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葡萄环境、施肥、病虫管理要点
环境篇
1
萌芽期
要缓慢升温,严禁高温催芽。升温第一周温度控制在12~15℃,地温12~14℃;第二周温度控制在15~18℃, 地 温15~16℃;第 三 周 温 度 控 制 在16~20℃,地温16~18℃。
棚内空气湿度必须达到85~90%。萌芽整齐之后,棚内湿度降到70~75%。
展叶期
葡萄展叶与枝蔓生长期,温度控制在18~26℃为宜,要适当控制浇水和温度,防止枝条徒长。
棚内湿度控制在65~75%,湿度过大易发生病害。
开花期
温度控制在18~28℃,不能超过30℃, 超过30℃花粉败育,坐不住果;低于15℃易形成僵果,出现大小粒现象。
棚内空气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高于75%易造成授粉不良,湿度低于35%会使柱头干燥,花粉不易萌发。
坐果期
温度20~28℃, 最高不超 30℃,最低不低 于15℃, 低于15℃会出现落花落果和大小粒现象。
湿度以60~70%为宜。
膨果期
温度24~28℃,最高不超30℃,最低不低于16℃。
湿度以60~70%为宜。
转色期
温度15~30℃,最高不超过32℃,夜温可降到15~16℃,通过要加大昼夜温差,促进转色、成熟与上糖。
采收前15~20天停止浇水,湿度保持在50~60%。
采果后至落叶前
温度控制在0~7℃之间,最高不超过10℃,最低不低于-3℃。
主要调控措施:
通风降温排湿;地膜覆盖提地温、降湿度;膜下滴灌控湿;特殊时期利用烟雾剂防病。
病虫篇
2
萌芽前
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般采用3~5°Bé石硫合剂喷雾防治,要求均匀、彻底、不留死角。
开花前
2~3叶期预防红蜘蛛、叶蝉、绿盲蝽、葡萄缺节瘿螨、介壳虫等虫害,常用药剂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开花前重点防治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穗轴褐枯病等病害,常用药剂有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福美双、多菌灵、百菌清、嘧霉胺等。
常规防治可在展叶期喷布一次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菊酯类药剂,螨害重的配伍乙螨唑、阿维菌素等;花前打吡唑·烯酰吗啉+异菌脲+吡虫啉+硼源库。
落花后
这一时期主要防治的病虫害为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灰霉病、蓟马等,最好是根据历年的发病规律,针对性用药。
常规方案为吡唑·烯酰吗啉+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吡虫啉+钙源库。
转色期
防治白腐病、房枯病、灰霉病、霜霉病、溃疡病、炭疽病、褐斑病、酸腐病等多种病害,早预防、早用药、重点防控。
保护性药剂如必备、代森锰锌等。若有发病,需剪掉病穗,再针对性进行药剂处理,如炭疽病打苯醚甲环唑+抑霉唑;溃疡病打苯甲·嘧菌酯、戊唑醇;酸腐病打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联苯菊酯,真菌、细菌、果蝇兼顾。
采收后
重点防治白粉病、褐斑病、霜霉病、叶蝉等。药剂如波尔多液、苯甲丙环唑+烯酰氰霜唑、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等;叶片白星多,叶蝉重的补打噻虫嗪、吡蚜酮。
落叶修剪后
粗清园为主,清除棚内的杂草、残枝、树叶等杂物,带出棚外集中销毁。
施肥篇
3
萌芽至始花期
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需求量较大,约占全年吸收需求量的 10%左右,其中氮、磷、钾、硼、铜和锰的吸收需求量均超过年吸收需求量的14%,钾的吸收需求量更是高达年吸收需求量的21.1%。
考虑到设施栽培的特殊性,本期不宜偏施氮肥,均衡为主,此外还应重视钾肥、钙肥的施用,可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补充树体营养,唤醒根系。
花期
对各养分的吸收需求量也达到全年吸收需求量的10%左右,其中氮和钼分别为13.0%和15.3%。
以往的做法是以叶面追肥为主,实际可淋平衡型水溶肥,再结合叶面追肥,来满足此期需求,注意补硼、钼等微肥,如硼源库、钼源库等。
膨大期
不是所有养分吸收的最大需求期,但各养分的吸收需求量占全年吸收需求量的比率也基本超过20%,是施肥的重点期。
以中氮、高磷、高钾、高钙、高镁肥为主,若树势偏旺,建议适当控氮;可淋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来养护根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钙镁同补可喷糖醇螯合的盖世美。
转色至采收期
对磷、钙和钼的吸收量较大,本期对钾的需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前期就要把钾补好。
土壤追肥可用高磷高钾的水肥,地上部追喷2次零氮全营养的红库叶面肥。
采收至落叶期
对大多数养分的吸收需求量均最高,是营养累积的关键期,考虑到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较低,最好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还可补一些活土君复合菌剂,改土提效。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ID:nyzs360),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