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文/子非鱼

中华民族文化的塑造者,寻根溯源,非周公旦莫属。

商人嗜酒,又喜用生人祭祀,武王伐纣之后,建立的周朝。可惜命薄,没多久就撒手人寰。

武王死后,周公辅政,从此也开始了中华文化的缔造。你能想到的儒家文化特质,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周公这里。

后因周公辅政有功,被分封到鲁国,无数的书籍则被当成赐品封赏给了周公。当时不像现在,书店星罗棋布,想看什么书都可以看到。周朝还没有发明纸张,文字都是记录在竹简或甲骨之上,属于相当珍贵之物。

当时的书籍都记载什么呢?诗,书,礼,乐,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所以,书籍可以算是最高的赏赐了。

后来西周灭亡,周王室的存书被付之一炬。因鲁国远离战乱,这些赏赐的书籍被保留了下来,后来有一种说法“周礼尽在鲁矣”,即是此原因。

这可能也是孔子“诞生”在鲁国的原因吧。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适逢礼崩乐坏之际,周公建立的文化体系正在崩塌,臣弑君、子杀父,兄弟相残,屡见不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门弟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重整了周公旦的文化体系,进而发扬光大。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说,如果孔子想要颠覆某个王国,易如反掌。试想,他有弟子三千人,又有七十二贤者。这些弟子又都是各诸侯国的重臣,如果孔子想要颠覆某个诸侯国,只要下个命令,不可能成不了。

也正因如此,没有哪个诸侯国敢“聘用”孔子,这也正成就了他的圣人之路。

孔子认为走上仕途也无法拯救这个世界,于是就决定干脆不去做官,而专心做起了“教育”:教化世人。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代表。

普遍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儒家文化的第一次危机,其实严格来说,焚书坑儒,其实是个误会

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危机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最大的危机酝酿最大的机遇,正是这个危机的催化,才能诞生孔子这的圣人。

当然,这个时期的博弈中,儒家并没有胜出,胜出的是法家的秦国。

第二次危机,我个人认为是魏晋南北朝;

为什么呢?由孔子及其弟子重整的中华文化,在汉王朝打下了基础,但时日不长就造北方异族入侵,请看,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是如何开始的?

这种异族入侵带来了文化冲击,几乎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臣弑君,子杀父,兄弟相残的局面;

幸运的是,我们的文化已足够强大,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之后,北方蛮族被同化了;

唐王朝的建立者,其实就有鲜卑的血统。

第三次危机,并不是大辽、金和西夏,尤其是大辽,几百年与汉民族共同生活,早已被汉人完全同化。

真正的危机是大宋的灭亡。

随着大宋的灭亡,汉族精英几乎死亡殆尽。这直接导致蒙古入主中原之后,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将异族同化,直到后来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汉人才又重新主宰中原。

但明王朝与宋朝,精气神已经有很大差别了。你可以对比宋和明的历史,在明朝,越往后越没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甚至到明灭亡时,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满朝的文武大臣,一起投降了满清,崇祯帝精明能干,却改变不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第四次危机,应该是清军入关了;

读史读到现在,感觉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越到后来,越保守。清朝可以说将保守演绎到了极致。

据说乾隆朝主修的四库全书,舍弃了大多数的中华文化精华,只收录了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目(只是据说,鄙人尚未研究),所以后来西方入侵时,看到整个满清的臣民都充满了奴性。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上一篇:太平天国信的是基督教,却为何没有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推荐:我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看完沉默了很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