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内容细节如何把握?4个关于儿童小组活动思考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薛紫微

    单位 | 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自身独立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专业服务技巧的学习与实践。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社会工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去锻炼专业技巧 。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会发现有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服务进行反思,能帮助我们更快的成长,从而更好地开展服务。

最近我开了一个我是不倒翁之抗逆力小组,但在小组期间,我感到问题重重,困难重重,这给原本充满信心的我结结实实的浇了一盆冷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回顾整个小组历程,从小组活动效果来看,本次小组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组员对于抗逆力是什么有了一定的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并且抗逆力这个名词已经深入组员心中,但是通过组员在小组过程中的反应,发现组员有抗拒小组开展的情况存在。

并且对于小组内容未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框架,仅仅把关注点放在每节小组的内容上,所以单节效果较好,但是小组整体来看效果不理想。

且单节内容社工与组员互动效果不太好,未与组员形成共鸣,组员分享不积极。所以结合本次小组中遇到的问题,我对儿童青少年小组的开展进行如下思考。

一、小组服务方案反思

1、小组方案流程设置的合理性

小组环节内容的设计是整个小组的第一步,所以社工在开展小组活动前小组环节的设计必须注重合理性与完整性,合格的小组设计必须使人一眼就知道整个小组是干什么的,其内在逻辑性是什么。

另外环节设计具有合理性与完整性的小组对于组员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利于社工对于整个小组的把控。

2、小组内容细节的把握性

在小组活动,很多社工会担心出现冷场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冷场现象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小组环节的设计,社工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足,未把关注点细化到小组细节上,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影响整个小组的效果。

儿童青少年对于外界的感知十分细腻,在一个小组过程中往往社工忽略的细节正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所以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小组活动的细节设计我认为社工不能想当然,更不能选择忽略。

另外当社工把整个小组的每个细节都掌握了,那么即使在小组开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社工也可以凭借自身对于小组的细致了解,快速做出应变,防止小组出现偏离主题等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

3、小组游戏功能的发挥

往往针对儿童的活动,游戏总能激起组员的强大兴趣,可是问题也往往出现在游戏环节,社工小游戏有很多,其实作为社工选取哪个游戏为本次小组服务要有很多思考。

除了要活跃气氛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跟小组主题有何关联,它又能为小组目标的达成发挥什么作用。

我认为一个小组中游戏的选取以这几点为宗旨,就能够充分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欢乐中学到东西,得到成长。

4、小组组员的归属感

小组其实就是一个短期的小集体,在社工开展小组活动时往往小组组员的稳定性难以做到,但是我认为即使难以做到社工也必须尽力维持小组的稳定性。

小组的稳定性对一个小组组员的归属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小组的归属感对于组员对小组内容以及对社工的认同感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看来小组认同感高的组员在小组活动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容易对小组主题产生共鸣,也更容易接受小组传达的理念。

另外针对小组归属感我认为小组开始前期的小组主题、意义介绍以及小组契约的制定也必不可少。

在社工实务中往往因为组员年龄问题以及各种现实原因省略这些而直接进入小组正题,这样会造成突兀感,组员为做好充分的准备融入小组当然小组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

所以,在实务中即使是把这些内容简化也比完全省略这些步骤好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二、针对社工个人心理素质需要的思考

1、社工自身对专业的敬畏

助人自助,挖掘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是社工的理念和奋斗目标。很多社工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默默奋斗。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工丢失了原本的那份对专业的敬畏之心,大量的社工活动麻痹了我们的身心。

在目前的行业现状中手工占据了社工活动的半壁江山,我们似乎自己也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即使是重新开展一场具有专业性的活动也没有了出入社工时的那份小心翼翼与精益求精。

那么当一名社工失去了对于专业社工活动的尊重与敬畏,你又如何要求你的服务对象尊重这个小组,从而全身心融入进去,获得自身的发展呢?所以,作为一名社工,无论何时请保持你最初的那份敬畏之心。

2、社工个人抗压能力

即使外界认为社工是一项简单轻松的工作,可是一旦成为一名社工,我们都知道其实社工并不轻松。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简直是全能,什么都要涉猎,甚至有时工作到崩溃。

我认为一个完整的小组活动开展好像就是一个社工日常工作的缩影,社工既要策划活动,还要保证整个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期间的各种问题都要随机应变,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小组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组员的接受程度问题,很多儿童青少年往往会对小组过程中深层次的内容感到无聊,会不喜欢参加此类小组内容,这对社工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是社工活动有文娱性质的,也有专业性的成长、治疗小组,不要永远满足服务对象的喜好,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坚持自己的专业原则把小组更好的开展下去,这需要社工有很好的抗压能力。

所以社工也要不断地成长,不断提高自己以面对小组中各种挫折与考验。

3、对组员性质的认识与把握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所以针对不同的小组主题,在招募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拔,具有相同或相近问题和性格的人,总能更容易相互吸引,这能让小组组员更加团结,具有更深的小组归属感。

另外,我认为初次接触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与长期接受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别。

往往接触过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更容易理解社工传达的主题,更愿意去分享自己。

所以社工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对服务对象的性质进行关注与了解,从而针对其特性对活动内容设计以及小组中的引导、角色扮演等专业技巧运用方面进行适时地调整。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社工如何精准救助困境儿童?

创伤后儿童辅导个案,社工可以做些什么?

在大学,最想交往的对象是读社工的女生(附节日福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在做儿童服务中,有哪些想要“吐槽”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