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防护服,“雷”到了谁?
作 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冶 挺 编 辑:高少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导 读:
一、为何要穿防护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脱防护服的时候这包也扔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五六岁的孩子小手能控制住不乱动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不是来玩“大家来找茬”,也不是拿指挥部门的“常识错误”来消遣,更不是用“为什么不关紫外线灯”来声讨,而是正是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难处:要么是疫情指挥部门不懂、要么是医院领导不懂、要么是具体执行不懂,每每在批评防控措施不足、不到位,那这种防护过度的行为是不是也应该“批评批评”?为了“乌纱帽”、为了“不出事”、为了“躲责任”无限制的加码防控措施,这就对了?
以前是压榨防控人员,现在连患者也开始了?这不就会造成内卷吗?
这不是感控不感控的事,而是策略的问题,如果对这种近乎错误的措施不积极纠正,那就默认为“加码”是对的,“只要不出事怎么都行”正是这种懒政的思维导致很多正确的措施也执行不下去,因为过度且错误的措施消耗了太多防疫人员的耐心与精力,使得合理且正确的措施看起来有点“不到位”,执行不执行好像没啥问题,让具体操作的一线人员搞不清楚“啥是重点”、“啥是要害”,上面一张嘴,底下跑断腿,何以正确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
诚然,笔者也知道,要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要面对如何把握措施执行的“度”的问题,这是需要智慧和知识的,也是需要灵活掌握的,但矫枉过正的问题、因噎废食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种“不惜一切”的思路是需要纠正的,防控疫情我们还是要综合考虑科学、效率、社会经济、人员实施等问题。
破防的小背影也折射出一些顽疾,笔者也听闻一些同仁抱怨“专家”没有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其实很多事“屁股决定脑袋”,业务层面的建议很多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歌声嘹亮”却未必有勇气和机会开口,同仁也不必着急上火,对一些“不应该”的错误嗤之以鼻,凡事有个过程,一点点的规范也是正确的思路,正如国家的抗疫策略也在不断的完善,通过一段时期的总结与反馈,自然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最后,自郑州市通报处理结果以来,尤以六院院感科主任被处理后,很多老师表示失了信心,有调岗的,有离职的,其实大可不必,在最终的处理结果未出以前,我们不便臆想,但法律自然会给大家一个明白清楚的交代,届时再做评判也不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