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621-630)
621、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手执鼓桴,亲敲战鼓,以激励将士,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622、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幼时家贫,由其母亲自授学,背书“精忠报国”四字,为有名的“岳母刺字”故事,岳母为古时“四大贤母之一”。宣和四年,应募从军,倍受宗泽器重,授以战阵图。高宗即位,上书数千言,以越职言事被夺去官职。绍兴初年,因战功升任建州观察使。三年,入朝见高宗,高宗亲书“精忠岳飞”字赐之。多年力战,统帅诸路兵马屯兵于襄阳进取中原,一路取胜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大败金军元帅兀术。时秦桧力主与金军议和,高宗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到东京后,被解除兵权,不久被诬下狱,十一年十二月,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淳熙六年,追谥“武穆”。岳珂称其文章“不为章句,不事华靡,直欲致之实用”,“中心之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随笔敷露”(《家集序》)。其文如《奉诏移伪齐檄》、《谢讲和赦表》议论持正,诚挚感人。诗如“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送紫岩先生张先生北伐》),慷慨激越,抒发与敌人不共戴天之志。也有一些诗咏怀写景,如《题嵬石山寺》“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池州翠微亭》“好山好水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紧峭动人,有唐诗风度(《柳亭诗话》卷一五)。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表现为国雪耻的坚定信念,直抒胸臆而壮志凌云。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岳家拳、岳家枪的创始人。其传世之词以《满江红》最著。
623、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南宋权奸,“十大奸相之一”,杀害岳飞首凶。
624、杨再兴(1101-1140年),出生于湖南武冈军绥宁县石井图(今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水东村),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志成10余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据传杨再兴是宋初名将杨业的后代。初为流寇,后成为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后误入小商河,战死沙场。岳飞部将,南宋抗金名将,史上十大猛将,古时战神。
625、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之变”期间由金国扶持为大楚皇帝,建都金陵。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叛国”时舆压力,终被赐死。北宋末大臣,著名卖国贼,历史上十大奸相之一。
626、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少师,又赠太傅,谥忠肃。南宋著名贤相,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抗金英雄。毛泽东评价: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627、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南宋皇帝,历史上有为君主,开创“乾淳之治”的治世。
628、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孙、宰子。始生两岁,随父避金军南逃,历尽丧乱之苦。绍兴十三年,与进士试落第。八年三月,王炎宣抚川陕,辟为权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此期间他身着戎装,驱驰于汉中一带,开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生涯。嘉定二年除夕卒,年八十五。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江西诗派盛行之时,他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江西诗派到摆脱江西诗派影响的创作历程。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次较大变化。在入蜀以前,他宗杜甫,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虽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这一期间诗作很多,但后来多被删削,今存者仅二百余首。入蜀以后,尤其是在汉中抗金前线时期,其诗更增闳肆,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这一时期的诗作完全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自成一家的崇高地位。晚年闲居山阴,诗风渐造平淡,早年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文章》)。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收复中原是他一生反复咏吟的主题,青年时代他就立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宏志。到中年壮志未酬,更显得义愤填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直至晚年他还表示“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故土,悲愤地道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遗愿。他的抗金宏愿不能实现,是由于主和派投降卖国所致,因此他对朝廷中的主和派充满愤恨,“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救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其余如《关山月》、《陇头水》、《感事》,无不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憎恶之情。他对沦陷区的人民充满关切,“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题海首座侠客像》),“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老百姓的痛苦表示出极大的同情。除了这种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之外,陆游还写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情怀的诗篇,无论写景咏物,议论感怀,都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陆游的诗各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俱各擅长,清赵翼谓“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其古体诗,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卷六)。确实,在他的诗集中,像“病树有凋叶,残蝉无壮声 ”(《秋怀》),“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徙倚》),“树杪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池上》),“水浅游鱼浑可数,山深药草半无名”(《山行》),“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逢绿荫中”(《衡门独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无不为脍炙人口的佳句。陆游的诗歌由于数量巨大,因此在艺术上也有不足之处,有时用笔率意,疏于锤炼,故显得句式重复,凝炼不足。陆游也擅长词,刘克庄称其词“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忆当年从军的往事,叹息年已老而功业未就,抒发满腔悲愤,风格苍凉而又豪放。其余如《水调歌头·多景楼》“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泌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无不寄托着词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词风近似于苏轼的清旷超迈、辛弃疾的沉郁苍凉。他也有一些词纤丽似秦观,《钗头风》(红酥手黄滕酒)为怀念故妻之作,情意哀怨惆怅,尤其是词末的三叠字“错错错”、“莫莫莫”,更为后世词评家所称赏。他还有一些寓意高远的作品,如著名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的孤高自洁,譬喻自己不慕荣利与至死不渝的情操。但是陆游的词显然不能与其诗相提并论,《四库全书总目》称“ 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按:苏轼、秦观),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卷一九八)。陆游亦以文名于当时,陆子遹称其文取则于韩愈、曾巩,“禀赋宏大,造诣深远,故落笔成文,则卓然自为一家,人莫测其涯涘”(《刊渭南文集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最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今存诗九千三百余首。
629、汪洙,【wāngzhū】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南宋诗人,神童,文学家。《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630、朱熹(1130-1120)字元晦,云谷老人、福建人。绍兴十八年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历四考罢归。光宗即位,除江东转运副使,改知漳州。绍熙二年,奉祠归建阳。五年,起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修复岳麓书院,四方学者毕至。朱熹早年师从刘子翚、李侗等,远绍孔、孟思想,他生平任地方官九年,在朝任职仅四十天,主要精力倾注于讲学与著述,从学者达五百余人,著述数十种,在文献整理、校雠、训诂、音韵以及史学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在文学观念上,他以理学为本,文为末,认为“今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第二义”,提出“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他又从“理一分殊”的观点出发,肯定文学艺术的特殊性。在谈诗论文的言辞中,不乏精到见解,后人辑为《晦庵先生诗话》(明抄本)、《朱文公游艺至论》(明嘉靖、清康熙刻本),明杨士奇谓“自汉以下言诗莫深于朱子”(《胡延平诗序》)。其诗文创作也有较高成就,王应麟称其诗“为中兴冠冕”(《题兰皋集后》),清朱彝尊称“南宋之文,惟朱元晦以穷理尽性之学出之,故其文在诸家中最醇 ”(《与李武曾论文书》),因此被奉为南宋大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其诗受朱松和刘子翚熏陶,旨在明理言志,在道学家中,尤为人称赏,代表作如《斋居感兴》二十首,被誉为“诗之最精者,真所谓自然之奇宝”(王柏《朱子诗选跋》)。后人所辑《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以口语化文体评经论道,涉及面很广,为研究古代哲学、文学、语言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构建了庞大的哲学体系,历宋元明清,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影响波及朝鲜、日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