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促进城乡社区发展?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默

    单位 | 成都高新区美好家园社区营造促进中心


“倒逼式”策略促进城乡社区发展

新闻行业有一种报道模式——“倒逼式”新闻。它的意义是针对一些被曝光的社会公共事件,迫使有关部门对该类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出台解决措施。

“倒逼式”新闻本身加上新闻背后的民意所向,共同形成一种力量,它让那些躲着、拖着的权利执行者,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去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的确,倒逼式新闻容易引发全民热议,并引发政府行动。

这种由果溯因,由表象追问症结的思维导致“民推官动”的形成。但是,“倒逼”不过是“迫使”、“推动”等老词的升级版。一个“逼”字,多了几分凌厉与危急,再加一个“倒”字,强化了反常规、逆向促动之义。

大凡到了“倒逼”的程度,通常新闻事件很轰动。人们对突发负面新闻表示震惊及痛心,但也明白,“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或是某一偶然的“不速之客”触及原有体制痼疾,唤起公众警醒,“必须有所改变”,这样的焦虑心态换一个角度看,也是公众对相关改革应提速的热望。

事实上,排除新闻行业之外,在如火如荼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推动进程中,应用“倒逼式”策略同样意义重大。

我们知道,当前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整体还是处于相对不够平衡的阶段,尤其对于相对偏远的城乡区域社区而言,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人的意识形态才是最根本的大难题。

也就是说,对于社区发展治理的理念、内涵、意义、方式、方法等方面,偏远区域的城乡社区还是普遍存在着认知缺失问题;而且,这种缺失还不仅仅是来自于居民本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样的困难前提下,社会组织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意味着在需要付出远超于主流区域社区更多倍努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随时应对各种可能突然发生的挑战性现实的思想准备、应对策略与解决能力。

举个例子

去年,我们承接某偏远城市一个社区迎中秋庆国庆等系列性社区文化活动项目,这也是保障资金首次落地该区域。

在投入执行之初,出乎意料的挑战就迎面而来:首先,来自于社区两委成员的声音是:

“这个项目,你们拿了钱,我们只负责把相关的文艺骨干介绍给你们就完事了,其它的事情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与我们无关,你们也不要再打扰我们了,我们的工作也很忙!”。

其次,来自于居民骨干的普遍声音是:

“想要我们参加可以,但是要给我们按人头付费,否则就不参加,最好是直接把保障资金以现金形式发放到大家手里头。”

这无疑是两瓢奇寒的冰水,所有的热情与愿望都有可能被浇灭。眼看着活动时间已经迫在眉睫,要想在短时期内完全化解这些思想根源上的问题谈何容易!

此时,如果仅靠社会组织一己之力,按照常态化的去做宣传、说服、动员,其时间、人力、物力、精力以及结果都显然是闭眼可料的。

是妥协?还是迎击?究竟何去何从?

“我们没有权力依附,只有策略突破!”

是的,这是唯一的选项。只有依靠巧劲、借力使力、以寡博众的智慧性策略,才有可能转变被动局面、出奇制胜、实现形势逆转。这无疑是对思维与能力的一次极大挑战。

“倒逼式”策略思路应运而生。我们决定先分两步走:

其一,与社区两委进行坦诚沟通。

在普及社区发展治理核心要义的同时,也提醒他们社会组织不是万金油,更不是社区负担,而是社区两委的得力助手和居民群众的良师益友;社会组织离不开社区两委的支持,但社区也不能因为社会组织的存在就当甩手掌柜。

其二,与文艺骨干进行交流。

在明确阐述保障资金严禁用于发放现金福利等规定的同时,也态度鲜明地提醒他们:作为社区成员,完全有责任履行为社会和所生活区域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义务服务。

这是实现共建共荣共享的根本前提,任何参与社区治理想以金钱为回报的思想都是十分错误的,“大家享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国家、政府索取过回报吗?!”。

当然,我们也明白,仅凭这样的沟通方式,效果难免粗浅和有限,还需要分步骤进入更加实质性的“倒逼模式”推动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关注、不得不为之。我们的策略是:

其一,为了增加吸引力、影响力、提升区域性文化活动品质和创建区域性文化品牌,让居民们实实在在享受一台“看得见,摸的着,感受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盛宴,我们决定调集自身优势资源,邀请央视星光大道等知名演员前来助阵演出;同时,力邀全国20余家主流媒体参与活动助推。

其二,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街道公众群,高频率释放一系列预热式节目信息。诸如:“央视星光大道知名演员专程助阵参演”、“做XX街道最好的中秋国庆文艺节目”、“全国20余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等等,不断吸引众多群体的兴趣点和关注度。

其三,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资源,邀请省内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对文艺骨干队伍进行专题集训,提升专业演出素质。这一难得的机会,也迅速吸引了社区文艺爱好者们的广泛参与度。同时,相关集训信息也在社区、街道等相关平台实现专业化实时传播,强化关注度。

“倒逼式”策略有效吗?

效果很快凸显出来:

其一,一周后,社区书记致电而来:街道党工委书记对社区的此次活动很重视,决定亲自现场办公,解决活动中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邀请笔者参与做专题工作汇报。主管领导的亲自过问,无疑于为活动的顺利实施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所有程序、人员、配套设施等问题立即迎刃而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二,曾经扬言要收取费用的大部分社区文艺骨干,受大环境影响和参与体验后,开始扭转了思想认识,不再谈个人回报,积极投入各个参与环节;个别意识坚持者受到了社区及众多文艺骨干的公开批评,不良风气受到了应有的及时遏制。

其三,社区两委主要成员开始关注、支持和参与到文艺演出的各个准备环节,并且经常性主动询问活动的各个筹备环节和需要的支持点。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就此形成。

随着有机互动、共同协作、积极参与等氛围迅速形成和持续升温。加之演出当日,社区全员参与、知名演员倾力助阵之外,市级、街道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多人也专程前来观演,在各地都在忙于举办中秋国庆庆祝活动的大背景下,领导们的亲临更加显得十分的弥足可贵。

与此同时,全国20余家媒体报道也迅速做出报道反应,都为“XX街道规模、品质、影响力最佳中秋国庆活动”的最终实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后,其它一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十分顺利,社区两委和居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升,甚至在整体项目结束至今,仍不时会接到该社区文艺骨干电话问询:“什么时候还能来为我们组织活动呢?”

这就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倒逼式”策略应用所产生的变革效应。

坦率而言,“倒逼式”策略的应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它不是想当然、拍脑门子形成的,一定是建立在自身思维与能力足够的基础上,以对整体局面有充分的把控能力为前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意味着能一蹴而就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所有的参与难题。

但是,无论最终根本性问题解决程度如何,“倒逼式”策略的确能够在实效层面赢得“闪电战”般的胜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迅速赢得各方的广泛支持率。

这种胜利就是一次重要的拐点,它不仅仅属于个人及团队,更应该属于这个行业。因为,它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某一个特定的事件证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过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忽略性。甚至于还包含:社会组织不是一些人眼中社区的“附属品”或“依赖者”,它本身就应该得到更广泛意义的认可与尊重!

当然,仅凭一次有效的策略应用,是否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显然不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差异犹存,社会组织机构整体素质与专业性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一行业,未来人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社会组织的“弱者”当中找到“背锅侠”的各种理由。

但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趋势是不可逆的。

能够预测的是:未来大众对于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会越来越强,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社会组织依靠思维与能力“拔地而起”,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也必然会在政策、形势、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社会公众等,整体的联动助推或者“倒逼”下,不断完善和最终抵达目标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倒逼式”策略,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