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周恩来在崂山遇险后,保卫科科长亲访一老汉:你看到了什么?

1937年4月,毛泽东吃过早饭,站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目送载着周恩来的那辆车离开延安。

周恩来这回亲自前往西安,而和他一同出行的,除了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孔石泉、副官陈友才、机要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四名警卫员,还有西北保卫局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及他所率领的一批警卫排战士。

虽然肩上负担着重要的任务,周恩来却半点也不紧张,他坐在驾驶室里,像往常一样和身边的同志谈天说笑,而负责保护周恩来安全的陈国桥等人则坐在车后厢。

卡车的轮胎碾过山区高低不平的路面,进入崂山山区的甘泉县境内。车身的颠簸让车里的人一震一震,说话都怕咬着舌头。周恩来透过车窗看了看沿路的山壁,和身边的陈友才说起以前红军就在这里打过一场仗。

图|延安附近的崂山

这时,窗外传来一声响,那声音好像有人在用鞭子抽打山石,而后这阵“鞭子响”又密集地响了几声。张云逸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这是什么动静,他脸色一变,大喊:“不好,这是枪声!”

周恩来迅速观察地形,果断指挥道:“加速前进,只要能够冲过坝()梁就可以摆脱敌人的进攻!”负责驾驶车辆的老李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这个命令,他不惧敌人的子弹,猛踩油门驶向坝梁,企图借此摆脱敌人密集的射击。

但坝梁方向的敌人已经发觉了周恩来的应对策略,他们利用火力压制对这辆疾驰的车辆一阵猛扫,子弹射破了卡车的车胎,而卡车另一边的轮子也陷进敌人事先挖好的沟壕中,老李拼尽全力才阻止了车辆的侧翻。

此时卡车熄火,轮子卡在坑中,已经完全没法动弹,这辆卡车与卡车上载着的人都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下一秒,密集的子弹击碎了车窗,老李身中数弹,倒在了驾驶盘上。

周恩来眼睁睁看着革命战友倒在自己面前,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但他清醒地意识到当务之急应当是应对敌人的进攻,带领其他战士们突破包围圈。

呆在车里只能坐以待毙!

图|周恩来

周恩来根据局势迅速做出判断,一个侧滚通过打开的车门,而由于车辆倾斜,车门刚好形成一块屏障,挡住了敌人的子弹。周恩来安全地落在地上,他一边躲避子弹,一边大声对车内剩下的人员下达命令:“所有人立刻下车!分散还击!”

此时还在车厢内的张云逸抓紧时间对陈友才和陈国桥两人分别交代任务:前者负责保护周恩来的安全,进行转移;后者则带领后车厢内的警卫还击,争取以火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掩护周恩来突围。

图|张云逸

战士们纷纷下车,借用地面的遮蔽物与车辆的掩护对敌人发起反攻。但无奈的是,由于战士们乘坐的是卡车,因此无法随车携带军队专用的精良武器,负责保护周恩来的警卫排战士们所配备的兵器不过是短枪、手榴弹与鬼头大刀等近身作战装备。

而此刻占领山头,参战人数远超二百人的敌部队使用的武器不仅有长枪,还有机关枪,他们自上而下,对山道上的周恩来等人进行疯狂的进攻。

面对无论是武器还是人数都如此悬殊的战斗,警卫排的战士们没有半点胆怯,在周恩来的沉着指挥下,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周恩来观察情况后,判断敌人的兵力主要分布在正面的坝梁和左侧的山崖上,于是他决定带领队伍向右侧的密林方向突围。

图|抗战时期战士常用的一种土枪,一次只能上一个子弹

本来负责保护周恩来安危的陈友才在下车之前就不幸腿部中弹,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很难脱身,于是命令其他警卫人员接替自己掩护周恩来,而自己则强忍腿部伤口的剧痛,握着手枪坚持与敌人战斗。

在战斗里处于指挥位置的陈友才很快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们认定此人就是周恩来,当场调转枪口,集中火力对陈友才进行射击。

陈友才意识到自己成为敌人进攻的首要目标后,艰难地拖着伤腿,开始利用车身转移躲避敌人的枪子。他忍受剧痛的折磨,也要延缓自己的死亡,是因为知道只要自己还没有倒下,敌人就不会改变目标转攻周恩来,这将能给突围队伍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时间。

但陈友才毕竟只是血肉之躯,子弹一排一排、密密麻麻地飞来,他身中数弹后缓缓倒下,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与他一同战斗的陈国桥强忍眼中的泪水,对剩下的战士们说:“咱们要像陈参谋长那样,哪怕拼了命,也要拦住他们,确保周副主席的安全!

在那个年代,我党所有的战士都无畏死亡,无一例外。是的,中国在当时没有优良的武器,但中国人多,人多就是力量,无数人用坚定的信念战胜了人类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视作“一次性”的武器,用牺牲换取新中国的生机。

胜利的天平之所以会倒向中国共产党带领开创的新中国,是因为那些英雄的遗体堆垒在上头,一次又一次加重了砝码。

图|陈友才

而警卫排的同志们在出行前就知道自己的肩负着的任务是多么重大,他们要保护的是对共产党、对全中国人民都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汪东兴明确作出过指示:所有人都要将周恩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到了必要时刻,宁可献出生命也要保护他。

这些无名英雄们悍然无畏、前赴后继地迎向死亡,以身体作为盾牌,总算为周恩来抢夺出了一线生机!

另一边,周恩来、张云逸与孔石泉等人成功地从树林中逃出,远离了枪声密集的战场,徒步走到三十里铺,在保卫局检查站将遭遇敌人伏击的事情报告给了延安方面。

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延安城都震动了。

警卫团长黄霖将情况报告给上级后立即整兵前往救援,总参谋长刘伯承甚至牵来了中央首长所用的马匹,而毛泽东也少见地露出了忧虑的神情,他特意嘱咐黄霖:“不用顾虑别的东西,只记得一条,无论如何一定要救回周副主席!

图|张云逸、周恩来、孔石泉合照(从左至右)

得到命令的黄霖率领麾下的战士,骑马赶往三十里铺,与此同时,保卫局局长周兴、延安市公安局文书于桑、延安市市委书记张汉武等人纷纷派兵驰援三十里铺。周恩来在见到援兵后,立刻安排他们前去营救那些留下拦阻敌人的同志们。

然而,等援兵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

战况惨烈的山道上,倒伏着十几具烈士的遗体,众人不肯死心,再次进行仔细检查搜索,总算找到了四名虽然身受重伤,但还存活的战士,并对他们进行了紧急抢救。

而陈友才的遗体被无数子弹穿透,除此之外,残忍的敌人还在枪战结束后上前连捅了他二十多刀。在他的口袋里有一张写着“周恩来”名字的名片,有人推测,敌人就是通过这张名片认定了“周恩来已被杀害”这件事,所以才没有继续追击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四人。

周恩来看着手中那张溅满了陈友才鲜血的毛毯,泪流不止地说:“友才是替恩来死的,永远也不能忘记他!”此后,他一直随身携带着一张相片,那张相片正面是陈友才,背面则是周恩来亲手写下的“崂山遇险,仅剩四人”8个大字。

图|周恩来崂山遇险处纪念碑

但敌人的这次袭击并没有吓退周恩来,因为革命的脚步不容停滞,他回到延安城的第二天,就再次乘车前往西安。

周恩来在崂山遇险的事惊动了全中国乃至世界,所有人都表示必须彻查此案!

要知道,边区保卫局为保证周恩来此行的安全,已经事先做了很多部署。当时,蒋介石迫于形势,已经打算与共产党统一战线,至少明面上他不敢闹出很大的动静。而周恩来前往西安的这条路上驻扎的军队多是东北军与西北军,这些人当然不可能会做出伤害他的事情。

至于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和民团,现在怕是自顾不暇,忙着躲避部队的清剿,怎么可能会想不开往枪口上撞?

那么究竟是谁组织的这次进攻,这个人又抱着什么目的呢?

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给全中国人民一个交代,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讨论后决定派出一个人专门负责侦查此事。

而这个人,就是在长征时期被罗瑞卿当作宝贝似地看护,有“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这一光荣称谓的谢滋群

图|谢滋群

从1930年参加红军后,谢滋群历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科长、广场警备区保卫局局长、红一军团保卫局侦察科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保卫科兼侦查科科长等职位,立下无数大功,足以见得他在侦察这方面拥有极高的才能。

谢滋群勇敢地承担了组织交予的重任,接手这个案件,他多次召开会议,并制订侦查方案。

谢滋群坚信,二百人不可能悄无声息地就在崂山一带活动,当地群众就是党的眼睛,一定有人知道这些人的来头。他带领侦查人员深入到群众当中,向附近百姓进行革命宣传,以此获得老百姓的理解与信任,主动提供自己所知道的线索。

终于,在侦查队伍的努力下,有人告诉他们,村中有个李老汉很有可能知道情况。谢滋群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动身,亲自前往李老汉家里,询问事发当天他看到了什么人。

但李老汉却不愿意合作,一口咬死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他不愿意提供线索,并不是因为他就是崂山事件的共犯之一,只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劳动人民处于最底层,无论是谁都可以肆意欺辱。

李老汉从前吃过很多苦,又受眼界的限制,对革命并不了解,这让他不敢相信共产党能够真正消灭“那群人”,而一旦被“那群人”知道是自己告的密,恐怕自己从此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但谢滋群不会因为李老汉三缄(jiān)其口而放弃从他身上得到线索,他找到当地一些觉悟高的老百姓,让他们帮助自己一起做李老汉的思想工作,而在平时,他和其他同志也常常会帮助老人家一起做农活。

图|延安村民老照片

终于,李老汉愿意信任他们,并且说出了实情:原来,就在周恩来崂山遇险那天,他恰好上山砍柴,撞见了当地的土匪,也听到了他们提起伏击卡车这件事。

这番说辞,恰好可以与之前两名侦查人员在金盆湾附近搜集到的情报相对应,谢滋群作出判断:当地的土匪有重大作案嫌疑。

但这并不是谢滋群要追查的全部真相,此时还有一个关键疑点没有得到解答:为了保证周恩来的出行安全,他会在4月25日前往西安对外是严格保密,这些土匪却能够精确地知道当天周恩来会乘车路过崂山山区,这说明延安内部一定有土匪安插进来的卧底!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不把这个卧底揪出来,延安的重要领导人等同于时刻身处危险之中。谢滋群一想到这个情况,就寝食难安。但只靠简单的人员筛查效率实在太低,谢滋群咬着牙一拍大腿,决定拼了,既然有人卧底在延安,那么自己也可以派人打入土匪内部!

图|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谢滋群说干就干,他让一些同志伪装身份,假扮成从外地逃来的土匪残兵,成功混进了当地土匪的内部。

身在贼窝的同志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取得了土匪们的信任,还从土匪内部的重要人员口中得到了一条关键线索:周恩来前往西安这件事,是从冯长斗那里传来的!

锁定涉案人员后一切都好办了,谢滋群立刻派人逮捕了冯长斗,此人是土匪头目李青伍在延安南门安插的一个坐探。像他这样的恶人哪里会有什么“气节”可言,面对侦查人员的审问,没过多久,冯长斗就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况都交代了个干净。

原来,策划杀害周恩来的正是这伙以哥老会为骨干的土匪!

早在中共中央进入延安之前,这群土匪就占领了延安南部的黄龙山作为据点,他们频繁活动于金盆湾、云岩、临镇这几处,常常侵扰附近的村民、或是拦截路过的商人抢夺财物。

图|红军进延安大型雕塑

早在1934年的时候,红军就曾花费巨大努力收编了这些匪徒,我党任命原头目李青云为队长,成立红泉县突击队。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段剧情:孔捷对黑云寨的寨主谢宝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将黑云寨土匪收编为新二团独立大队。但寨中的二当家山猫子不仅在孔捷面前出言不逊,还在正式被收编前,死性不改地带着手下弟兄们“再干一票”,最后残忍地杀死了魏和尚。

艺术来源于生活,红泉县突击队成立仅仅四个月不到,黄龙山的这群土匪就叛变了。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他们放着好好的兵不当,要去做受人唾弃的匪?

要知道,红军作为一支为老百姓谋福祉(zhǐ)的队伍,军队里的战士们生活都很贫苦,从前吃香喝辣的土匪当然不能忍受,更别提军中还有极其严格的规矩,这种日子在那些匪徒眼中和坐牢没什么区别,被收编后没多久,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心生不满,只不过他们习惯听从李青云的命令,所以才暂时没有闹出事。

图|影视剧《亮剑》中孔捷(左)与黑云寨寨主谢宝庆(右)

这时候,国民党的甘泉县党部为了获得这支武装力量,派人策反了当时身为突击队副队长的李青伍。他们让李青伍暗杀李青云,取而代之,成为新头目。从此之后,这群土匪便作为国民党的爪牙回到了黄龙山中,重操“旧”业,继续靠抢劫为生。

这窝土匪可以分为两股势力,除了以李青伍马首是瞻的哥老会成员,还有九十多人则听从国民党民团团总姬延寿的指挥。

这帮乌合之众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作战训练,却凭借着人数的优势与精良的武器装备在黄龙山一带称王称霸,直到红军与地方政权为了守卫延安、保护附近的老百姓,组织成立了一支剿匪部队,实行清剿行动,消灭这群横匪。

李青伍虽然知道自己手下的散兵游勇根本不可能和红军硬碰硬,但要他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了解到剿匪部队政委贾腾云的意志并不坚定后,用金钱和美女诱惑他,要他暗杀剿匪司令吴台亮,控制住这支部队。李青伍承诺,作为回报,到时候自己会帮他在国民党谋一个好差事。

图|剿匪部队老照片

幸运的是,吴台亮机敏地发觉了贾腾云的不对劲,他果断出手,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护了剿匪部队。

一计不成,土匪又安插坐探,时刻监视延安内我党部队的动向。正在这时候,国民党的甘泉县党部让两名匪徒抵达延安,与李青伍安排的坐探冯长斗会面,他们连续五天进行侦查,知道了周恩来将在4月25日乘车前往西安。

李青伍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打压红军的机会,得到这份情报后,他简直欣喜若狂:周恩来对共产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要是他出事了,红军肯定要乱套!

李青伍立刻召集了手下的匪徒,策划在周恩来出行当天实施暗杀计划。为了防止手下匪徒胆怯,他只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另外几个匪首,所以参与战斗的大部分人员只当这次的行动是为了拦截过路的汽车,打劫车上的货物。

这群山匪提前前往山区埋伏,他们在挖设战壕的时候,被当时上山砍柴的李老汉撞了个正着,李老汉一眼就认出了冯长斗就是常在附近打家劫舍的匪徒之一。但他知道眼前的都是一群亡命之徒,担心撞见这事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所以不敢对任何人说自己看到的一切。

图|周恩来

直到谢滋群找上门,耐心地劝服他,告诉他红军一定会为长期被欺负的老百姓做主,李老汉才压下恐惧,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

至此,周恩来崂山遇险案真相大白!

谢滋群立刻将情况上报,申请带领部队剿灭这伙山匪。上级很快批准,委派他安排剿匪工作。

这一战不仅是为百姓除恶,更是为了给遇害的同胞们报仇!

红军战士们群情激昂,先切断了土匪撤逃的后路,然后以正规部队警四旅作为主力,联合延安、甘泉、富县、宜川、红泉五个县镇的地方部队包围这伙山匪。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持续战斗,红军终于获得了胜利。

其中,参与并领导崂山暗杀计划的土匪头目李青伍与民团头目姬延寿均被生擒后处决,而将周恩来前往西安这一消息透露给土匪的冯长斗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在这次案件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谢滋群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嘉奖,被称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图|谢滋群

这伙山匪虽然已被剿灭,但陈友才在内无辜枉死的战士们却再也回不来了。这件事也成为了周恩来心中久久难以磨灭的伤痛。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里,那条沾有陈友才鲜血的毛毯现在还存放在朱德与周恩来的会客室中。

1973年,周恩来故地重游来到延安,特地要求前往陈友才的烈士墓,延安的同志犹豫了很久,还是说出了实情:早在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的时候,陈友才的墓就被破坏,后来我党的同志们寻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周恩来当场掉了眼泪,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来了延安,却连为陈友才祭奠的机会都没有。但他身为国家总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最后只能怀揣着遗憾离开,在临行前,他不死心地对延安的同志说:“你们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的坟墓!”

后来,陕西省甘泉县人民政府受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在崂山遇险事件发生战斗的地方为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立了一块纪念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