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痹证六法

痹证六法

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外邪侵袭,痹阻络脉,而致周身肌肉关节疼痛、肿大、沉重一类的疾患。《内径》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有从筋、骨、脉、肌、皮分为五痹者。这全是从邪气的性质或中人的部位浅深不同而定的。

(一)祛风散寒以通其络,和络化湿而缓疼痛

行痹的症状,以肢体疼痛,痛无定处,游走不定,甚则关节肿大为特点,舌多白腻滑润,脉象浮数(或浮紧、沉紧等)。治疗必须以祛风为主,并与散寒、化湿、止痛相结合,仿防风汤意。

羌独活各4克  桂枝10克  当归10克  防风6克  秦艽6克  葛根10克  桑枝30克  细辛3克

加减法:

若体痛较重,肢冷无汗时,加麻黄3克。

若寒邪较重,舌胖滑润,下肢逆冷时,加附片6克(先煎)、吴萸3克、干姜6克。

若阳虚气弱时,加黄芪20克、炙甘草3克、党参3克。

(二)散其寒邪,化其湿郁,疏风拈痛

痛痹以关节疼痛为主,得热则舒,遇冷则急,皮肤不红,触之不热,溲清长,便溏薄,舌白滑,脉弦紧。用散寒祛湿,疏风拈痛方法。

麻黄3克  桂枝10克  川、草乌各3克  细辛3克  羌、独活各3克  川芎10克  红花6克

加减法:

若病人血压较高时,慎用麻黄,可改为苏叶6克、鸡血藤10克、乳香3克合用。

若寒邪较重时,加重桂枝之量,再加肉桂子3~6克。

(三)除湿郁以缓疼痛,社风邪而活其络

着痹是肌肤麻木不仁,肿痛沉重,痛处不移,苔白滑润,脉象沉濡。此属湿邪留着,用除湿缓痛、祛风活络方法。

麻黄3克  桂枝6克  防风6克  苍白术各12克  炒苡米30克  干姜3克  桃仁泥10克

加减法:

若湿邪留着络脉者,必当重用疏风化湿,再加活络通达之品。

如有积滞不化、湿阻络脉者,当以化滞活络方法,可加莱菔子6克、白芥子6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等。

(四)清邪热兼以疏风,活血脉而定痹痛

热痹关节红肿且痛,扪之灼手,得冷则舒,或起红斑结节,身热心烦,时或憎寒,甚则壮热口干,关节红肿灼热日重,痛不可近,咽红肿痛,甚则疼痛,舌质红,苔糙厚,尖红起刺,脉象弦滑而数。根据热之轻重,考虑用疏风清热、活血通脉方法。

防风3克  苍术3克  知母6克  桂枝木3克  荆芥6克  赤、白芍各10克  石楠藤15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30克  大黄粉1克(冲)

加减法:

若是湿热痹在气分时,当用清热化湿行气方法,以使气行湿化。热重时用白虎加苍术汤;湿重时用宣痹汤加苏叶。

若热在血分,可加茅根20克、炒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鬼箭羽10克。

若属滞热不清,以清化湿滞为主,方中加鸡内金、焦麦谷芽、花槟榔、六神曲等。

(五)祛瘀浊兼以化痰,活血脉以改畸形

关节肿痛日久,遇冷加重,竟致畸形。此血凝脉络,痰浊阻涩,气分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之故,用祛瘀化痰活络方法。

南星6克  半夏10克  杏仁10克  苏叶、子各10克  莱菔子10克  白芥子6克  猪牙皂6克  桃仁6克  蛴螬3克

加减法:

若体弱气虚时,可将药量减轻,或每日半剂,或每隔1~2日服1剂。

若体质过弱,可于上方中加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片姜黄6克。

若湿痰蕴热尚重时,可于方中加大黄粉1~2克、鸡血藤20克、郁金6克。

(六)益气补虚以治其本,养血活络而缓疼痛

久病络脉失养,痹证络脉失和,正不足,气血虚,营虚肌肉失养,卫虚皮肤枯涩,久则肌肉萎缩削瘦,可用养气血、活络脉方法,仿桂枝黄芪五物汤方。

桂枝6克  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独活6克  川芎6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熟地12克  牛膝6克  杜仲10克

用养血益气药,首先一定要看清有无其他邪气阻塞络脉,如郁热、痰浊、气郁、食滞、瘀血等,必须先祛其有余,再调其脾胃,嘱其逐渐锻炼,令其血脉通畅,再行调补。

(0)

相关推荐

  • 赵绍琴治疗痹证常用药物总结

    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外邪侵袭,痹阻络脉,而致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大,重着一类的疾患. <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有从 ...

  • 经方:乌头汤

    乌头汤 [原文]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作者]张仲 ...

  • 伤寒论方证概述(下篇)

    伤寒论方证概述(下篇) 用方治病时,应先解决好治病的目的是什么?对正邪关系的认识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关系到治病的全局,而带有战略思想意义在内.根据古代医学家认识,治病的最终目的不是别的,而是促使其阴阳 ...

  • 临证400法——眩晕六法

    眩晕六法 眩晕即头晕眼花之意,往往并见于各种疾病之中.<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

  • 临证400法——溺血六法

    溺血六法 小便出血不痛者为溺血,痛者为血淋.<素问·气厥论篇>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里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 ...

  • 临证400法——积聚六法

    积聚六法 积聚是指腹内有病块的疾病.根据病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积与聚两类.积为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聚乃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积为有形,渐积成块,病在血分,聚为无形,触之阵发,病在气分.聚病较轻,积病较重 ...

  • 临证400法——便秘六法

    便秘六法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都称为便秘.便秘的原因很多,有属实属火者:也有属虚属寒者:又有气滞血燥而致者.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大黄.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一)泄热 ...

  • 临证400法——胸胁痛六法

    胸胁痛六法 胸胁痛,是指胸部.胁肋间疼痛的疾病.胸居阳位,内藏心肺,若胸阳受病,气机不畅,可以发生胸痛(包括<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胸痹证"),肝胆疾患可以导致胁痛.兹将 ...

  • 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一)清宣肺热,化痰平喘 温热邪气内壅于肺,身热恶热,汗出口渴,咳喘气急,甚则鼻翼煽动,胸胁满闷,痰白黏稠或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热灼肺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故咳 ...

  • 临证400法——腰痛六法

    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 ...

  • 临证400法 瘖哑(六法)

    瘖哑(六法) 瘖哑是发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声的疾病,<内经>称之为"瘖".中医的认识,瘖哑证与肺肾关系密切,古人认为"金水互生,病在肺肾",又云,&qu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二十六法(三)】51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三) (二十)宣燥热以清肺胃,泄其火而利清窍 燥热化火,上攻清窍,气血壅滞,耳鸣目赤,齿龈肿痛,咽喉肿疼,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而干,脉象滑数.用清宣燥热方法. 薄荷1克(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