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
明代王绂、徐渭,清代郑板桥等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上认为无一定之法,曾言“似与不似”、“不似之似”、“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样做的目的实则是为了创新,而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聚精会神。唯有神专思深,方可产生佳作。
齐白石正是这样认为,针对临摹他曾言:“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成了狂怪,因而就误入了歧途。”
▲齐白石 《可惜无声册页》
▲齐白石作品(左一、左三)与实景(左二、左四)
- ③ -
世间万物皆有情
纵观明清以来的大写意的画家,涉猎题材有限,但齐白石不同,其所画题材之广博。且他对造化观察之细,审研之精,更鲜有其匹者。他不但创立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风格,而且对细笔草虫亦有大成。
▲ 齐白石 芙蓉四蟹图
▲齐白石工虫作品
在许多文人画家那里,花鸟虫鱼只是娱玩、寄寓之物,或笔墨趣味的载体,与他们的心理情绪相关,与他们的世事活动无涉。齐白石则不同,花鸟鱼虫直接联系着他的生活和劳动,娱玩和形式趣味尚在其次。
▲齐白石 雏鸡小鱼图(局部)
左上:八大山人作品
左下: 齐白石作品
右:沈周作品
齐白石不仅仅能够淡勾轻彩,而且能用没骨法或小写意的方法来写草虫。这种造型能力,不是一般画家能够达到的,从他早年的竹木刻,就可看出他超强的造型能力。他总能根据画面需求,配以适合的工写草虫,使之生趣盎然、遐想无限、活灵活现。
▲齐白石 牵牛草虫(局部)
▲齐白石工虫作品
画蟋蟀时,齐白石云:
“余尝见儿辈养虫,小者为蟋蟀,各有赋性。有善斗者,而无人使,终不见其能;有未斗之先,张牙鼓翅,交口不敢再来者;有一味只能鸣者;有或缘其雌一怒而斗者;有斗后触髭须即舍命而跳逃者。”。
▲齐白石工虫作品
绘碟时,白石语:“不数笔成蝶固难,欲有栩栩姿态,尤不易也。”
▲齐白石 《可惜无声册页》
《画鸽写生稿手记》,他记录:
“凡画花草,非横斜枝本不能有态度。余画此以直立出之,却鸽子大翅不要太尖、且直,尾宜稍长,要记清鸽子的尾毛有十二根。”
▲ 齐白石 秋荷(局部)
齐白石画梅、荷、桃、梨子、木芙蓉、海棠以及野菌、笋子、白菜等等,也都联系着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勾动着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场景与故事,虽难以呈现在花鸟图像中,却是这些花鸟画的创作动机,齐白石常常以题诗作跋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齐白石 牡丹(局部)
“草间偷活到京华,不为饥饿亦别家。拟画借山老梅树,呼儿同看故园花。”齐白石在北京画梅,心中想的在故乡借山馆那段安逸的生活,以至刚刚画完,就叫儿子同来观看。
齐白石的家乡湘潭又称“莲城”,杏子坞星斗塘一带,塘连着塘,到处是荷。齐白石晚年画荷的冲动,大半是由对儿时的回忆。《题画荷》诗:“人生能约几黄昏,往梦追思尚断魂。五里新荷田上路,百梅祠到杏花村。”他画残荷想的是“山地八月污泥歇,犹有残荷几瓣红”。
▲齐白石 松鹰图(局部)
▲左:元 张舜咨 《柏鹰图》 右:齐白石 《松鹰图局部》
齐白石以卖画养家的身份和对民间的亲近,促使他较多地吸收了扬州画派和海派的写意画风。他崇拜八大但不得不放弃八大的冷逸画风,他用功于明清文人画,但始终是个职业画家,而不是单纯以书画自娱的文人。他的选择,有意无意地抗衡了元代以来远离现实、重心轻物的文人画传统,给中国绘画注入更多的世俗温暖,描绘出更丰富的生命图景,从而给中国民族绘画以新的活力。
▲齐白石 临孟丽堂《芙蓉鸭子》之二(局部)
齐白石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匠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目见,形似未真,何况传神?”
《齐白石的绘画世界·花鸟篇》就介绍到此,好书还是要自己细细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