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类活动怎么做?(附完整版案例分析)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朱建硕
机构 | 郑州市省委社区
一、背景介绍
(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省委社区东起经五路西侧,西至经六路东侧,南起金水路,北到省委汽修厂。社区面积0.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委机关办公、生活的驻地,辖区单位包含河南省委、省直二门诊、省委幼儿园3个公共单位,商户109家。
辖区有省委一区、省委二区、省委三区、省委五区、源升竹林园5个家属区,各区之间较为分散,居民住户2581户,常住人口9527余人,流动人口1500多人,其中在职党员2230人,离退休党员627人,自管党员88人。
省委社区是典型的单位型城市住宅小区,大部分服务对象是退休的省委职工,经济条件较好。服务对象退休之后,角色转换较慢,易产生不适之感。除此之外,社区基本上以原住居民为主,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数较少,具有较强的排外心理。
(二)活动背景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1、 2017年9月5日是第二个“中华慈善日”,也是《慈善法》正式实施第二年,本次活动借此契机开展,与以往的知识竞赛不同,社会工作者想要通过本次活动向居民普及慈善法的基础知识,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社区归属感,营造知法懂法的“善”社区氛围。
2、在日常探访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做了细致的了解,统计之后发现,绝大多数离退休居民在退休之后闲暇时间较多,久而久之,心中逐渐产生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感,想要有合适的机会展现才艺,发挥余热;有的退休空巢老人,在家中无儿女陪伴,少参与社区活动,渐渐与社会脱节,性格越来越孤僻、自卑。针对此类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发现其需求,希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服务对象的生活。
二、分析评估
(一)活动理论分析
1、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着眼于其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省委社区服务对象大多是知识分子,知识储备丰富,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本次活动能够让服务对象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充分发挥优势,提升其自信心,一旦有了主人翁意识,就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服务对象中的独居老人缺乏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当这一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离退休居民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强烈的,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融入社区,提高其幸福感和归属感,只有当之前四个层次得到满足的时候,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够起到必要的激励作用。
(二)风险预估
1、服务对象多为退休老干部,性格较为强势,易发生争吵,现场秩序难以把控。首先,社会工作者需明确分工,在社区寻找德高望重的居民作为裁判,并由其向服务对象宣读活动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从而对服务对象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约束,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的和目标
1、服务目的
(1)本次活动旨在向服务对象普及慈善法相关知识,促进服务对象与时俱进,营造知法懂法的“善”社区氛围。
(2)充分发掘服务对象潜能,鼓励其发挥余热,增强主人翁意识,提升其自信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促使服务对象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促进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其社区归属感。
2、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能在以往不了解慈善法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慈善法基本相关知识,增强此方面法律意识;
(2)提升服务对象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其参与社区生活的自信心;
(3)服务对象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彼此之间沟通交流频次提高,扩大自身的支持网络。
(二)服务策略
本次活动是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开展,旨在让大家增强对慈善法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本次活动共招募服务对象18名、义工2名。分为6组,每组3人,每组选出一名人员进行抢答工作,义工主要是担任辅助者和观察者角色(两名义工分别为裁判和记分员),现场有4名社会工作者,明确分工,分别担任主持人、摄影、维持秩序、协助计分的工作。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由社会工作者主持开场,社区德高望重的孙奶奶向服务对象宣读活动规则,并由社会工作者向居民播放慈善法相关知识的短视频;
第二个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环节——知识竞答,竞答分为三个环节——必答题、抢答题、附加题,每个环节结束之后,由记分员做好分数统计工作。必答题环节中,每组需回答6道题;抢答题环节中,共有20道题,每组有一成员专门负责抢答,现场采用举旗的方式抢答,由裁判监督并选出举旗最为迅速的一组进行作答;两轮结束之后,如若决出一、二、三等奖,则不进行附加题环节,反之,照常进行;
第三个环节是颁奖环节,由裁判为优胜者颁奖;
第四个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升华,让服务对象相互之间分享各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三)服务程序
1、活动筹备期
(1)进行需求征集:进行社区探访工作,征集服务对象的意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根据其需求,确定此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
(2)撰写活动策划:提前完成,确定活动内容及形式,仔细与同工协商沟通,查漏补缺;
(3)成员招募: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通过电话将详细活动信息告知服务对象,便于其及时接受准确信息;合理运用微信、QQ等互联网络媒体平台加以宣传,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如网格书记、院长、楼栋长等协助通知;
(4)物资筹备:由本次活动主要负责人提前购买好所需的小红旗、礼品、奖状等物资,做好清点登记工作,避免现场出现物资不足等问题。
2、活动前期
(1)工作人员之间的提前对接:工作人员相互之间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提前讨论现场可能出现的困难。
(2)活动场地的布置:考虑到各区间路程、老人身体状况等因素,此次活动场地设置在省委二区活动室。场地处于各区中间,距离适中,但空间较小,较为限制,社会工作者需提前布置,合理规划现场布局;
3、活动中期
严格按照活动策划的环节执行,明确分工,按照既定规则办事,现场出现任何问题随机应变,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活动后期
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反馈,总结反思,撰写通讯稿和活动总结报告。在活动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社区工作奠定基础。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五、总结评估
(一)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事先进行了服务对象的意向征集,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需求,从而设定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在筹备阶段中,所选活动场地安静、舒适,为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社会工作者与义工的配合方面,社会工作者意识到了义工资源的重要性,积极链接义工资源,相互之间前期进行了全面稳妥的工作对接,现场配合默契;在活动的分享环节中,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反馈,及时做好记录,总结反思,积累经验。
不足之处:活动现场秩序大致在掌控之内,但是在抢答环节仍有争执发生,在义工孙奶奶的调解下,得以顺利开展。社会工作者需反思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完善,与义工工作交接是否仍需加强,与现场服务对象是否需要进一步沟通交流,这些都需总结反思,为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
服务对象参与人数较少,宣传力度仍需加大。本次活动前期,由于时间较为紧迫,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在下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需注意合理分配各个阶段的工作。
(二)评估及成效
1、评估方式
主要有书面评估(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口头评估(活动现场的分享、个别回访)、社会工作者观察等方式。
2、评估内容及成效展示
(1)活动内容评估:对满意度调查问卷、个别回访等数据分析显示,97%以上的服务对象对活动内容表示非常满意,认为活动内容丰富,不仅玩开心了,更重要的是学的开心,能激发服务对象的参与兴趣,让服务对象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发挥优势,重新找寻到了自身价值,十分有意义。
(2)服务对象的参与度:活动现场,从服务对象的出席率来看,100%的服务对象能够按时到场,正常出席本次活动;从参服务对象表现来看,在场的服务对象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对待,气氛融洽。
(3)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回访、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100%的居民能够在知识竞赛中学习到或多或少的慈善法相关知识;在活动的团队协作中,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明确分工,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且成员之间能够查漏补缺,注重团队的沟通、协作、分工,让服务对象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重新找寻到自身价值,不再排斥融入社区,愿意再次参与社区活动。
总体评估,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在团队中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寻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主人翁意识,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进了服务对象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了社区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
六、专业反思
(一)链接义工资源的重要性:针对服务对象人数较多的活动,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是有限的,义工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本次活动需要一定的约束力,社会工作者提前链接了社区内部相应的义工资源,并且在前期工作中,与义工进行了稳妥的工作交接,确保现场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在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与义工之间的工作配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并利用周边的义工资源,促使服务工作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对日常探访工作及服务对象意愿征集的重要性反思:探访是社区工作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在探访中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做好及时、完善的记录工作,以便在日后工作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服务对象的意愿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好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此次活动内容和形式就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设定的。对于社区服务对象来说,此次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文娱生活,促进了服务对象间的沟通交流,扩大了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了其自信心和社区归属感。因此,要注重日常探访工作和服务对象意愿征集,为未来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奠定稳固的根基。
文书写的不错哈哈,
欢迎大家分享优秀社工案例文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