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赵民:黄卫平和他的古镇陈炉三部曲
黄堡文化研究 第417期
黄卫平和他的古镇陈炉三部曲
王赵民
近年来,陈炉作为陶瓷古镇,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声名鹊起,好事连连,被誉为世界经典、中华瑰宝,成为我市一个靓丽的游客窗口。2006年,陈炉古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陕西省第一个被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其中,有一个人一头钻进古镇,徜徉在瓷片铺成的小路上,在罐罐垒墙、残垣断壁、苍松古柏之间穿梭,先后完成了关于古镇的“三部曲”——
2008年,他出版了散文集《东方陶瓷古镇陈炉纪事》,收录了四十多篇文章,成为他关于古镇陈炉的第一部曲。
2013年,他与著名作家和谷等人合作完成电视连续剧本《陈炉古镇》,据介绍,该剧“从耀州窑博物馆入笔,以陈炉古镇后裔从海外归来寻找家族瓷器珍宝为现实引线,围绕陈炉古镇窑主、窑工的生活和人物命运展开剧情,尽显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听说该剧开始拍摄,但后来却没有了音讯,再后来,由他们三个人共同署名的同名长篇小说《陈炉古镇》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出版,这成为他关于古镇陈炉的第二部曲。
2016年,他出版了全面介绍展示陶瓷古镇陈炉的历史渊源、文化遗迹、风景名胜、著名人物以及民俗、特产和诗篇的研究著作《古镇陈炉》,成为他有关古镇陈炉的第三部曲,也是他的绝笔之作!
他就是黄卫平,一位出生在江南,生活工作在铜川的作家、新闻记者,一位钟情于铜川这片热土的文化学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常常深入常人不大关注的旮旯里,搜集那些尘封已久的遗迹,倾注了一腔热情。他沿着孟姜女的遗迹,从陕北边塞的长城,一路走到同官古城金山脚下的姜女祠,把孟姜女寻夫凄婉的传说故事收入到《孟姜女》一书中;他多次深入米脂等地,通过考证,把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创建大顺国的艰难曲折,囊括到《大顺史稿》中,似嫌不够,又发挥他超人的想象力,出版了长篇小说《大顺花魂》,这是铜川市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笔下,有火热的煤矿生活,当初他又南方一到铜川,就扎进了王石凹煤矿千米巷道,后来他结集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魔道幻巷》。在他的笔下,也有千顷松林玉华宫的幽静和佛教圣地大香山的静谧……尤其是古镇陈炉,因瓷而成名,几十年里,连他也记不得来过多少趟。在他看来,这里是他精神家园的富矿,“每一处遗迹,都和陶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是千年古窑场留下的遗迹,就是彰显民间崇拜的符号和密码,或是展现窑工民间信仰的痕迹”。《东方陶瓷古镇陈炉纪事》《陈炉古镇》《古镇陈炉》三部不同题材的著作,是他给古镇留下的最丰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古镇陈炉树碑立传,为古镇走出铜川坚持不懈的鼓与呼,他绝对是铜川第一人!
走进陈炉,你想要全面了解古镇上的人事、自然、地理、物语、习俗、节令、技艺、诗文、趣闻,不妨读一读黄卫平关于古镇的“三部曲”,他像一位土著的向导,向你娓娓道来隐埋在瓷片上的灵光,让你领略古人吟咏的《炉山八景诗》里的景象,仿佛在炉山不夜里看到了瓷户们忙碌从身影。他曾经动情地说:“或许是一种顿悟,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必须沿着那条古老的河流,带着史识和灵性,去寻找埋在黄土地下的那一片霞光,寻找那一步不能复活的火与土的英雄史诗。”
诚如他在《古镇陈炉》一书的后记里所写:“2012年开始,我通过现场调查、采访、研究,搜集了一大批关于陈炉古镇的各类资料,着手编写《古镇陈炉》一书,并与当年完成书稿。”“书内包含研究成果的展现、历史沿革、文化遗迹、自然景观等,还配了一定数量反映陈炉历史、面貌、现状的照片”。
但到了2015年,书稿还没有出版,他已于2014年正式退休,出书难同样困扰着他。出版需要一大笔费用,书印出来后怎么销售也得考虑。他的人缘好,熟人多,但也不能花几万元出书送人吧?他不甘心书稿就这样躺在他的电脑里,却又一筹莫展。
就在他向我诉说苦恼时,我帮他出主意,读完他的著作后,我就书名和章节给他提了一些建议,让他修改完善书稿,然后向我所在单位市政府研究室陈中华主任积极推荐,得到了他的支持。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研究室主编铜川历史文化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从选题指导、文稿审订、版式设计及出版印刷等方面严格把关,之前已出版《流不尽的漆水河》《大香山》等书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古镇陈炉》符合丛书的征稿要求,于是,我们向出版社报了选题,很快,此书的出版列入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到了2016年3月,《古镇陈炉》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却了黄卫平的一桩心事,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古镇陈炉》后记里,他写道:“此书能顺利出版,特别要感谢《铜川历史文化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编委会的名誉主任严维佳常务副市长、曹远勃副市长慧眼识珠,对弘扬铜川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感谢铜川市政府研究室陈中华主任、王赵民副调研员在选题指导、文稿审订、板式设计及出版印刷当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我觉得,比起他为繁荣铜川文化事业所付出的心血,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足挂齿。这里,还是要提及《古镇陈炉》,他在后记中写道:“古镇陈炉是我长期以来一直瞩目和关注的一个东方陶瓷古镇,在这里我倾注了最多的写作精力。”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还会经常到古镇里“淘宝”,会写出关于古镇的第四部、第五部曲,或者更多关于古镇的文集。
然而,天不假年,长期的体力透支,病魔夺去了他钟情古镇的生命,他走了——不!他没有走,他仍然活跃在古镇。我突然想到,能否在适当的时候,在古镇陈炉,选一个适当的地方,有适当的组织出面,为黄卫平立一尊铜像、一块碑子,以示怀念这位为古镇陈炉文化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学者。
王赵民,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著有《玄奘与玉华山》。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