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癌症是一模一样的。」
菠萝说
前一阵,我受邀参与录制了由中科院推出的《理性派对》节目,和两位老师就癌症的理解误区、治疗方法、防治措施等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思维碰撞,节目结束后我仍感觉意犹未尽。
当然,我最希望的还是能通过这档节目增加大家对癌症的了解,消除恐慌,谈“癌”不色变。
(左)李治中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
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中)吴宝俊
中国科学院大学 科普作家
(右)杨鹏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中科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
-------我是视频文字版的分割线-------
肿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
吴宝俊: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健康”成为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有些朋友可能忽然患上肿瘤,要去医院开刀,有的朋友不幸得了癌症。
可是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病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李治中:肿瘤和癌症这两个词,确实经常会被搞混。但在专业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简单地说,肿瘤有良性的和恶性的,良性肿瘤可以理解为不转移的肿瘤,恶性的就是转移了的肿瘤。
然而癌症是没有良性这种说法的,转移了的肿瘤就是癌症,癌症治疗起来就会比较复杂。
杨鹏远:癌和癌症是有区别的,癌症泛指恶性肿瘤,所以癌症包含癌和恶性肿瘤。癌组织来源于上皮细胞。但恶性肿瘤还有其他种类,来源于骨髓肉瘤和血液系统。
吴宝俊:在学术定义上,癌症和恶性肿瘤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杨鹏远:癌症要更广一点,它是一个泛指。
李治中:肿瘤有可能是良性的,大家不要那么恐惧。但癌肯定是恶性的,需要比较综合的治疗。
吴宝俊: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家最经常见到的是恶性肿瘤扩散,也就是癌症。
吴宝俊:目前为止,人类大概发现了多少种癌症?
李治中:老百姓所了解的癌症,一般是按照器官来源分类的,比如肺癌、胃癌,有多少器官,大概就能分多少种,这是最粗浅的一种分类方法。
但是专业的人会进行基因检测,我们今天会谈到免疫的分型,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癌症不是一种病,它至少是几百种病的混合。
我们经常说,世界上不是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但全世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癌症是一模一样的。
任何一个癌症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有多少癌症病人,就有多少种癌症。针对他们的治疗也会有一些差别,有的差别很大,有的是微调。
不是说别人得癌症后去世了,你得癌症后也一定会死掉,或者别人得了癌症,吃了某种药后痊愈了,你吃了这种药也能痊愈,所以需要个性化治疗。
杨鹏远:不仅每个人得的癌症不一样,在同一个人的身体里,每个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进行病理检测,会发现有不同的分子分型,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癌细胞的混合体,有不同类型的癌细胞。
比如一种癌细胞负责守卫在癌组织里,另一种癌细胞负责迁移到其他组织中。所以癌细胞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又混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
李治中:这也是癌症治疗起来非常难的原因,可能一种药进去清除了90%的癌细胞,但剩下的10%和被清除90%长得不一样,癌细胞就会长回来。
吴宝俊:请二位列举几个你们心中最害怕的或者最恐惧的癌症是什么?
李治中:我读博士的时候研究的是脑胶质瘤,它是恶性的脑瘤,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在杜克大学时,有一次上课,老师带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说他看起来很健康,但他是一个脑瘤患者,我在中国上课时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情况。
老师给我们分享,说他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得癌症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而且他的癌症已经到晚期了。
第二年再上同一门课时,那个病人就已经去世了,真的非常遗憾,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让我觉得癌症真的很可怕。
还有一个很可怕的癌症是胰腺癌,胰腺癌的生存率很低,患者平均也就能活半年到一年。
杨鹏远:胰腺癌的诊断比较困难,当然,它的治疗也比较困难,恶性程度非常高。
我在杜克大学时,研究的是全球不同类型的肝癌,当时我的感触也非常深。在国内,很多患者都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肝硬化,然后得了肝癌。
肝癌转移时,癌细胞不仅在肝内不停地乱窜,它还会跑到肝脏的门静脉,逆着血流爬上去,然后形成癌,癌栓能够把门静脉堵住,堵住后腹水会很严重,脾脏都会胀大。
我们看到这些病人就会觉得很难受,而且这些病人都比较疼。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肺癌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癌症,肺癌也是中国的第一大癌。
李治中:90%的肺癌都和一件事有关系,就是抽烟。
全球36%的肺癌都在中国,占我们人口的20%,全球40%的香烟都被我们消耗掉了,这是中国是肺癌第一大国以及全球肺癌如此严重的核心原因。所以我认为戒烟比我们开发再多新药都有用。
吴宝俊:癌症可以传染吗?
杨鹏远:癌症本身不能传染,但是它的很多病因可以传染。
比如乙肝病毒,特别是在中国,它的基数非常大。乙肝病毒曾经感染了中国接近10%的人口。
肝癌是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炎、肝硬化形成的,1994年后,我国普及了乙肝疫苗,所以患者基数在下降,但是乙肝的携带者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肝癌的患者也比较多,我国有7000多万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全球55%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
另外,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导致胃癌,乳头瘤病毒能够导致宫颈癌,这些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癌症。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慢性炎症导致的癌症。免疫系统的失调可能是一些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李治中:刚才杨老师讲,人的癌症不传染,我在做科普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读了一些八卦消息。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癌症都不会传染,但有一个特例——曾经有过一篇报道,几百例人传人的癌症,这是在做器官移植的时候发生的。
有人把器官捐献给一个人,这个人接受器官后,过了几个月还是一两年后就得了癌症,然后医生把癌细胞拿去测序,发现这些癌细胞根本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移植器官的那个人的。而且癌细胞显然已经转移了,转移到他别的器官里了。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一个人捐了四个器官给四个不同的人,四个人都得了癌症,而且癌细胞都是从捐献器官的人那里来的。
吴宝俊:这个案例里癌症的传染是人为的,它是人祸。
李治中:为什么器官移植时才会发生这种事?为什么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
因为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为了防止器官排异,医生会给他打药,抑制他的免疫系统,当这个人的免疫系统不行的时候,他接触到外源的癌细胞就有可能生长起来。
这说明人的免疫系统对于控制癌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免疫系统正常时,即使拿病人的癌细胞接种给他,癌也不会在他体内生长,因为免疫系统会及时把癌细胞清理掉。这是人的癌细胞不传染的核心原因。
免疫力强就不容易得癌症吗?
吴宝俊:我们可不可以笼统地理解,生活中免疫力强的人不太容易得癌症?
杨鹏远: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不一样的,癌细胞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首先要有内因的变化,比如癌细胞内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死亡的信号发生了抑制,所以它会不停地增长。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要逃避免疫监视,躲避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癌细胞才能生长起来。
到底是因为免疫系统过度亢奋,还是免疫力过度低下导致得癌?这说不准,但总归是免疫失调导致的。
李治中:我们现在还没搞明白人的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和控制癌细胞的。
简单来说,一个人的免疫力看起来是很正常的,但也许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系统失调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预测。
吴宝俊:根据节目组掌握的资料,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超过一万人得癌,相当于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杨鹏远:主要是增长率在不断增加,这与检测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以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诊断水平的提高使他发现了癌症。
我国的癌症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个特点是人种的不同,比如西方国家的白种人,他们得黑色素瘤的很多,但是在中国,得黑色素瘤是比较少见的。
在我国,肝癌的患病率非常高,55%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西方国家的肝癌不是乙肝病毒导致的,而是酒精肝、脂肪肝或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病因是不一样的。
李治中:我认为中国的癌症有几个特点,第一,数量在逐渐增加,这与检测水平以及我们的寿命延长有关系。我经常说,得癌症最大的风险就是活得太久,55岁以后,癌症的发病率会呈指数性上升。
第二,检测水平提升。在世界癌症发病率排行榜中,中国只排在50多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别的病都杀不掉你的时候,癌症就出现了。
另外,癌症的类型不太一样,中国多发的癌症都是消化道这一支的,食管、胃、肝都与吃喝有关,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一个特点,中国癌症的晚期比例特别高,没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实有多少人患病不是最恐惧的事,最恐惧的是病后死亡。
所以比例才是关键,而中国的晚期比例非常高,相对于欧美来说,同样是胃癌,中国的生存率非常低。
吴宝俊:是因为发现得晚吗?
李治中:我们父母辈的人胃疼,会先吃点止疼药,从来没有人想过去医院做胃镜、做CT,觉得没必要,甚至有些人特别担心查出点什么,他们有一种心理:我不查就没事。
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比我们国家还高,但他们的生存率非常高,因为很多都是筛查出来的,早期做一个简单的手术就能搞定,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数量。
杨鹏远:检测水平提升后,看上去得癌症的人数增加了,但是这对于癌症的治疗是很积极的。
李治中:而且很省钱。晚期手术需要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这些都需要钱。
吴宝俊:老百姓平时见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放疗和化疗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李治中:放疗是放射性的疗法,更偏向于手术做的事情,它是一种局部的治疗。而化疗是全身性的,它们是相互配合的,不能互相替代,也不存在谁比谁好。
吴宝俊:我来问一个尖锐点的问题,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据他了解,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他认为很多患者进医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人就会消瘦得不得了,最后有的患者扛不住,也许并不是癌细胞导致的结果,而是因为他扛不住化疗或放疗带来的负面效应。
他说如果他得了癌症,这辈子也不会做放疗和化疗,说不定自己扛一扛就能扛过去了。对于这种想法或情况,二位老师怎么看?
杨鹏远:患者到晚期时,会有很多转移灶,这时就需要做放疗和化疗来杀伤癌细胞,放疗和化疗有可能会存在很多副作用。
副作用会影响机体内一些系统的生理功能,这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测验评估后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治中:这可以理解为没有办法的办法,或者是在那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新的疗法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具有一些放疗和化疗不具备的优势。
对于放疗和化疗,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它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它们的副作用还很强,因为放疗和化疗本质上都不是针对癌细胞的,它针对的是分裂很快的细胞。我们体内有很多分裂很快的细胞,比如头皮的毛囊细胞,这就是化疗时掉头发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使用放疗和化疗,是因为有临床研究发现用比不用更好。
站在人群的角度,在统计意义上,给100个人用化疗比不用是更好的,这才是临床上医生用这个药物的原因。
它在某些癌症里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对于血液系统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这些都是可以靠化疗治愈的,当然不是所有人,而是有一部分人可以治愈。
但放疗和化疗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的,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用的,主要是因为它有副作用,不能随便尝试。所以只能相信数据,相信科学,相信统计。
李治中:对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支持是中国特别缺少的,晚期癌症患者骨瘦如柴,就反映了中国对于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非常差。
吃得好才能抵抗癌症,因为药物的作用和平时生活的改变会使胃口会变差,这是影响身体机能的,那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衰弱,免疫系统不行,怎么和癌症对抗?
吴宝俊:按理说这不应该,中国作为一个吃货大国,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食品,为什么这方面会跟不上?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人群饮食很特殊吗?主要是指什么食品?
李治中:癌症患者需要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不同的癌症可能会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地补。
中国人喜欢的都是传统的东西,比如吃点粥、喝点鸡汤,其实鸡肉比鸡汤有营养,喝很多鸡汤没有什么用处。
他们不懂科学,完全是靠一些传统的东西,或者喝很贵的保健品,但其实没有什么用,去买点便宜、健康的食材就很好,但是老百姓不知道。
我认为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的就是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癌症病人健健康康的,或者体重不下降,是判断一个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乔布斯的照片就非常明显,乔布斯以前也挺圆润的,他在抗癌的那八年就越来越瘦。
身体的脂肪、肌肉和免疫力,对于一个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吴宝俊:免疫疗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肿瘤治疗方法。据说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颁给了免疫调节的新型治疗方法。
什么叫免疫疗法?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李治中:免疫疗法是调动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这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但是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比如按照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细胞免疫疗法和药物免疫疗法。
细胞免疫疗法是给患者打一些免疫细胞,以控制患者体内的癌细胞。
吴宝俊:打一些细胞就是打一堆禁军教头训练患者的免疫机能吗?
李治中:不,这就是一群士兵,直接外援引入一些这样的战士。
另一类是药物免疫疗法,药物进入后,训练一下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或者激活体内本来就有但最近不兴奋的免疫细胞。
从整体上看,这两大类是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
吴宝俊:它为什么突然就得了诺贝尔奖?
杨鹏远:您提到突然之间免疫疗法就火了,但是从科研的角度上来看,它一直都很火。
当你切开肿瘤时,会看到癌细胞只占肿瘤的1/3左右,其实大量的细胞都是免疫细胞的浸润。
肿瘤里有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组成了免疫的微环境,以支撑肿瘤的生长,它们一同营造这个环境,肿瘤才能生长起来,所以并不是肿瘤细胞自己在作战。
这一点使得科学家很想把免疫系统调动起来,因为它本来就在肿瘤里面,它应该能够杀伤肿瘤。
为什么这种疗法为在201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我认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科学研究积累到了这个程度,科学家发现PD-1、CTLA-4这些免疫检查点的分子抑制剂能够用于人的临床治疗,而且药企的推动使临床上产生了非常好的疗效。
李治中:临床上的疗效好有两个意义,第一,它能针对各种各样的癌症,尤其是以前治不好的癌症,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比如用于晚期肺癌,以前可能任何疗法都没有用,这些患者五年的生存率只有4%,100个人里只有4个人能活过五年。
现在用免疫疗法,如果能用对人群,这些病人的生存率就能提升到3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第二,这种疗法一旦起效,一些患者就能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对于晚期病人,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想象的。
吴宝俊:2017年8月,美国FDA批准CAR-T疗法上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人说CAT-T治疗就像一辆车拉着T细胞,这个比喻准确吗?
杨鹏远:2011年,CAR-T疗法被评为科学杂志十大科学进展,当时,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CAR-T叫肿瘤抗原嵌合受体细胞疗法,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识别肿瘤抗原的受体给嵌合到了,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让T细胞表达这些受体,能够识别癌细胞,像一辆卡车将T细胞拖到癌细胞的位置上以杀伤肿瘤。
李治中: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免疫细胞越多,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就越强,后来发现没有这么简单。比如给一个人输入很多正常的免疫细胞,他对抗癌症的能力是非常弱的。
当年魏则西用的就是细胞疗法,把他的免疫细胞拿出来扩增很多倍,然后再输回去,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没有用。
因为研究发现,每一个免疫细胞都是有特异性的,它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的免疫细胞是对抗流感病毒的,有的是对抗细菌的,有极少一部分是能对抗癌细胞的,所以光靠数量是无法取胜的,关键是要有能够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T细胞要做的就是把所有被拿出来的免疫细胞重新训练成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细胞,这样再输回去,对抗癌细胞的能力就会非常强。
吴宝俊:PD-1和CAR-T有什么区别?
杨鹏远:刚才治中老师打了一个比方,说CAR-T细胞相当于把T细胞全副武装起来,它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把它武装成一个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战士。
PD-1的作用相当于这个战士有一些抑制信号,能够让它发生一些耗竭,本来杀伤癌细胞的T细胞会被耗竭起来。
耗竭是指比如你喝了一杯咖啡,在咖啡里放了安眠药,你就睡着了,这就相当于使T细胞的战斗力下降了。
或者打个比方,它就是一个刹车,卡车本来是拖着T细胞去杀伤癌细胞的,这时,有一个刹车片把它止住了,它就杀不了癌细胞了。
这时用PD-1抑制剂,就相当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拖着T细胞的车继续开动起来,然后去杀伤癌细胞了。
李治中:CAR-T是一种细胞免疫疗法。PD-1是一类药物,是输入病人体内的,现在主要用于激活患者体内已有的免疫系统。
体内有一部分免疫细胞可以对抗癌症,但是它们睡着了,这时给它一些药物,就能直接启动体内已有的对抗癌症的东西。
吴宝俊:免疫疗法的副作用大吗?
李治中:相对于化疗,免疫疗法的副作用是更小的,这在统计上非常明确,这也是它巨大的优势。但是它也有副作用,而且它的副作用和以前的副作用不太一样。
免疫疗法的副作用整体比较小,但是它也有副作用,而且它的副作用和以前的副作用不太一样。
吴宝俊:是什么样的副作用?
李治中:简单来说,免疫疗法的原理是激活免疫系统,所以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系统过于活跃后对其他器官带来的伤害,就像化疗的副作用是伤害了其他生长很快的细胞。
免疫疗法的副作用是免疫系统太活跃,不仅杀伤癌细胞,也伤害其他细胞,比如患者会出现肺炎、心肌炎、内分泌系统失调、皮疹等疾病,这都是因为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
吴宝俊:过敏和这个有关系吗?
李治中:和过敏类似。当然,免疫治疗是一个短暂的反应,一般停药后副作用就会消失,但是它给医生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了挑战。
杨鹏远: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只要是药物治疗,都是有副作用的。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刹车片,免疫疗法相当于把刹车片去掉。但机体的免疫系统本身需要刹车,以控制免疫系统的活化,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交通事故。
比如CAR-T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因子风暴,这种风暴会引起很长时间的高烧。
它的副作用还是有很多的,现在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如何避免或减轻这些副作用,然后更精准地识别癌细胞。
另外,我认为也不能过于神化免疫治疗,不能认为它一定要比化疗或放疗副作用小,或者一定要更加先进。
不能说它替代了传统的疗法,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是它的出现是锦上添花。
对于早期的患者来说,还是更加需要手术治疗的,因为手术会把能够切除的肿瘤切除掉,这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放化疗在一些病人当中也是非常有效的,联合了免疫治疗会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副作用,这是需要科学家和病人继续努力的地方。
李治中:打个比方,免疫治疗像一个新调料,以前做饭有手术、放疗、化疗三个调料,现在多了一个四川郫县豆瓣酱,很好吃,但不代表别的调料就不需要了。它是一个新的调料,可以调出更好吃的东西,但不代表每一个菜都要放酱,也不能只放酱。
吴宝俊:有些儿童也会得癌症,可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应该是人到老年,身体不行了,才会得癌症。为什么儿童也会得呢?
李治中:相对来说,儿童得癌症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在中国,一年大概有四万个孩子得癌症,听起来很多,但中国一年有400多万个癌症患者,所以儿童大概占1%左右。从比例上来说,绝大多数患者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
癌症是一种老年病,但小孩也有可能得。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科普宣传的原因,必须让家长知道这件事。
吴宝俊:儿童得的癌症和老年人得的癌症是一种类型吗?
李治中:完全不一样,但本质上,比如基因突变、免疫逃避在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是儿童癌症背后发生的原因,比如基因突变的类型,或者得的癌症的类型是不一样的。
例如成人得的肝癌和儿童得的肝癌是完全不一样的,儿童得的叫肝母细胞瘤。儿童得的癌症很多都叫某某母细胞瘤,比如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这种某某母细胞瘤,意味着在显微镜下看起来特别像胚胎发育期一些没有发育成熟的组织,所以很多儿童的肿瘤是有先天的原因的,有可能是遗传的父母。但更多的是随机发生的,也就是母亲在怀孕的过程中,胚胎发育出了一点问题,导致她积累了这些突变,有的孩子在出生之前就被查出得了肿瘤。
所以随机的因素有很多,只不过导致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是细胞的增生,也就是说孩子的肿瘤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肿瘤。
原因不一样,治疗的方案也会不一样。并不是用在大人身上的减半就可以给孩子用,而是需要一些单独的临床研究治疗,这也是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已经被证明的。
整体来说,儿童癌症治疗的效果比成人好很多,不仅容易治,而且容易治愈。
我们经常认为白血病是绝症,但很多儿童的白血病临床治愈率能达到85%甚至90%,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治好。
我们见过很多家长,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听说孩子得了癌症就直接放弃了,这非常可惜。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家长,听说治疗要花很多钱,而且不能保证治好,他们就认为还不如回去再生一个孩子。
吴宝俊:但其实癌症治愈率已经能达到85%了。
李治中:从概率上来说已经足够高了。
吴宝俊: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吴宝俊:世界卫生组织提到过,有1/3的癌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杨鹏远:这句话其实没有说全,世界卫生组织说了三句话: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来治愈,剩下1/3的癌症是通过治疗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时间。
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积极地预防这些肿瘤。
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可以导致肿瘤的,比如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还有乳头瘤病毒,要积极地通过疫苗的方式来进行预防。
另外,在生活方式方面,要积极锻炼,在身心方面也进行一些调理,改善压力、应激。
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在很大的应激的压力情况下,身体的免疫机能会发生紊乱,紊乱的免疫机能会诱发癌症。
吴宝俊:在生活方式上,有没有什么养生之道推荐给我们?
李治中:特别有用的或者说的特别多的,都是大家老生常谈的戒烟少酒之类的方法,因为所有的酒都是一级致癌物。
多吃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吃水果时除了吃进去汁,还会吃进去纤维素等各种有用的成分,榨汁后把渣滤掉,就是一杯高糖度的糖水,还不如直接喝蔗糖水,所以喝水果汁要适可而止,这种东西不太好。
另外,特别咸和腌制的食物要少吃。世界一级致癌物里有一种东西叫咸鱼(中式),中国的咸鱼是一级致癌物,有明确的研究发现,它和食管癌、胃癌有关系。
还有烫食,咖啡和茶都有可能致癌,65度以上的饮品通通被定义为可能的致癌物。
有专门的协会做过研究,中国有45%左右的癌症是可预防的原因导致的,比如抽烟、喝酒、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等。
吴宝俊:也就是说这45%的人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是可以不患癌症的。
李治中:对,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吴宝俊: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要依照惯例,请二位嘉宾给屏幕前的网友再说几句。
杨鹏远: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志于加入抗肿瘤的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当中,它不像临床的研究那么有成就,治愈了很多患者,我们很苦很累,需要经常和小老鼠打交道。
但是,有很多基础的免疫学问题以及识别癌细胞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需要加强基础以了解这些机制,所以欢迎同学们报考基础医学方面的专业,投入到抗癌研究工作中去。
李治中:癌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信息量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每个人都需要多多学习,即使没有得癌症,也应该未雨绸缪。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菠萝因子”,还有我的4本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深呼吸 : 菠萝解密肺癌》《她说:菠萝解密乳腺癌》,当然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科普资料,希望大家都能储备知识,只有这样,遇到癌症时才能不恐慌。
对于癌症来说,都是预防大于筛查,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些科学的防癌、抗癌的知识,不要盲目相信伪科学、保健品,让自己能够规避更多的癌症。
最后也想对不幸患癌的患者和家属说,现在抗癌领域突飞猛进,有很多像杨老师这样的科学家在非常努力地工作,现在有了很多非常好的抗癌手段,包括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能给很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即使现在的药物对你来说没有实现临床治愈,但如果你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坚持治疗,说不定我们开发出来的下一个药物就能够治好你,大家加油。
吴宝俊:人都说生命无价,但当我们生了病才会发现生命其实有价。
作为科学家,他们应当做的是努力攻克影响人健康的顽疾;作为医生,他们需要做的是在挽救患者性命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知情权;而作为患者和家属,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是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