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在亲人去世后,不哭也不悲?专家说这是正常的心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生总要经历各种事情,建立各种亲密关系,由血缘链接在一起的亲人更是我们则是我们的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们的铠甲。
若是亲人离世,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悲痛的,但是有些人对于亲人离世像没有感觉一样,不哭也不悲,这是为什么呢?

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是鲍文(Bowen)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具体是指在家庭系统中,那些情感卷入较深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在遇到重大打击或者强烈的情感冲突之后,大脑会自动启动隔离机制,把那些强烈的可能会让人崩溃的情绪隔离在外。
而这种隔离机制是人的一种自发的保护机制。
当自己的亲人去世之后,人的内心都会经历一个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而情感卷入过深的人,会在在这个过程之中就会进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不可自拔,直到能够接。
如果能够平静地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时,则亲人离世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对他造成伤害。
倘若是他一直陷入痛苦之中,拒绝接受,等到情感强烈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显得不悲不喜,一如往常,外人很难从表面上感受他的情绪的波动。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盲目的认为他是感情冷漠,也不要过早的打破他的这种假象,这种假象也只是情感隔离起了作用后的结果,等到他慢慢的接受了现实,才会真正的从痛苦中走出来。

对死亡的理解不同

每个人对于死亡的理解都不同,有的人认为死亡就是悲伤,有的人则认为死亡是解脱。
对于久病缠身、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来苟延残喘,倍受折磨的人来说,活着已经是一种痛苦,而他所受的这种折磨亲人们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当他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亲人们反而不会感到悲伤,是很平静的,认为他终于解脱了。
还有一种人就是生死都看的很淡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有着极深的宗教信仰,像佛教徒或者基督徒,生死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修行的状态。
他们的终极追求就是超脱生死,而这个时候,无论是新生还是死亡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情绪波动。

心理距离过远

人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是由心理距离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心之所在之地就是情之所在之地,也是人和人之间亲疏远近的由来。
就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盛长柏面对祖母被害时说的话:
“亲或不亲,难说得很哪,这么多年,老太太为了这个没有半点血缘的家穷尽心血,而姨母明知一朝事发是极刑之罪,却依旧诓骗我母亲,对祖母下药,拉我母亲当替死鬼。”
有时候,血缘并不是人们距离近的关键点,像盛长柏的姨母为了一己私利祸害亲妹和无辜的老人,这种人就算离世能为她一撒悲痛之泪的人必定极少。
虽然是影视剧里的故事,但这种事情在生活中也是有的。
很多家庭里,兄弟之间为了财富起纷争而互不往来,亦或者是在孩童幼年需要抚育之时不闻不问,等到老了需要赡养的时候才不顾子女实情要求赡养的老人。
这个时候,亲人对于他们的情感由于心理距离的过远而生疏,甚至是没有什么情分,等到他们离世之时,这些和他们情分淡漠的亲人不喜不悲才是人正常的表现,如果这些人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痛哭流涕,则是有表演的成分在内,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情感体现。
在亲人去世之后,有些人表现的不悲不喜的原因,除了以上几条,还可能是有着心理疾病的原因。
患有情感冷漠症的人对待亲人离世也会表现得很冷漠,这是因为他们对待外界的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显得漠不关心,这其中也包括亲人,甚至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人并不是天生无情,而是疾病让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刺激,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士一定要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多和身边人进行互动,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当然,如果我们作为此类患者的亲人要多关心他们,主动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互动,带他们走出情感的沙漠,过上正常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