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一男子地窖中发现半本笔记,政府:你奶奶身份不简单

1984年3月18日,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一位72岁的老太太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儿孙们在收敛遗体时,发现老太太身上居然有很多伤疤,伤疤竟然和皱纹一样多。

家人们虽然心存疑虑,还是遵照“死者为大”的习俗,很快为老人进行了葬礼。

想到老人曾提起过自己年轻时经历过很多坎坷,参加过革命工作,儿孙开始意识到老太太身份不简单。

28年后,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她的孙子潘平翻修老房子时,才真正揭开了她的身份之谜。

潘平在整理奶奶生前住的偏房时,发现偏房下面有一个地窖。

地窖里放着一个木头柜子,历经了数十年的岁月之后,柜子上的红漆已经干裂脱落。

在和乡亲搬柜子的时候,柜子还会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吱呀”声。

柜子上挂有一个锁头,潘平尝试着扭了一下这把锁,没想到锁头直接脱落了。

只见柜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个老式的梳妆盒。

在打开梳妆盒之前,潘平以为里边会有什么奶奶珍藏的金银首饰。没想到梳妆盒里只放着本笔记,而且笔记的后半部分还被撕掉了。

潘平怀着好奇心打开了笔记,发现这是一本战地笔记,上边记载的全是奶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

贾春英画像

一、反抗命运

潘平把这半本笔记送往当地政府,希望工作人员能帮忙查询一下。同时潘平也提供了奶奶的名字:贾春英。

过了半个多月,潘平从当地政府、民政局和人民武装部领导口中得知,他奶奶贾春英的真实身份,是当年湘鄂赣省妇女会所属鄂东南妇女会主任。

潘平对这个职位不是很了解,但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讲解中,逐渐了解到奶奶贾春英过往的坎坷命运。

旧时代的童养媳(绘画作品)

贾春英1912年,出生在阳新县筠山脚下的陶港镇贾村。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无论父亲贾万里,还是母亲张氏都是贫苦农民出身。

这也注定了她会有一个悲惨的命运开篇——仅仅八个月大时,她就被一位姓倪的姑妈以童养媳的身份抱走。

童养媳是旧中国一直就有的一种现象,稍富裕的人家常常会有这种做法。

童养媳在婆家的身份更类似于工具人,除了要负责各种各样的农活,还被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

但比起待在娘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条件,做一个童养媳至少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这固然是一种落后的习俗,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贾春英以童养媳的身份活了13年,4岁开始就要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劳作,而她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从她13岁那年开始的。

童养媳(影视作品)

那是一个春季的傍晚,打完猪草的贾春英独自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行至半途,天气突然变得很差,倾盆大雨伴随着骤然而至的山风与满天的惊雷,如瓢泼一般倾泻在那座村庄。

身材羸弱的贾春英背着刚打到的柴草,根本无力与这样的天气抗衡,但一想到晚归可能面临的责罚,她只能在泥泞的山路中蹒跚前行。

被雨水冲得湿滑的山路很难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贾春英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中,突然脚下一滑,连人带背上的柴草滚下山坡……

浑身泥水的贾春英在泥泞中挣扎,顾不得考虑自己身上的伤势,一心只想赶紧赶回主家。

无奈背上的柴草又硬又重,加上身体各处传来的疼痛,一时间她竟然无法爬起身。

就在她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二十来岁、身穿长袍、打着纸伞的年轻人恰好路过这里,眼见贾春英苦苦挣扎,他放下纸伞把她扶了起来。

参加革命的罗冠国

那天雨很大,瘦弱的贾春英满脸泥水,完全没有认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但年轻人却认出了她。

年轻人叫罗冠国,是她主家的一位远方表哥。

两人此前曾经见过面,当时罗冠国在桌上吃饭,贾春英只能等他们吃过后端着残羹冷肴蹲在墙角。

扶起贾春英后,罗冠国问她:“表妹,姑妈怎么这种天气还让你出来打猪草?”

贾春英抬起手背擦了一把脸上的泥水,对罗冠国说:“不关姑妈的事,我见到家里柴草不够用,是自己要出来打猪草的。”

罗冠国有些不依不饶:“柴草不够用,也不差这一个晚上,就算真的有需要,家里的成年男人就不能出来打猪草了?”

贾春英听了这位表哥的话,感到有些奇怪。在幼小的她眼里,童养媳做这些事不是应该的么?

于是,她回答说:哪里敢麻烦主家的大人们,我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娇小姐,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吃苦的命。

同时,她整了整背上的柴草,又一步步朝“家”的方向挪过去。

贾春英这番关于命运的发言,让罗冠国心里饱受震撼。

他撑起油纸伞与贾春英同行,打算把贾春英送回去。

走在路上罗冠国问她:你的命为什么会这样?又凭什么会这样?

这话问的贾春英整个人一愣,良久,才嗫嚅着说:我命……苦呗。

听到贾春英这样说,罗冠国看着她的眼睛正色道:你错了,不是你的命苦,而是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苦,还有你不懂得跟命运作斗争。

他这两句话再一次震撼了贾春英的心灵。她喃喃道:“什么?跟命还能斗……我不懂。

眼见时机成熟,罗冠国一字一句对贾春英说:不懂?好,我每天都会和一些朋友在后山祠堂里聊聊什么是命,你也找时间来听听吧。

原来,罗冠国的身份并不简单。

彼时年纪轻轻的他,作为当地最早接受革命理论的革命者之一,已经主动负责起阳新周边传播革命种子的任务。

在罗冠国的鼓励下,贾春英利用起所有砍柴、打猪草、外出做农活的时间去后山祠堂旁听。随着她去的次数越来越多,贾春英逐渐明白,是什么造成穷苦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不堪,以及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命”。

错的是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以及旧社会里的各种封建礼教,而像自己这样的人,就是那个旧社会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罗冠国和“朋友们”的探讨,在年幼的贾春英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颗追逐光明、反抗命运的种子。

种子在贾春英的心里逐渐萌发,当它开花结果之后,贾春英毅然决然扯掉缠在脚上的裹脚布,拿起了刀枪。

二、双枪春姐

时间到了1927年,那时的贾春英15岁了,有天表哥罗冠国神秘兮兮地对她说:“有件非常刺激的事,你愿不愿意来?”

贾春英忙问什么事,罗冠国跟她卖了个关子,说晚上你来就知道了。

贾春英非常相信这位思想进步的表哥,晚上依言来到表哥指定的地点。

她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年轻人,而且隐隐以罗冠国为核心。

见大家都来齐了,罗冠国掏出一面用大红色布料做成的旗帜,上面印有镰刀和锤子。

罗冠国将这面旗帜挂在墙上,开始向大家讲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和纪律。

讲解完了之后,罗冠国问大家:“加入党组织,意味着你们将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各种危险,甚至可能会让你们献出生命,你们怕不怕?”

“不怕!”一众年轻人中,数贾春英的声音最为嘹亮。

在罗冠国的引导下,贾春英和年轻人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自此,贾春英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光荣的一员,也结实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有大家一起在革命的道路上奋斗,贾春英一点都不觉得孤独。

当时,土地革命开展得异常火热。党组织考虑到贾春英在性别、身份上的优势,经常委派她单独执行任务。

虽然贾春英在过往十几年间没有读过书,但在加入党组织之后,她那种聪慧好学的天性和韧劲儿也被激发出来。

在单独执行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贾春英首先展现出的是她强大的语言天赋和亲和力。

每到一处地方,她都能很快掌握当地的方言。

在主动和地方上的女性交流的过程中,贾春英也表现得非常大方。

即使学说方言出了错,她也能机智地圆场,还逗得群众们忍俊不禁。

这样的工作经历,使得她很快拉近了和群众们的距离,也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而除了语言天赋和亲和力之外,贾春英的弓马天赋也迅速觉醒。

18岁时,贾春英跟随表哥罗冠国,去湖北阳新和江西瑞昌交界处的田家庄,召开群众大会。

谁知罗冠国上台讲话时,当地伪军保长指派的地痞流氓跑到大会上捣乱。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贾春英从高台上飞身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按住其中一个地痞。

被按住的地痞见她是个女流之辈,妄想挣扎。

没想到,贾春英稍一使劲儿,那地痞当即痛的哭爹喊娘。围观群众大呼过瘾。

那之后贾春英很快学会了骑马,还练就了双手持枪左右开弓的本事。

前几年大火的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焦子英,就是被贾春英一手带出来的下属。

有次贾春英单人独骑执行任务,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纵马闯敌人的封锁线。

临近跟前时,敌人只见马匹毫不减速,而这位女中豪杰一个利索的镫里藏身,人挂在马肚子下边硬是闯了过去。

敌人忙端起步枪朝她开枪,奈何贾春英已经挂在马肚子下边跑远了。

胆大心细、本领过人的贾春英很快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就在田家庄群众大会顺利结束的第二年,中共鄂东南特委正式成立。

贾春英被任命为鄂东南特委的常委,还当选了鄂东南妇女会主任,主要负责周边10多个县的妇女工作。

而早在田家庄群众大会举行的同一年,彭德怀老总就已经带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阳新龙港。

因此,贾春英也有了在彭老总手下工作的机会。

在彭老总的鼓励下,贾春英曾两次突破围剿,在修水县出色执行侦查任务并全身而退。

这是此前我军派往修水县的三批侦查员全军覆没也没能做到的事。

贾春英不仅身手了得,工作能力也十分过硬。

在湘鄂赣苏区成功粉碎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之后,彭德怀亲眼见证了贾春英出色的工作成绩与革命大无畏精神。

彭德怀提议,由她来负责湘鄂赣交界地周边30多个县的妇女工作。

贾春英艺高人胆大,经常孤军深入,与妇女们一道传唱各种红歌,并启发妇女们站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家的解放与人民的自由而斗争。

在她的感染下,很多有志青年纷纷涌入红军队伍,成为红军中的有生力量,当地红军的发展因此进入鼎盛时期。

在坚持不懈的工作中,贾春英也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这其中,就包括红军中的传奇女将胡筠。

两位女同志都持双枪,都有着过硬的本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有着共同的理想。

因此,两人初一见面就觉得相见恨晚。

虽然年龄差了十多岁,但很快就结成了知心姐妹,一同进行各种工作。

影视作品中的胡筠

而对于胡筠的想法,贾春英也表示了大力支持。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支独具特色的女游击队终于诞生,诞生之初人员就达到了近千人。

省委方面对两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任命贾春英为这支游击队的支队长,胡筠为政委。

这支女子游击队最突出的功绩之一,是独立剿灭了一支国民党武装。

当时那支国民党军针对平江地区的红军,展开了围剿。

但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当地的红军队伍早已撤离。

扑了个空的国民党军恼羞成怒,将怒火撒在了百姓们的身上,大肆烧杀抢掠。

贾春英与胡筠得知之后气冲云霄,决意消灭这支国民党部队。

经过详细的战术安排之后,女子游击队埋伏在国民党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在这支部队以为又能劫掠一番而放松警惕时,游击队的女战士们一鼓作气,以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全歼国民党军,还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影视作品中的女子游击队

这一为百姓出头的举动深得民心,当游击队员回到驻地时,受到群众们的夹道欢迎。

可惜的是,尽管两人有着同样的理想,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胡筠却没能像贾春英一样,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与解放。

贾春英得知胡筠的死讯之后,悲戚难当。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前方还有更大的暴风雨等着她。

三、英雄归途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国民党军于1934年6、7月间,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展开重重包围,导致湘鄂赣苏区比中共苏区提前三个月进入游击战阶段。

彼时,湘鄂赣苏区面临的状况急转直下,与中央联系的电台也被破坏,只能通过书信方式与中央交流。

贾春英领导的工作队在吃住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哪怕吃野菜、睡破庙,也依然顽强地执行着各种任务。

到了同年10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完全转入游击战争。

次年春,罗冠国在瑞昌开展游击战争时,突然被反动民团包围。

罗冠国本人则在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对于这位表哥、更是自己革命引路人的离世,贾春英虽然感到无尽的悲伤,但更坚定了自己革命的信念。

她压下心中的痛苦,继续进行游击战。

因叛徒被出卖的革命者

艰苦的游击战又撑过了一年后,贾春英一行人在运送一批物资返回平江黄金洞时,因叛徒告密遭到伏击。

情况紧急,贾春英立即将随身携带的文件点燃,却不想此时身旁的“战友”、时任“三区连政府苏维埃主席”的彭一湖突然拔出配枪指着她……

“双枪春姐,我知道你的厉害。但现在是我用枪指着你,你最好不要抵抗,乖乖把这些文件和身上的银元交出来。”

彭一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嘲讽与冷冽。

“彭一湖,你……”贾春英大惊失色,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她瞬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她抬手就要摸枪,却不想彭一湖的动作更快,随手一枪打在贾春英的脚踝上。

贾春英中枪倒地,但倒地的同时也瞬间拔出配枪,一枪正中彭一湖左手。

红军常用的“盒子炮”

只可惜彭一湖的枪握在右手上,贾春英倒地时匆忙开枪,来不及结果叛徒的性命。

中枪的彭一湖也没有慌张,抬手又是一枪。

贾春英忙翻身躲避,子弹擦着她的头皮划过。然而,此时敌人已经跑到跟前……

“双枪春姐”就这样,受伤被捕。

组织上对这件事高度重视,立即发动各种关系进行营救。

而国民党则妄想能够撬开贾春英的嘴巴,但无论他们是酷刑用尽,还是许诺高管侯爵,贾春英都不为所动。

不久后,国共二次合作谈判顺利结束,贾春英等其他共产党人终于获释。

当时已经是1937年年底,从国民党牢房走出来的那天天寒地冻,贾春英抬眼就认出了来接自己的人。

潘涛画像

“怎么是你?”辨认出来人后,贾春英很疑惑。

“是我,天冷,多穿点吧。”来人脱下一件大衣为她披在身上。

这个叫潘涛的年轻人,是贾春英的同乡。贾春英被捕之前,两人就曾一起工作过。

潘涛沉默寡言,但在战场上又表现得异常英勇,因此贾春英对他印象很深。

而在这次潘涛来接她回组织之后,两人之间暗生情愫,在贾春英出狱的第二年就举办了婚礼。

时间又过了一年,这时的贾春英已经怀有身孕。

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委派她回到家乡进行地下工作。

由于早年离乡,在这些年里又经历了很多,回乡后旧人反而认不出她。这也为贾春英的地下工作提供了便利。

贾春英一边进行地下工作,一边期待着孩子的降生。

潘涛留下的家书(复原件)

这期间,潘涛率部队前往咸宁抗日,曾在筠山短暂驻扎。

尽管与爱妻近在咫尺,他依然没有选择回家探望,而是在部队开拔前一刻修书一封:

吾妻春英:

此次率队途经家乡,驻扎筠山,与亲人近在咫尺之遥,本想到家探望汝和未满月儿子,然刚接上级电令队伍连夜转移急赴抗日前线。倭寇践踏我国河山,苏区许多革命同志为国捐躯,其中不少是汝熟悉之同志,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你现身在后方搜集情报,因妻曾是我党领军人物,无容嘱咐,吾安然与心。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特命警卫员捎来一信并携带物品以兹慰藉留存是幸。

潘涛 夜临别匆匆于筠山

次年年初,潘涛率游击队于金水河一带,与日军激战五天五夜,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他的头颅被日军割下,悬于河畔示众。

几乎也就是前后脚的工夫,贾春英与潘涛的儿子、潘平的父亲潘兴嵩呱呱坠地。

当儿子生下来一个多月之后,收到丈夫噩耗的贾春英肝肠寸断。

她一面抚养儿子,一面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而潘涛留给她们母子的遗物,是一把德国造军刀。

阳新解放前,贾春英遇到曾经的战友曹栓增。

她为了掩护他,与国民军巧妙周旋,帮助曹栓增虎口脱险。

一个月后阳新县解放,曾经以货郎伪装身份的曹栓增就任第一区区长,不久后贾春英被任命为第八区妇女主任。

此时贾春英的身体每况愈下,次年就因为战争中所受的旧伤复发,辞去了工作回乡,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也将自己的秘密藏了半个世纪。

晚年贾春英画像

1984年,72岁的贾春英在子孙的陪伴下溘然长逝。

或许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无从理解,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去追逐那暗夜中熹微的光芒,令他们为了理想甘愿身死而后已。

他们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也应当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