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吃饭,你愿意吃别人咀嚼过的食物么?

最近好几次有朋友给我推荐加入什么读书会的会员,付费获得的服务有,给会员开书单,保证会员一年能够读完几十本书。我一开始还挺好奇,如何能保证一个人一年能够读这么多书呢?详细看具体规则,原来执行方式是,通过语音或者文字的方式定期给会员推送某本书的精华提要。每天花十几分钟阅读,一年就能读完几十本甚至一百本各领域的经典书籍了!

对于缺乏经验懒于付出努力,但是又对知识极度渴望、对阅读这种高贵的活动极度仰慕的人来说,这个方法简直不要太有吸引力了!

慢着,这种阅读方法真的有用么?

首先,读别人提炼的精华内容,看似阅读捷径,其实是用“阅读”和“知识”在装点自己,并没有读完一本书应该有的收获。阅读最重要的部分不仅仅是知道了一本书在讲什么,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理解作者写作的逻辑和思考的逻辑,并且吸收相应的知识,获取自己知识结构的丰富和思维方式的提升。读书籍的简单概要,其实就是放弃了思考的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次,读简单概要,读的知识概要提炼者想让你看的内容,而不是书本身。“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总会有不一样的感想和收获。而读概要能收获什么?只能知道有个人叫哈姆雷特罢了。所谓实用类的书籍,能从中提炼出干货,但是这份干货要自己提炼出来才会有用,别人提炼出来就像是别人咀嚼过的食物,你能从中品尝出食物的美味口感么?

这也是我不那么喜欢《逻辑思维》的缘故,但凡有独立思考的人,是不会愿意让别人的观点绑架自己的思维的。而我读书的速度也比较快,花一个小时听老罗讲故事,不如自己去看书。我也不喜欢听,更喜欢去读。就是因为“听”我无法控制速度,“读”我可以快速看完一章,也能反复回味一句话,所以读对我来说更高效。

走路的时候,我不习惯用“听”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所以一般路上,我更喜欢休息或者思考,或者认真观察环境。这是我的个人习惯。

再次,等待别人“喂食”只会增加依赖感。一般来说,认真读书的人,时间长了会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及发现好书的方法。不论是按图索骥,还是主题式阅读,都是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慢慢掌握的技巧。但是走阅读捷径的人,必须依赖别人的推荐,才知道该读什么书,需要别人把书里的内容嚼烂了,一口一口喂食,才能吃下去。

不用辩解说,每月定期提供图书概要这样的付费服务只是让你简单明了掌握一本书的内容,真正感兴趣再去找原著来读不迟。真正想要读书,就不用浪费这个时间和金钱了,反正吃别人嚼过的食物也感觉不到食物本来的味道,还是直接去读原著吧。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么读,很迷茫,且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为了装逼而需要阅读,那我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不知道读什么?

那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啊。不是其他兴趣爱好,就是对书的兴趣爱好。可以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多逛逛,看到感兴趣的书,拿起来读就是了。一字一句,慢慢读。建议最好去书店逛,因为图书馆的书排列很不人性化,不懂得图书排列法的人,很难找到自己想看的书。而书店现在越来越懂得按照类型和心情去陈列书籍,其目的本身就是想引起读者的关注。

还可以关注一些喜欢的人和喜欢的出版社,他们会推荐一些书单。另外,那些承诺让会员一年读完一百本书的读书会第一步也是提供书单。不论如何,先用心读完几本书,就慢对自己的喜好、阅读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慢慢就能找到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方向咯。

第二、不知道该怎么读?

网上有很多读书方法的介绍,学习起来并不难。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也是一个阅读-思考-实践的过程。

如前文所说,我觉得读书一定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来的?这个观点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果是对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则要思考,作者的描写或者叙述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思考?是否有共鸣?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避免断章取义。

要让阅读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那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和工具。比如做读书笔记,摘抄,写心得,都是非常入门级的方法,小学生都会。稍微深入一点,要学会分析作者的逻辑和思想,那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抽丝剥茧,层层分析。可以写书评,立论或者反驳,不一而足。方法很多,去做去实践,就不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