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奇谈之十六:如意金箍棒的妙用

猴王去了龙宫,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丝毫也不客气,张嘴就要兵器。龙王不敢怠慢,立马叫手下拿来各种兵器一一试用。

首先,是一口刀,原因显而易见,让猴王直接给否了。接下来,又分别抬出了一柄九股叉和一杆方天戟,分别重三千六百斤和七千二百斤,但是都被猴王拒绝了,理由是“太轻了”。

正因如此,才引出了猴王的能力倍增器——如意金箍棒。

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这个重量不轻不重,刚刚好,这是为什么呢?

13500是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这个数字出自《黄帝内经》:

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原文很长,估计对中医没有兴趣的朋友不会喜欢读。阿伟哥简单总结一下:气在人体经脉内的运行和太阳在天地之间运行的周期相应。而气的运行速度和呼吸的次数相关。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日一夜气运行五十周,共计13500息。(见图如下)

这种对应,在现代人看来简直荒唐。不过古人这样写,肯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这里我们就不深入探讨了。我们只要掌握这么几点就够了:

第一、人体气的运行和自然界太阳的运行相对应;

第二、人体气的运行和呼吸相关;

第三、13500这个数字和呼吸相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生存基础。这种能量,古人称之为“阳气”。我们仔细看看上面这张图,十二地支和十二辟卦的排列,其实就是太阳光照变化在一年和一天中的写照。

对于这种“气”的变化,《易经》中最常用的象征物就是中国人独特的图腾——龙,这一点在乾卦的卦辞中有充分的体现。《西游记》中多次写到了龙,既有贡献了金箍棒的龙王敖广,又有唐僧的坐骑小白龙。这些形象,寓意都是人体的“气”。

猴王的龙宫寻宝之路就是寻找“精化为气”之路。从水帘洞(玄牝之门)中的铁板桥(腰肾)下,进入东海龙宫(会阴穴),找龙王(阳气的代表),索要兵器(精化为气的方法),并得到了如意金箍棒(气的各种功用)。

如意金箍棒有两个特点:能够随心意变化和13500斤的重量。精化为气的奥秘就藏在里面。

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金箍棒是气的各种功用的体现,能够随“意”而变化,这是告诉我们:意识是调动和调节气的各种功用的关键。

对于“意”而言,在后面的取经路上,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象征物——白龙马。《西游记》中白龙马绝少有出彩的地方,但却和猴王并列,被称为“心猿意马”。白龙马本来就是天龙所化,龙象征气,马象征意,意和气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至于心猿和意马的关系,从猴王在天上的官职就可以体会出来,弼马温掌管天马,那就是告诉我们:心是意之主,意是心的功能体现。

13500斤的重量则告诉我们,在意识主导下,通过调控呼吸的方法,调节人体气的运行,就能达到“精化为气”的目的。

不过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呼吸吐纳。庄子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指的就是一般的呼吸吐纳方法,吐出浊气,纳入清气,只不过活得时间长一点而已。

我们看《西游记》中,猴王拿到了金箍棒之后,“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把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勾掉,从此不再受阎王老子管,这种成果的取得,只靠一般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庄子在指出了一般方法的不足之后,又告诉我们:“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这种“息以踵”的方法,道家称为“胎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胎息呢?

《性命圭旨》中写道:“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春沼鱼,如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不过,大多数人看了恐怕还是一头雾水,相比而言,还是老子说得更简洁一些:“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句话,可以看做是“胎息”的总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