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猜灯谜
近来,我喜欢在同学群里弄几条灯谜供大家猜射,开动脑筋,活跃一下气氛。效果还不错,渐渐踊跃起来了。尤其是元宵节临近之际,兴趣渐浓。原先我对这不感兴趣,费神又费时。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宁波日报》上刊登了猜灯谜知识竞赛。由浅入深,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理化,觉得好玩。我正读电大语言文学专业,感到与专业有关,懂些灯谜,对写作有益,渐渐激发起了兴趣。
那时,百废俱兴,文化领域欣欣向荣。正是:国运昌,谜事兴。于是参加了灯谜比赛,还参加了县灯谜小组。每到上元节、中元节前夕,我们就忙碌起来,制作、抄写灯谜,配合灯艺展出,把工人文化宫搞得红红火火。家乡风俗喜欢在正月十四闹元宵,我们往往提前就准备了。当时县灯谜小组的组长是轴瓦厂工会主席老胡,县府办的小戴是活动的主角,我们跟着当助手。大人往往带着小孩来猜射,猜中奖励铅笔、橡皮、糖果之类的小东西,大多不是为奖品来的,只为图个热闹。正月十四试花灯,前童等地热热闹闹地搞起了灯会。灯艺则由各单位和个人送展的,展出时热闹非凡,红红火火,组委会评出名次后颁奖。留住新春那一抹绚烂,与灯谜同时出彩是宁海的彩灯,点亮浓浓的年味。其历史悠久,须有人挖掘、记载、传承。
宁海元宵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四过的,这一风俗来源相传为元朝末年,台州地区和南方人民一样,饱受古统治者的侮辱。元朝统治者半南人列为最低等(注释:南宋偏安于杭州一带,管辖范围主要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当时宁海属台州府管辖,为南宋管辖的边缘地区,到了元代故叫这一地方的人为半南人),满五户编成一个连,共用一把菜刀,新婚初夜也要由蒙古人享受。为防止南人造反,在每个连队立一块“址界碑”,禁止互相往来。正月十四那天,南人共举义旗,杀掉胡人,同时把址界碑烧掉,以后就成为风俗,在正月十四那天,要“炟址界”。宁海在元明时期属于台州地区,这个正月十四过元宵的风俗从上面而来,是为了纪念反抗起义的行动。在台州地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十四日元宵来历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孝子说”、“ 战事说” 、“筑城说”。
宁海人的硬气是有传承的,我想到了读书种子正学先生,文字功夫一流。汉字六义,汉语是要下功夫学习的。中国的文字奥妙无穷,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往往能别解成另外一个意思,或语带双关,或藏头露尾,或暗寓褒贬,给人以丰富的启迪。提倡在中小学生、成人中多举办猜灯谜活动,引导人们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不仅可识字记字,还能增长许多知识,拓展思路,锻炼大脑,并传承发扬这一启智文化。如:晨鸡齐报晓。打一物理学名词。根据谜面应想到“共鸣”二字。付。打一物理学名词。谜面只给了一个字,乍一看无从下手,开阔思维,从字形上试试,正好是“导体”两字的一半构成,谜底当是“半导体”啰。
灯谜还涉及许多典故和事件,你了解了才能猜出。如“刘玄德北海救孔融”,打一成语。读了三国的人知道:北海被黄巾军管亥率兵围困,十分危急,东莱好汉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入城中助战,北海太守孔融派他前往平原县向平原令刘备求救。刘备答应,领兵赶到北海,大败围城的黄巾军,管亥被关羽关云长斩杀,北海因此获救。玄德,刘备的字。因此,谜底是“有备无患”。同样是这个谜底,谜面可换成:“若有先主在,怎会失街亭”,“玄德在,白帝城没恙矣”。类似的灯谜出现在柔石公园内的安全知识谜语石桥上,不妨去看看。
也许《红楼梦》里有灯谜吧,且雅致韵味足,就开始对灯谜刮目相看了。查阅书籍,源远流长,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春秋时代,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士为了劝说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就是灯谜的雏形。当时叫做“庾词”(庾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老虎的难以射中,来形容谜的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字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现在的灯谜大都写在彩条纸上,挂在长绳上,供人撕揭。
当时,宁波的灯谜,和影评一样,搞得蓬勃旺盛。我有幸认识了灯谜协会会长张礼鹤先生,听他讲灯谜,受益匪浅。一次,到镇海招宝山游玩,顺便拜访了他,他是钢铁学院毕业的,任中专教师,爱好却是灯谜。临别时,他赠我几本谜刊和书。我常关注报纸,《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时不时就有他制作的灯谜。虽说是雕虫小技,但不可小觑。那时计划生育名词流行,他制作一谜面:涨闸(打一计划生育名词)。这不是自行车上用的吗?原来谜底是:控制两胎。还有一谜面:帼(打中央电视台栏目),就一个字,觉得无从下手,后来谜底揭晓,是:中国一绝。绝妙,巧用别解,于是,我想起了“绝妙好辞”的典故。
在张先生的带动下,宁波灯谜昌盛兴旺。在全国灯谜猜射比赛中,邮政系统的葛志全荣获冠军。1989年的春晚上,节目组从全国请来了部分省市的著名谜手,有浙江队的葛志全、章镳,上海队的胡安义、袁杰等,由姜昆主持了一场现场灯谜擂台赛。谜赛长达10分钟,创造了灯谜上春晚的记录。 第一条谜面是:共同致富(货币带量),主持人话音刚落,葛志全应声抢答:一块多钱。顿时掌声四起,赞他拔得头筹。反应之敏捷,令人称奇。回来后,小葛说,后面好些谜都会,让给其他人分享了。这就是谜德。
调回上海后,工作忙了,参加的活动少了。空时,我把一些好的灯谜在同事中推广,渐渐地提升了他们的兴趣,猜射的水平逐步提高,既有趣益智,又开阔了知识面。有好几次,我在商场举办的元宵灯谜有奖竞猜中拿到了礼品。有一年元宵前夕,我到上海工人文化宫听江更生先生谈灯谜,他兴头很足,情趣盎然,涉及到上海的谜事。
退休后,同学们都找到了,办起了微信群,联系更方便了。冷清时,我会讲讲灯谜,出一两则供老同学猜射,几个星期下来,他们竟入门了,还搜寻一些让大伙猜。有时,我也饶有兴致地讲述当年猜灯谜的盛况,谜面写在五彩的纸条上,编号后挂上长绳,供人揭下来猜射。小孩子有的拿着铅笔、橡皮等奖品,有的聚在一起探讨,显然感兴趣了。随着水平的提高,我把以前制作的拿出来——谜面是:流动人口(打一字),几个回合下来,居然有人猜出了。看来,灯谜是值得推广的。
今年是鸡年,我仍牢牢记住正月十四的家乡习俗,但愿家乡的谜事、彩灯更加兴盛,并与网络挂钩,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挖掘、开发这类非物质文化。年前,有关鸡的灯谜流行。同样是“一唱雄鸡天下白”,谜目不同,谜底就不一样,打一成语,是:有声有色; 打一乐曲,是:黎明奏鸣曲;打一唐诗人,是:司空曙;打一报纸,是:光明日报;有人还用这一谜面来打一天文学名词:宇宙光。在网上我看到一位网友制作了相关的灯谜,谜面:儆猴无效叹奈何。谜目:菜肴一。谜底三字。我已猜出,在此助兴,答案随后揭晓喔。
谜面:儆猴无效叹奈何
谜目:菜肴一
谜底:三个字
有兴趣的朋友请将答案发微信号:zcf106zcf,猜中的前20名各奖水笔一支(折合人民币5元/支),奖励红包也到微信号:zcf106zcf领取,图个开心。
编辑:紫岚 网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