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啊妮||殷红诗歌解析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在肉身与灵魂之间刨光词语的人
——殷红诗歌解析
文/陈啊妮
认识殷红很多年了,确切地说是读他的诗歌很多年了,似乎有了一种惯性的阅读舒适感,就是即使匿名读诗,但凡读了他的作品你就会记住他这个人,文本实力征服。殷红的诗歌语言干净,叙述直接,从不拖泥带水,让人似乎感觉不到技巧的存在,而实则笔力浑然天成,弥漫着一种生命本真的细腻与温情。他善用通感,隐喻和意象的自由拼贴唤醒诗意,在他的肉身与灵魂之间仿佛存在一个“神奇”的异度空间缀满词语,充满丰盈的幻想与灵感。
这些看似表层的语境纸背后面,却蕴含更多日常经验的启迪,殷红从基层走来,因为从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时代走来,他的身上就多了一些文青记忆。而他始终带着对本土原乡的热爱,于深切地苦难成长经历后的坦诚成诗,冷静的沉思,沉默中与“自我”较量,在荒芜与葳蕤中寻找词根的力量。他多年洞悉人性,品察人生,文笔细腻有温暖,每一首诗都雕刻出时光的原味,那些汲取生活点滴的感动融入诗行,一字一词,都如涓涓流水,用真挚的情感浇出生命的郁郁葱葱,是一位真正把每一首都写给自我灵魂的优秀诗人。
一、现代诗歌个体语感的磁场效应
殷红是一位善用但不滥用意象的诗人,他对意象的理解是多维性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刻意回避的,这样就出现一个非常逼仄的,必须突破思想与心智层面的写作,即语言的智慧与磁场。于是他渴望词语爆裂排冰,猎猎招展撼大树,把词语当做每一首诗的导火索,而不急于密集意象,隐喻或者华丽的辞藻,而是注重潜心于修炼句子,而非陌生化效力下语言的力量塑型。他写草地“到秋天它就黄了/所以她要在赶在春天和夏天/把牛羊喂饱/要让一对少女把爱情悄悄藏好/让一个孩子赤着脚学会奔跑”,“草地”是一个隐喻也是一种象征,对四季流逝朦胧意象的抒写,有着情感上缜密的细节处理,诚然这样的语言是令人意外的,因为它抵达了一种余韵缠绵的生命境地。“草地”是诗人精神客观对应物,具有了生命质量,有所寄托又化若与无痕“而他的母亲/在树荫下/读完一本书/脸上保持好看的微笑”,真真称得上诗歌架构与语言的妙手。一个历经生活沧桑的诗人,把几十年的阅历与体悟完全溶解在诗行,首先是对生活生殖力和生命体验的感受,他用强烈的感情和智性催生诗歌语言最初的花朵,也绽放出诗人块垒峥嵘的内心。“我把父亲抱在怀里/用一整条上犹江的水/给他擦洗身子…把爱和恨擦净”一曲回环往复的生命情调,悲欢离别就是无数个生命之结,语言是体验也是结果。
词根的力量与磁场的核心就是诗人原乡的“守望”,我把他看作诗人精神的词源,即诗歌对自我灵魂的确认。就如“殷红”这个笔名,其诗其人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纯粹、挚热和沉稳。经过时代洗练的诗人,对人生的透悟理解,对俗常事物中诗质的发现,都表达的得心应手,令人惊艳。“我的时间只够用来爱/在祖先的墓地种上一棵果树/然后除草/消灭虫子”他的语言也渗透着一种理性预期的光辉,这个“预期”的磁场就是不夸大,不宣泄,也不放弃,而是有一种源自心灵皈依的尘世慈悲,普度众生的怜悯之心,这样就产生一种透彻、深邃和给人启迪的智性写作,任何焦虑、疼痛、悲伤和觉醒都是时间的沉淀,这是一个完全把自己沉潜于词语,又重新举着挚热的词语“回归”自我的优秀诗人。“我一直在做一件事/用各种武器/各种杀人的方式/来杀死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是我先祖的罪证/也是我精神失常的证据”,本质上来说,殷红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又是感伤的浪漫主义者,但是作为优秀诗人,他在两者之间难得的保持着一种超常的沉郁哲思之美。
二、诗歌信仰与个人精神乌托邦
殷红上世纪有过较长时间的搁笔经历,但是重新回归诗坛的殷红令人惊讶的始终处于井喷状态,不仅高产,且都有着均衡的文本质量,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动人心弦,既感性丰盈,又不可多得的给人启示。在《流动的日子》《西南的家》这两本诗集中都有较为集中的呈现。只有一个热爱生活,情感饱满,具有诗的敏感的人才真正具备一种诗歌信仰。诗歌是对一个诗人的灵魂的最终确认,在个人诗歌的乌托邦世界里,殷红不断复活着另外一个“自我”,寻找草长莺飞的词根。
体悟是诗歌的命脉,或许殷红的抵达是缓慢的,如他写“我/一个诗人/在故乡只是一粒等待扫除的灰尘”,对于尘世普生,他始终怀有一种诚挚的谦卑之心,对宿命与磨难不抵抗,不对峙,只用语言点燃,用诗歌信仰之火去烛照,去“观照”自身内部思想维度的斗争与摩擦,催动诗歌感官和智性的开放,让我们在领悟诗歌审美快感,同时也击穿事物的本质。如果一首诗是一个聚焦的画面,我相信这一定是诗人“心象”的突出显现。如“我朗诵着诗歌/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一切悲伤和幸福/欢乐和忧愁/…但他们/与我搁着一把柴火的距离/保持沉默”,也就是像这样不客观的摹写,不说教和客套,而是专心沉潜于运用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物象世界来暗示内心微妙的情感世界,在这里,感应与契合是并轨而行的相互打开,并顺应史威登堡哲学范畴的深意“对应论”的观点,即自然神奇与万物应和,外界事物是内心世界的象征。在殷红诗歌中就是通感与联觉的自然转换,语言的天然聚合。就是在殷红个体诗歌乌托邦世界,他擅长暗示、穿透和隐喻,使内外世界达成整一的存在,用语言的形体感和诗歌的信仰达到一种审美意识,最终完成诗人本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最高“真实”,当然这样的语言体验和诗歌思想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一种考验殷红心智的命题。就如他的心声:“我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主义/词语的陌生化/厌倦了他们的愤怒和悲伤/厌倦了被过滤的河流/妖魔化的太阳和月亮/如果我继续写诗/我将摒弃精致的语言”。
殷红带着肉身在尘世行走,与人间烟火连着骨头遇见,诗歌是一场缓慢的旅途体验,无异于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困顿沧桑,这是一条朝圣者的路,殷红用风雪不断掩埋着泥泞中兜兜转转的脚印,在他的诗歌乌托邦世界里每日膜拜与修持。心中有虔敬就是最大的慈悲,词语的磁场就是信仰在逆风中飞扬,万物在他的诗歌里都闪烁着各自的光辉。(陈啊妮)
2021 8.15 于西安
本文作者陈啊妮,笔名叶子,居西安,长期关注现代汉语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在多家平台发表诗歌评论和诗歌作品。
殷红,60后,赣人,现居江西德兴市。先后在《诗刊》、《星星》、《解放军文艺》、《诗歌报》、《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诗林》、《绿风》等刊发表大量作品。1988年获《诗歌报》首届“爱情诗-探索诗”大奖赛爱情诗特等奖,第三届“诗兴开封”国际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届“诗意仙女湖”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并曾先后获两届“江西省谷雨文学奖”、《现代青年》2017年“十佳诗人”等数十个文学奖项。出版诗集《流动的日子》、《面南的家》、《太阳照在所有的事物上》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江西省德兴市首席教师。
【殷红作品选读】
◆牧人
你放牧的山坡野草已黄
你昨日追打头羊的石子
还在天空没有落下
我安心地啃吃最后一把干草
我听见了磨刀的声音
我看见收羊毛的人翻过了山冈
我看见收羊毛的人翻过了山冈
我听见了磨刀的声音
我安心地啃吃最后一把干草
◆怀念一位诗人
我不是在怀念一个诗人
我是在怀念一条水。怀念
水边的野草和草民
怀念一座山下的故国
怀念废墟上的玫瑰
和玫瑰一样的少女,以及她的母亲
我还怀念一些文字,它们早已失踪
就像一些珍贵的植物与飞禽
怀念它们的血液和眼泪
只有两样事物我不敢怀念
那时的天空和大地,我怕它们醒来
居于其间,我有无限地惭愧
◆地图
一片银杏树叶
被我夹在一本诗集
这本诗集,每一行诗句
都有故乡的泥土味
有鸟的鸣叫,草的颜色
还有炊烟的白,河水的清
以及一个女人暖暖的蓝
翻开诗集,从银杏叶的脉络
我看见回家的小路
看见一缕阳光
缓缓地移动,从东边的山岭
移向西边的稻子
而面南的家,没有关上大门
静静地蹲在地图深处
◆海上生明月
第一次这样直接地目睹
一轮明月从天际线上缓缓升起
这是怎样一种痛苦啊
大海,不停地翻卷着
像经历了一次死亡
这个夜晚,我在天涯
微风轻抚着我的肩膀
喃喃低语,如叮咛,如牵挂
想到两次生命的诞生
我有无限的亏欠:
母亲生下我
妻子生下女儿
◆你在照片里安静着
你就在这张照片里安静着
人世间的风雨,再不能把你淋着
你背后的风景也不会老去
我会替你一一照看好他们: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你最喜欢的书籍
我也会每天读一遍
睡前,再帮你擦一遍镜框
让你干干净净入梦
我知道,你一生最爱的是
不染纤尘的蓝天和白云
◆人间啊,我对不起你
这是在山中,今天的流水
沿着昨天的小溪继续前行
石头们安静地坐在原来的地方
偶尔有一只鸟,过一会是一只蜻蜓
在石头上停留三秒
山茅草,忍冬,一直努力地向山上走
果子熟了,自己落下来
它们不介意被谁吃掉
针叶松总是站在最危险的地方
松塔的慈悲从不隐藏
坐在群峰之颠
忽有一种悲凉
人间啊,我对不起你
我让自己丢失了
◆草戒指
狗尾巴草满山都是
随便取一片最绿的狗尾巴草
编一只草戒指戴在你手上
我就把这片江山交付给你了
这里有我的祖屋,有祖先的埋骨之地
有良田果园,有山林鸟鸣
有我的前世今生,还会有无数子孙
我全都交给你了
山顶的星月,山下的河流
山腹中埋藏的金银
也全部交付给你,只要你愿意
带上这只青翠的草戒指
◆夜宿民居
一些年事已高的树木,在头顶
照看着天空
照看着黑暗中的青砖黑瓦,雕花窗棂
一粒粮食和一棵青菜
围坐成一个家
屋檐下的红灯笼
一半照在门外,一半照在门里
◆大海献出浪花
黄昏时分,我来到海边
大海献出一丛丛浪花
落日把最后一抹亮色涂在花瓣上
多么像是遗言
我刚从一场失恋中走出来
坐在礁石上
那些浪花啊,前赴后继地开放
抱着赴死的情怀
我盯着它们,由近及远
白色的浪花追着风一直开向天边
苍茫而又蓬勃
神秘而又淡然
没有一朵浪花愿意
在消失之前看上一眼
◆过井冈
过井冈的时候,已是深夜
车窗外漆黑一片,只有偶尔一两盏灯火
提醒我,还有不眠的人
那一定是个思想者,我知道
在这座隐于黑夜里的大山
始终有一些石头醒着
选读编辑:海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