3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肺损失音。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童便150毫升,和药煎五七沸,温服。甚者不过五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五引《十全方》
血热崩漏
玉女煎
生石膏9~15克,熟地9~15克或30克,麦冬6克。知母、牛膝各4.5克。
血热由于营分积热,扰动血海。血海不宁,血乃下溢而不止,热疹,口渴频饮,唇燥而裂,大便干结,经色紫红量多,舌苔深黄有刺,脉象洪数。
清热凉血,玉女煎最宜。
生石膏、鲜生地各30克,知母、麦冬各9克,天花粉12克,丹皮9克,金银花12克,白茅根30克。
本方以石膏泻火,生地清热凉血,知母、天花粉清热润燥,麦冬养阴,丹皮清血中伏火,金银花、白茅根清血热。
证由于血热妄行,故以泻火凉血为主,使火降热清,则血不致妄行,用麦冬养阴,因热盛则伤阴故也。
*气血两虚,可加血余炭、陈棕炭各9克。
*气虚,可加升麻炭、乌梅炭各6克。
*阴虚,可加侧柏炭12克,瓦松9克。
*阳虚,可加艾叶炭、姜炭各6克。
*血热,可加地榆炭12克,槐花炭9克。
*血瘀,可加茜草炭、蒲黄炭各6克。
*气郁,可加藕节炭、莲房炭各15克。
*以上诸症,如出血过多或淋沥不断,都可加三七末3克冲服,如兼有腹痛,改用云南白药3克,1日分3次服。
治逆产方
烧钱令赤,内酒中饮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夫阴毛二七枚烧,以猪膏和丸如大豆,吞,儿手持丸出,神验。(《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生不出,手足先见,烧蛇脱皮末,服刀圭,亦云三指撮,面向东酒服,即顺。(《外台》卷
又方
弹丸二枚,捣末三指撮,温酒服。(《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以手中指取釜底黑煤,交画儿足下,顺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取车肚中膏,画腋下及掌心。(《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朱书左足下作千字,右足下作黑字。(《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
真丹刀圭涂儿腋下。(《外台》卷三十三)
逆生、横生不出,手足先见方。
其父名书儿足下,即顺。(《医心方》卷二十三)
又方
以盐涂儿足底,又可急搔爪之。(《医心方》卷二十三)
气厥
李某,女,33岁,牛尾村人,于1984年1月17日初诊。
谓八九日来,眩晕阵作,一旦发作,自觉有气行于手、足心,随即手足乱动,或抓或踢,不能自已,心中明了。口不能言,约十至三十分钟方止。一日数发,多则七次,少则两次。余诊断之际,适值病发,亲睹其状。询知素多肝郁,胸胁苦满,时欲太息,日暮寒热,心悸易惊,心中烦热,常饮冷水取快。望其舌淡红,苔薄黄。触知四肢厥冷。
心下、脐左右拒压,切得脉象弦滑聚关。
综观脉症,此为情志所伤,惊气所致。怫郁而不伸,横逆而不降,阴阳二气逆乱,故有眩晕、痉厥之状。今胸满烦惊共存,为柴胡加龙牡汤证也。是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刚柔相济,可致阴平阳秘也。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党参10g 茯苓10g 龙牡各30g 川军6g 桂枝6g
连进三剂,病再未发。
有归经不惟归经
归经理论的提出,是宋以后医家归纳提炼总结,用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说明问题的,对初学者有益。我现在为什么不太提归经(理论)呢?因为我已经找到它(药物)最直接的证据了,还要再说它是哪一经吗?常用的药物已经有了针对性很强很具体的疾病和适应症了,所以基本上会忽略了(归经理论)。
归经是一种说法,但是当我们说石膏能消胸中的结,能消颌下的结的时候,石膏归什么经?这时候归经倒反而显得阻碍了我们对药物更多的认识。所以我就不太提归经。张元素、李东垣强调药物归经。作为教学容易掌握,我们现在中药学教材把它作为一种模式,所以这就是教材,不写也得写。《神农本草经》就不是这样写,说它治什么病就对了。当然教材也是一种发展,它相对规范、全面、系统,但是在这过程中难免有些东西就丢了。
还是张景岳说得好:“岂谓某经某药必不可移易,亦不过分其轻重耳,如阳明之升麻、干葛,未有不走太阳、少阳者。”“大凡寒凉之物皆能泻火,岂有凉此而不凉彼者?但当分轻清重浊,性力微甚,用得其宜则善矣。”假如我们按照对槐米(槐实、槐花)归肝与大肠经的传统认识,就丢掉了用槐米现代药理证明治疗黑色素瘤、肿瘤骨转移、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用途了。因为我们不再看《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这些具体记载了。我根据蛇床子散仲景作为“温阴中坐药”和《神农本草经》蛇床子“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用其治疗妇科肿瘤,阳痿,皮肤湿痒,关节炎,癫痫等,远比从蛇床子归肝经,然后从肝的生理功能,肝经的运行路线来推导更自信和准确。
疾病是复杂的,药物是多能的,不要老用简单的道理已知的常识解释特殊的问题。五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所有疾病都拐弯抹角地用五脏理论五行生化来解释,只能落个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连最常见的肾其华在发,也不能有效地指导白发的治疗。
出毛丸
【处方】 雄黄1两,大蒜1两,杏仁1两。
【制法】 上除雄黄外,先捣如泥,入乳钵内与雄黄同研匀,日内晒,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疼久嗽,梦见先亡,或梦中饮食,亡精失血,多怒少睡,饮食不入,渐渐羸瘦;及骨蒸虚劳,传染鬼气。
【用法用量】 每服21丸,凌晨空心清米饮送下。
【注意】 服毕不得洗手,频看十指甲中有毛出,逐旋拭了,至辰时候方得洗手。
【摘录】 《鸡峰》卷九
出虫芦荟散
【处方】 芦荟半两(细研),胡黄连半两,雄黄1分(细研),熊胆半两(研入),朱砂半两(细研),代赭1分,麝香半分(细研),干蟾1枚(涂酥,炙微焦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五疳。
【用法用量】 先用桃柳汤浴儿,后以粥饮调下半钱,然后用青衣盖覆。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出虫丸
【处方】 朱砂1分(细研),麝香1分,牛黄1分,蟾酥半钱,熊胆1分,蜗牛子1分(炒微黄),夜明沙1分(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五疳久不愈,羸瘦极甚。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温水送下;更别以水研1丸,滴向鼻中,得嚏5-7声,良久当有虫随汁出。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出虫芦荟散
【处方】 芦荟半两(细研),胡黄连半两,雄黄1分(细研),熊胆半两(研入),朱砂半两(细研),代赭1分,麝香半分(细研),干蟾1枚(涂酥,炙微焦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五疳。
【用法用量】 先用桃柳汤浴儿,后以粥饮调下半钱,然后用青衣盖覆。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