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果没有运庆,日本佛像会是怎样?(上篇)
谈到日本佛教美术,必须要谈到佛像
而谈到日本佛像,庆派佛师首屈一指
若再提到庆派佛师,运庆造就了日本雕塑史上的巅峰
本文共计3399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开启日本的“文艺复兴”
运庆是个艺术天才。
众所周知,日本佛教在飞鸟时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佛像雕刻技术也被带入日本。 平安时代中期,佛师定朝(在日本塑造佛像的工匠被称为佛师)创建了佛像建造规范“佛像本样”。定朝的塑像风格身体起伏较小,衣服的阴影较浅,创作的佛像有如佛画中的佛像风格。
宇治平等院凤凰堂内的阿弥陀如来是标准的定朝风格。(图/平等院)
定朝创建的佛像风格在京都备受追捧,这时所有佛师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承袭定朝的“佛像本样”。经过平安时代的大发展,佛像雕刻其风格渐趋保守,当佛像逐渐形式化的时候,运庆登场了。
定朝去世后,活跃在京城的佛师分为院派、圆派和奈良佛师三派。奈良佛师派系人才辈出,经历觉助、赖助、康助、康朝、康庆之后,康庆自成一派形成了“庆派”。本文的主人公运庆正是“庆派”祖师爷康庆的长子。
在日本佛师关系图中可见庆派的辉煌以及运庆的重要性。(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庆派之前的佛像与真实人类的形象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止利派建造的铜制佛像开脸非常奇怪:吊眼狭长,人中高耸,下巴很长。定朝在佛像中加入了日本“和风”,而庆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日本佛像的发展轨迹,从运庆开始,佛像开始接近于真实的人,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在佛像中蔓延。
运庆关注特定人物的身体特征和精神气质,他甚至用水晶制作佛像眼睛,以注入生命之感。「八大童子立像」「无著菩萨立像」「世亲菩萨立像」等作品的写实性无与伦比,甚至有人因为塑像太过逼真而被吓到。
在运庆的手中,八大童子栩栩如生。(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运庆一生建造的佛像目前留存有31尊(其中有明确署名的佛像17尊,从史料中确认1尊,其他13尊通过X光照片与风格推测得出)。其中有5组共计11件作品被评为日本国宝,这也令他成为日本历史上创造国宝件数最多的人。(关于日本国宝的评定可以点击此文)。
本文将采用编年史讲述运庆的艺术生涯,并通过品鉴他的作品,探寻运庆传奇的创作之路。因运庆杰出作品众多,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发布。
子承父业初登场
在日本,子承父业的家庭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何日本会成为百年老店最多的国家。运庆也同样继承了父亲康庆的职业,成为了一名佛师。
运庆的出生日期不详,但据认为是1150年左右。通过对佛像的研究认定运庆存世最早的作品出现在1176年(安元二年),运庆在父亲康庆的熏陶和指导下塑造了奈良圆成寺的「大日如来坐像」。
奈良圆成寺内大日如来坐像完全从定朝样式中脱离开来。(图/奈良国立博物馆)
这尊大日如来的身体虽然呈现出倒三角的形态,但身型却并不像定朝风格的佛像那么薄,而且脸部带有紧致的弹性,充满膨胀感的发丝和流畅的衣衫非常写实,这尊造像处处透露出运庆的新意。
即便是运庆最早的作品,如今仍然难以超越。(图/奈良国立博物馆)
从这尊佛像背后的墨笔来看,像高1米左右的佛像花费了运庆近一年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在墨笔中也能看到父亲康庆的名字,但从时间上来看,这应该是运庆主导完成的作品。佛像的身体向后多倾斜了4度,在这样的规格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庆正在佛像中加入自己的理解。
运庆的创新精神并非单一来自他的才华。1180年10月,源赖朝击败平氏进入镰仓,成为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同年12月28日,东大寺、兴福寺被前太政大臣平清盛之子平重衡烧毁,此后康庆带领包括运庆在内的庆派塑佛师参与南都奈良的复建工作。
经历过巨大的灾难后,源赖朝身为镰仓时代的创建者,他非常渴望一个新时代艺术指标:简朴有力又能表达内蕴精神性的全新美术风格,以便和前期柔弱不振的宫廷艺术区分开来。这令庆派有机会创建属于他们的佛像风格,同时,这也给运庆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此时天时、地利一应俱全,若再得人和,运庆将一鸣惊人。
空前绝后的写实主义佛像
在运庆同时期内,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佛师叫做快庆,此人虽名为庆,但并非康庆的儿子,仅为弟子。因此,快庆丝毫没有阻碍到运庆的艺术之路,长子运庆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扶持。天时、地利、人和在运庆身上汇聚了。
1186年(文治二年),运庆在奈良兴福寺西金堂的「释迦如来坐像」完成了。充满活力的脸颊、舒展的眉毛、绷紧的五官,我们从中可以窥见运庆年轻时清新的艺术风格,也感受到运庆年轻气盛的不凡热情。
佛头凸起的眉毛和丰满的嘴唇充满了奈良时代的写实感。(图/飞鸟园)
这件作品还表明了兴福寺的复建工作在最初阶段时运庆就参与其中。这尊佛像毁于1717年的一场大火,庆幸的是佛头被僧人抢救出来。
1186年,运庆跟随佛师成朝下行关东,才气过人的运庆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施展舞台,离开首都的他开始展现出自己的美学想法,在定朝与父亲康庆的作品框架中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这一年,运庆的造像速度明显加快了。他在静冈县愿成就院内塑造了「阿弥陀如来坐像」「不动明王及两侧童子立像」「毗沙门天立像」,共计五尊塑像。
这尊阿弥陀如来确立了运庆的艺术风格走向。(图/镰仓国宝馆)
阿弥陀如来坐像衣服的重量感十足,流畅的衣纹如同流水,这与当时定朝风格飘逸轻盈衣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件作品代表了早期运庆深受镰仓武士世家注重精神性的影响,这逐渐成就了他晚期作品中充满活力和生命强度的杰作。
制吒伽童子与矜羯罗童子的造形写实且充满动感,左边的制吒伽童子放佛马上就会跑出去。(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运庆建造的这尊不动明王摒弃了“天地眼”(即右眼看天,左眼看地)的形制,也许这是运庆的又一次创新,但此后他在神奈川净乐寺中的不动明王中又恢复了“天地眼”的造型。
毗沙门天立像扭动的腰部与飘逸的裙摆充满动感。(摄影/六田知弘)
毗沙门天立像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也就是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运庆创造的毗沙门天出现了飞跃性的变化,毗沙门虽然被盔甲覆盖,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结实的身体,扭动的腰部和右脚的姿态令整个造像充满战斗般的紧张感,而这动感这正是运庆的新风格。此后,日本的武将像都受到了运庆风格的影响。
1189年,运庆受镰仓幕府重要人物和田义盛及其夫人的委托,在神奈川净乐寺塑造了「阿弥陀如来坐像及两侧侍卫像」「不动明王像」「毗沙门天立像」。虽然这次的委托与三年前的题材相同,但运庆的创作想法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无论是阿弥陀如来复杂的衣纹是标准的运庆风格。(图/镰仓国宝馆)
阿弥陀如来两边侍卫留下来的作例非常珍贵,侍卫那张充满张力的脸和略微扭曲的腰,让人感觉充满动感。阿弥陀如来像的眼部为雕刻而成,不动明王像和毗沙门天像的眼睛则是玉眼。
运庆在这尊不动明王像中恢复了“天地眼”的造型。(图/六田知弘)
由水晶制作而成的“玉眼”是日本佛像最大的特色。玉眼的效果非常逼真,其工艺极其精密,而且瞳孔的颜色较暗,是表现佛像生命力最关键的手法。
“玉眼”中的血丝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图/六田知弘)
针对不同佛像使用了眼睛材料是运庆的个人特色,他认为如来和菩萨与玉眼并不协调,玉眼可以制造出强有力的目光,但是用在如来与菩萨像上,就会妨碍悟道。
通过袖口与裙摆的流畅造型可以看出运庆对于写实性的不懈追求。(图/六田知弘)
毗沙门天立像向上翘的眉毛、眼角与紧闭的嘴角散发出充满威严的凛然感。运庆的作品极可能受宋代雕刻的影响,尤其是10至13世纪中国东北部的辽、金朝以干漆和陶土制作的真容像,个个栩栩如生,具独立个性,忠实的外表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早期的运庆作品也具备这些特质。
通过几次大规模的造型经历,1193年,运庆得到“法桥”的僧位(864年,日本官府制定法印、法眼、法桥三位僧阶)。同年,受源赖朝内弟足利义兼的委托,运庆在枥木县桦崎寺塑造「大日如来坐像」,这尊佛像后来被转移到了真如苑真澄寺内。
与17年前运庆最早的作品相比,这尊如来的眼角上挑,同时衣纹也更加厚重。(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因为真澄寺内使用了玉眼的「大日如来坐像」被很多人认为并非运庆的作品,通过X光检测与其他特征对比后确定这正是运庆的作品,有人认为这是运庆接受了特殊的委托后才加入玉眼的。
制作完成这些作品后,运庆返回了京城。日本雕塑史上的巅峰正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