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孔子的记载

孔子一直被称为孔圣人,那么在孔子被称为孔圣人之前,正史是如何记载孔子的呢?本文介绍下《史记》中对孔子的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孔子世家》和《鲁周公世家》)。

一、太史公对孔子的评价

1.太史公到底是谁?

有人说,太史公就是司马迁,因为《史记》是司马迁写的。
有人说,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的明白:司马喜的儿子是司马谈,司马谈就是太史公(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本文不展开论述太史公到底是谁,在这里写出来,是想表明,当时的史官对孔子的看法。

2.太史公曰中的孔子

首先,司马迁把孔子的历史写成了世家而不是列传,就表明孔子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因为按照《史记》的分类,世家一般是写王侯丞相这一级别的史事的。
《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最后,是太史公曰。太史公曰中,写了表明自己观点的孔子介绍。
第一句就是对孔子的赞美之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赞语出自《诗经·小雅》的“高山景行”,是用来赞美崇高的德行的用语。司马迁在这里将“高山景行”作了修饰,用来赞美孔子的德行。
接下来,太史公说,他读了孔子的书后,就能看的孔子的为人。太史公来到鲁国孔子故乡,瞻仰孔子的庙堂以及车架和服饰等,想象着他的众多弟子在此学习礼仪,太史公徘徊留恋不忍离去。
孔子出身布衣,后世以他为宗师,不管是天子还是王侯,谈到六艺,就一定是依据孔子的标准,孔子可谓是圣贤啊。

二、成年前的孔子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字叫孔防叔。孔防叔的儿子是伯夏,伯夏的儿子是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女野合(野外相爱)怀了孔子,他们还向尼丘祈祷。
后来,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出生后头顶中间有凹陷处,所以取名为丘。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就死了,被葬在鲁国都城东部的防山。孔子长大一点后,不知道自己父亲葬在何处,他的母亲也很避讳这件事不告诉他。
孩童时期的孔子经常陈列俎豆和各种礼器,演示礼仪,作为孩子们玩耍的游戏。后来,孔子的母亲也死了,孔子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安葬母亲,而是把灵柩停放在一个地方。
陬邑有个叫挽父的人,挽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父亲的安葬之处,孔子就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鲁国三桓之一的季氏宴请士人,孔子因服丧腰间系着麻绳也去了,季氏家臣阳虎斥退了孔子,说:季氏请的是士人,没请你。
孔子十七岁时,鲁国三桓之一孟氏的孟釐子告诫他的继承人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之后,灭于宋。他的祖先弗父何本可继承宋国国君,但嗣让给了宋厉公,后来,孔丘另一祖先正考父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和宋宣公。我听说,圣人之后,必定有显达之人。现在孔丘年少好礼,难道不是那个显达之人吗?我死后,你一定要像老师那样对待他。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向孔子学习礼仪。

三、成年后的孔子

1.鲁国为吏

孔子很贫穷,而且身份地位低贱,等他成年后,曾经做过鲁国三桓之一季氏管理仓库的小吏,他管理钱粮算得非常准确。孔子还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牧场的牲畜长得很好。后来,孔子被提拔为司空。

2.离鲁返鲁

不久之后,孔子离开了鲁国,到齐国后被排斥,到宋国和卫国后遭到驱赶,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孔子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很高,长九尺六寸,古代常讲七尺男儿,可见七尺身高是一个正常身高,孔子九尺六寸,是一个很高的人。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叫孔子为“长人”。鲁国开始善待孔子。

3.见老子

回到鲁国后的孔子,显然是有一定的官职地位的。鲁国大臣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求和孔子一起去周王室。鲁昭公就赐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和一名童仆,去周王室学习周礼。
孔子都了周王室之后,见到了老子。在离开周王室之前,老子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送别,德行仁义之人用言辞送别,我不是富贵人质,就窃用德行仁义之人的名义,送你以言辞吧。
老子送给孔子的言辞是:聪明深察之人却离死亡很近,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所致。博学善辨见识广的人会危及自身,那是因为揭发别人的短处所致。为子女的要忘记自己想着父母,做人臣的要忘记自己心存君主。
孔子从周王室回到鲁国后,跟随他学习的弟子们越来越多了。

4.离鲁到齐

鲁昭公时期,孔子三十岁那年,齐国国君齐景公和齐相晏婴来到了鲁国,齐景公问孔子:秦穆公国小而偏僻,是如何称霸的呢?
孔子说:秦国虽然小,但志大,虽然偏僻,但行中正(施政恰当)。任用百里奚,赐爵为大夫,能和百里奚谈论三天治国之道,然后举国授予百里奚。像秦穆公这样的君主,秉持着这样的治国理念,及时治理天下都是可以的,秦穆公仅仅成为了霸主,实际上还是小了。齐景公听后很高兴。
五年后,孔子三十五岁,鲁国发生了政变。事情是这样的:
鲁昭公时期,三桓之一的季氏执政,季武子死后,由儿子季平子继续执政。季平子与郈氏一起玩斗鸡游戏,但是双方产生矛盾。
鲁国另外一位大臣臧昭伯之弟因为得罪哥哥臧昭伯后,跑到了季氏那里避难。为报复,臧昭伯囚禁了季氏的人,季平子大怒,把臧氏的家臣都囚禁了。
这样,郈氏和臧氏都和季平子有了仇怨。他们一起去找鲁昭公,鲁昭公就和郈氏和臧氏联和起来,攻击季平子。季平子被堵在府中高台之上,请求鲁昭公放过自己,自己愿意交出大权,提出自己可以迁居到沂水、关在封地内不出来、逃亡国外等办法,鲁昭公全部决绝了。郈氏表示,一定要杀死季平子。
这时,鲁国三桓的两位两桓贵族,也就是叔氏和孟氏,他们分别分析了形势,都感受到了杀鸡儆猴、兔死狐悲、同命相连的味道,首先,叔氏率兵救援季氏,打败了鲁昭公、郈氏和臧氏联军。然后,孟氏也出手了,抓住了郈氏和臧氏,还和季氏、叔氏一起联手,赶走了鲁昭公。鲁昭公逃到了齐国。
齐国把鲁昭公安置在乾侯。不久之后,鲁国又发生内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离开了鲁国来到了齐国。
孔子到了齐国后,做了齐国贵族高氏的家臣,想以此来接近齐景公。孔子与齐国的乐师谈论音乐,听了韶音(舜时代的音乐)后,就开始学,学了三月而不知肉味,齐国人都很赞赏孔子。
不知道过程如何,反正齐景公是见到孔子了。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过了几天,齐景公又向孔子问政。孔子说,治国要节约财物。齐景公很高兴,就要把尼溪之地封给孔子。
齐相晏婴说,这些儒者滑稽而不可用法度约束;高傲自大不能教化百姓;崇尚丧事,破费财物厚葬死者,不可提倡形成风俗;到处游说乞求钱财,可不能让他们治理国家。自从周王室的圣君贤相去世后,周王室衰落,礼乐残缺已经很长时间,现在孔子身穿盛装,繁琐的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和举手投足的气度,连续几代人都不能学尽这其中的礼节,人死前也不能明确他说的礼。如果国君任用他,齐国的风俗将会移除,这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
齐景公听后,也表示赞同。在此之后,齐景公虽然还是恭敬地对待孔子,但不再问他关于礼仪的事情了。
齐景公有一次要挽留孔子,说,按照对待鲁国上卿季氏的待遇对你的话,我做不到啊。于是,就用对待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招待孔子。

5.回到鲁国

齐国有大臣想谋害孔子,孔子听说了。齐景公这时也明确表示:我老了,不能用事了。言外之意就是不会任用孔子。孔子就离开了齐国,回到了鲁国。
(1)孔子论奇事异物之一:坟羊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昭公死在齐国的乾侯,鲁定公即位。五年后,也就是孔子四十七岁时,鲁国三桓的季氏老大季平子死了,季桓子即位。
季桓子家打井挖出一个陶器,里面有个像羊的物件,就对孔子说这是狗。孔子说:里面是羊,我听说,木石中的怪物有夔和罔阆,水中的怪物是龙和罔象,土中的怪物是坟羊。
(2)孔子论奇事异物之二:大骨头
吴国打败越国后,得到了一根和车一样长的骨头,就派使者来问孔子:什么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来晚了,大禹就杀死了他以示众,这个防风氏的一节骨头就有车那么长,这就是最大的骨头。
吴使又问:神是谁?孔子说:山川之神可以纲纪天下,负责守护山川的是神,守护社稷的是公侯,他们是王者。
吴使再问:防风氏守什么?孔子说:汪罔氏守封山和禺山,姓釐,在虞舜时期和夏朝、商朝时期,称为汪罔,在周朝时期称为长翟,现在,叫它大人。
吴使最后问:人的身高有多高?孔子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矮到极限了,身高高的也超不过十(尺),这样的人非常少。
吴使最后说:善哉,圣人!

6.离仕教学

季桓子有个家臣叫仲梁怀,和另一个季氏家臣阳虎有仇。阳虎想驱赶仲梁怀,但是季氏的另一家臣公山不狃阻止了阳虎。后来,仲梁怀越来越骄横跋扈,阳虎囚禁了仲梁怀,主任季桓子大怒,阳虎趁机也囚禁了季桓子,然后和季桓子盟誓后,放了季桓子。
从此之后,阳虎看不上季氏了。另外,季氏越礼,凌驾于鲁国公室之上,大夫掌国政,导致鲁国自大夫以前全都越礼了。看重礼法的孔子辞官不做,在家整理《诗》《书》《礼》《乐》,他的弟子们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从远方赶来向孔子求学。

7.再次出仕

孔子四十九岁时,公山不狃在主人季氏这里不得意,就利用阳虎作乱。阳虎想要废除鲁国三桓的嫡子们,立三桓中和阳虎关系好的庶子为继承人。阳虎就把主公季桓子抓起来了,季桓子用计逃脱。季桓子逃脱后,叔氏、孟氏、季氏这三桓一起攻击阳虎,阳虎退守阳关。第二年,三桓攻阳虎,阳虎先逃到齐国,又逃到了晋国的赵氏。
这一年,孔子已经五十岁了。公山不狃没有借阳虎之乱得志,就在费邑叛变不想再效忠季氏。派人来召孔子,孔子退隐已久,抑郁不得志,无法施展才能,没有人能任用孔子。这时,公山不狃来召孔子,孔子说:以前,周文王和周武王在丰镐起事终称王,现在,费邑虽然小,应该是有一番作为的。
孔子就想去费邑投靠公山不狃,他的弟子子路不高兴,劝止了孔子。孔子说:公山不狃召我而用,难道我会白跑一趟吗?如果任用我,我会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一样的王朝(原文:如用我,其为东周乎!)。但最终没有去成。
虽然没有去公山不狃那里,但是很快鲁定公就任命孔子作了中都宰,一年后,各地都效法孔子的治理之法。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后来又升任大司寇。
就在孔子升任鲁国大司寇的这年,鲁国和齐国和好。齐国大夫对齐景公说,鲁国任用孔丘,会威胁齐国。齐国于是就和鲁国约定在夹谷会盟。
鲁定公毫无戒备的前去赴会,孔子代管了相国之职,说:臣听说国君参加文事,需要做好武备,参加武事需要做好文备。诸侯出境,必定有相关官员随从,请国君带着左右司马前去。鲁定公同意了。
到了夹谷会盟时,齐国和鲁国国君按礼相见后,齐国有司请示:请开始演奏四方之乐,齐景公说好。但是演奏了一会,孔子登台说,两国国君为和好而相会,怎么能演奏夷狄的舞乐呢,请撤去四方之乐。齐国乐队大眼瞪小眼,看着齐相晏婴和齐景公,齐景公心里惭愧,一挥手让乐队退下了。
齐国有司又过来请示说,请求演奏宫中之乐。齐景公说好。于是,开始演奏,但是一群歌舞杂技之人和侏儒一起出来表演,孔子看了,赶紧又登台来到国君们面前说,这些人来胡闹迷惑诸侯,罪该杀,请执法。齐国的有司居然真的处死了这些艺人。
齐景公害怕且触动很大,自知不占理,回到齐国后,很害怕,就问大臣们:鲁国用君子辅政,而你们却用夷狄之道教寡人,使我得罪了鲁国,这可怎么办?
齐国有司说:君子有过错以质为谢,小人有过错以文为谢,国君请以质为谢。于是,齐国归还了之前侵占鲁国的土地。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对鲁定公说,大臣家中不可藏有武器,封邑不能有高于规定的高度。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管家类角色,想要拆除三桓封邑的城墙。叔氏首先把郈邑的城墙拆了,季氏准备拆费邑的城墙。
前面已说,公山不狃占据费邑叛变。季氏也是借此机会除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当然不干,他和叔孙辄一起率领费邑的军队攻击鲁国都城,结果,鲁定公和三桓首领都躲进了季氏的府中,登上高台。公山不狃的叛军没有攻打成功,但是也有一小股叛军攻击到了高台的附近。
孔子命人下高台反击,叛军逃走,鲁国军队乘胜追击,并击溃了叛军。公山不狃和叔孙辄逃到了齐国,费邑的城墙也被成功拆了。
这样一来,三桓的叔氏和季氏都有封邑拆过城墙了,只有孟氏还没有拆城墙。孟氏准备拆城墙时,孟氏家臣说,要是拆除城墙,齐国人就会进攻我们的北大门,而且,城墙是孟氏的屏障,没有城墙等于没有了孟氏,不能拆。孟氏决定不拆城墙。
鲁定公发兵攻打孟氏,当时鲁国早就已经是三桓强,公室卑了,怎么可能打过孟氏,失败之后,鲁定公也只能干瞪眼,让三桓拆除城墙的事情就此过去。也就是说,孔子的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
孔子五十六岁时,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他有个弟子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是有这么句话,但也有“身居高位礼贤下士很喜乐”的话。于是,孔子把乱政的大臣少正卯杀了。
孔子摄相国事三个月,肉贩子不敢乱要价,男女分开走路,路不拾遗,四方之客来到鲁国,不必去求有司,好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
齐国听说后,很害怕,说:孔子为政肯定会让鲁国称霸,鲁国称霸我们齐国就危险了。齐国大臣献计,腐化鲁国国君。于是,齐国挑选美女八十人,良马四十驷,送给鲁国。

8.再次离鲁

把这些美女和良马放在鲁国都城门外,季氏的季桓子偷偷换上平民衣服去观看了好几次,就想接受齐国的赠送,季桓子以出游为名,整天去看美女良马,不理政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鲁国了吧?孔子还抱有一丝希望,他说,很快鲁国要搞祭祀了,如果能够遵照礼法把祭祀的肉分给大臣们,那么我留下来不走。
季桓子最终接受了齐国的美女和良马,一连三天不问政事,在祭祀后,没有按照礼法把祭祀的肉分给大臣们。孔子失望的离开了鲁国。
孔子离开时,师己来送别,说:夫子您无罪啊。孔子说:我来唱首歌吧。然后唱道:妇人的口可以赶走大臣和亲信,亲近妇人能够败事身亡,悠哉悠哉,我只能安度岁月。师己送别孔子后回到季桓子这里,季桓子问孔子说了什么话?师己转告了季桓子孔子的话,季桓子感叹道,孔子这是怪罪我接受了齐国美女啊。
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卫国,住在弟子子路的姐夫家。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就召见他问道,你在鲁国俸禄多少啊?孔子说,粟六万。卫国就给了孔子六万的粟。没过多久,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人监视孔子,孔子怕获罪,离开了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的路上,路过匡地,弟子颜刻赶车,颜刻用马鞭指着匡地说,从前我从前面的缺口进城的。匡人听说后,以为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欺负匡人,匡人出来阻止孔子的队伍前行。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虎,所以被困了五天。弟子颜渊后来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匡人围攻孔子他们越来越急,弟子们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已死,周代的礼乐在我们这里,上天如果要毁掉这些礼乐的话,就不会让我们担负传承礼乐的责任,上天如果不想毁掉这些礼乐,匡人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孔子派了一个弟子去卫国宁武子那里称臣服侍宁武子,才解了匡地之困。
不久之后,孔子又返回卫国,但觉得卫灵公喜欢美色,就再次离开了卫国去了曹国。
孔子又从曹国到了宋国,在宋国时,孔子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大臣想杀死孔子,就把那棵树砍掉了。孔子离开了宋国,来到了郑国。
来到郑国时,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他一个人站在外城东门,郑国有人看到孔子后就去跟卫国的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部以下比不上禹的三寸,样子像丧家之犬。子贡后来跟孔子说了,孔子大笑地说,他说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是说我像丧家之犬却很对。
孔子离开郑国到了陈国,有一次,很多隼落在陈国宫殿中死了,身上还带着楛木做的箭,这种箭的箭头是石头做的,箭长一尺八寸。陈国国君陈湣公派人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些隼是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箭是肃慎部落的。周武王灭商后,让九夷百蛮各部落都进献特产,肃慎部落献的就是这样的箭。周武王为彰显仁德,把肃慎部落的箭分给了长女太姬,长女太姬嫁给了陈国的开国始祖陈胡公。当时,周武王把王室的宝器分给同姓诸侯,是为了重视亲族,把各部落的贡品分给异姓诸侯,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服从周王室。所以,肃慎部落的箭分给了陈国。
陈湣公听后,让人去仓库中寻找,果然找到了这种箭。孔子在陈国待了三年,挺安逸的,但是,当时晋楚争霸,相互攻打陈国,后来吴国强盛,也来攻打陈国,陈国经常被攻击,孔子于是离开了陈国。
孔子路过蒲地时,赶上当地发生了叛乱,蒲人阻止孔子前行。弟子公良孺带着自己的五乘战车跟随孔子,公良孺有勇力,他说,以前我们在匡地遇难,如今又在蒲遇难,命也,我不想再让老师再遇难,我宁可战斗而死。公良孺就带着五乘战车和蒲人战斗,结果,蒲人害怕,他们要求孔子不去卫国就放他们走。孔子盟誓后,被放行,但是孔子还是去了卫国。
卫国的子贡问他,盟誓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受胁迫立下的盟誓,神不认可,违背了没事。
卫灵公听说孔子又来卫国了,就亲自迎接,并且问他:蒲地是否可以讨伐。
孔子说,可以讨伐。但卫灵公说,我的大臣们说不可以,因为蒲是晋和楚的屏障。孔子说,蒲地之人愿意效忠卫国,我说讨伐是指可以杀死其中带头叛乱的人。卫灵公说很好,可并没有去攻击蒲地。
卫灵公年老,不爱理政,也不任用孔子,孔子长叹地说:如果有人任用我,一年就可有改观,三年就可见成效。孔子只好离开了卫国。
有个叫佛肸的人占据了中牟反叛晋国赵简子,派人来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弟子子路说,老师您以前不是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吗?佛肸反叛,您要去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还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不薄,洁白的东西染不黑,我不是中看不能吃的匏瓜,不能一直挂着不让人吃。但是孔子到底去没去,没有写。

9.孔子搞艺术

孔子有一次击磬,有个背着草筐的人听了,说:这个击磬人有心事啊,击的又响又急,既然人家不赏识你,就算了吧。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也没有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了,但没有熟练的掌握弹琴技法。
又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一领会乐曲的意境。后来,孔子又接连这样说:我还没有体会作曲者的为人。经过沉思后,孔子突然显得心旷神怡,说,我体会出来了,这个作曲之人,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有神,像一个统治诸侯的王,他就是周文王。师襄子恭敬的拜孔子,说,我的老师说过,这首乐曲是文王操。

10.郁郁不得志

孔子不被卫国重用,想去投靠晋国的赵简子,路过黄河边时,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后,对着黄河感慨道:壮哉黄河,浩浩荡荡,我不能渡河,也需是命运的安排。弟子子贡来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贤大夫,赵简子曾经依靠这两人从政,赵简子得志后,却杀死了他们。我听说,某地要是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会来,排干水捕鱼,龙就不会下雨,捣毁鸟巢破坏鸟蛋,凤凰就不愿意来。这是因为君子不愿意伤害同类啊。鸟兽尚且避开不义之事,何况我孔丘呢?
孔子决定不去投靠赵简子,他决定回到老家鲁国陬邑。但随后,孔子又来到了卫国。卫灵公询问孔子军事,孔子说,祭祀的事我会,打仗我不会。卫灵公第二天和孔子谈话,神色完全不在孔子身上,于是,孔子再次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这一年,孔子六十岁。
鲁国的季桓子病重时,坐车路过鲁国都城,感慨地说,以前这里兴旺发达,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再兴旺了。他对儿子季康子说,我死后,你要把孔子召回来,辅助你辅佐国君。季桓子死后,办完丧事的季康子想召回孔子,但是,大夫公之鱼说,从前鲁定公任用过孔子,但没有有始有终,最后被诸侯耻笑,现在您任用他,如果不能善终,也会被诸侯耻笑。
季康子说,那么召谁来辅助我呢?公之鱼说,召冉求。于是,就派人找到孔子,召冉求。冉求是孔子的弟子,正跟随在孔子身边。孔子说,这次召冉求,会重用冉求,冉求你回鲁国去吧。
子贡知道孔子想念家乡,送别冉求时,对他说,你在鲁国被重用后,要想法把老师接回去啊。
冉求回鲁国后的第二年,孔子从陈国到了蔡国,在蔡国的第二年,蔡国的叶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纳远方贤士,归服近处之人。叶公有一次问子路,孔子怎么样。子路灭有回答。
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仲由,你为何不对叶公说,孔子这个人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记吃饭,喜乐忘记忧愁,完全不知道马上要老去了。
孔子在蔡国住了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楚军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蔡国和陈国的边境附近,就派人去召请孔子。孔子想去见楚王。但是,陈国和蔡国的人觉得,如果孔子去楚国,楚国变强大,对陈国和蔡国都不利,就把孔子围困在了野外,孔子被围后,粮食断绝,有的弟子病倒了。
孔子继续讲述大道理。很多弟子们开始愤怒了,孔子并没有生气,接着给他们讲了一番道理。后来,孔子派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孔子才脱离这场劫难。
楚昭王想封给孔子七百里之地,但是令尹子西说,孔子的弟子们贤能,如果给他七百里土地,将来对楚国不利。楚昭王放弃了封孔子的想法,可惜的是,当年秋天,楚昭王就死在了城父。

11.最终回鲁

孔子只好返回卫国,这年,孔子六十三岁。孔子到了卫国后,很多弟子在卫国做了官。孔子到卫国后的第二年,弟子冉求为季康子统帅军队打败了齐国军队。季康子问冉求,你的军事才能哪里学的?冉求说,跟孔子学的。季康子问,孔子是个什么人?冉求时候就一顿夸。
季康子想召孔子回鲁国,冉求说,如果召他,必须不要听小人之言。然后,季康子派人去卫国迎接孔子回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已经十四年了,重新返回了鲁国。但是,孔子回到鲁国后,始终没有被重用,孔子也不再求仕。
孔子生活的年代,周王室衰微,周礼乐废止,诗书残缺。孔子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上到尧舜之时,下到秦穆公之时,编写成册。《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孔子还恢复了《雅》《颂》的曲调。
当时流传的《诗》有三百多篇,孔子把其中重复的删除了,选取合乎礼仪的,保留下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商朝始祖契、周朝始祖后稷,然后是将商和周两代兴亡的,直到周幽王和周厉王的政治缺失,并且,把叙述男女关系的是《关雎》作为《国风》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演奏歌唱。
孔子还完成《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晚年钻研《周易》,非常刻苦,以致于把穿书用的牛皮绳子弄断了多次,他感叹道,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周易》就能精通了。
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导弟子,弟子有三千人之多,能精通礼、乐、射、御、数、术这六种技艺的有七十二人。

四、孔子之死

孔子死前,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没有人能用我的主张。夏朝人死后停棺在东厢台阶,周朝人死后停棺在西厢台阶,商朝人死后停棺在堂屋两柱间,我昨天晚上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商朝人的后代啊。
说完这些话后七天,孔子就死了,死时七十三岁。孔子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岸边,弟子们在心里为他服丧三年。三年心丧完毕,弟子们相互道别哭着离开了。有的弟子留了下来。只有子贡在孔子墓旁盖了一间小屋子住下了,守墓六年后才离去。
后来,弟子及鲁国人来孔子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此,孔子墓附近被称为孔里。
鲁国世世代代每年定时给孔子扫墓,儒生们也来这里讲习礼仪等。
孔子的故居及弟子们居住的地方,后来被改成了庙,收藏孔子穿过的衣服和戴过的帽子以及用具。一直到汉代,二百多年没有废止。
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时,用牛羊猪三牲俱全的太牢祭祀孔子。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经常先去拜谒孔子墓,然后去上任。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活了五十岁,死在孔子之前。孔鲤之子是孔伋,曾经受困于宋国。孔伋生了孔白,孔白生了孔求,孔求生了孔箕,孔箕生了孔穿,孔穿生了孔慎,孔慎曾经做过魏国的相国。孔慎生了孔鲋,孔鲋曾经做过陈胜吴广起义中的陈胜的博士,死于陈。孔鲋的弟弟孔子襄,曾经做过汉孝惠帝的博士,后来迁为长沙太守,身高和孔子一样,也是九尺六寸。
孔子襄的儿子是孔忠,孔忠生了孔武,孔武生了孔延年和孔安国。孔安国在司马迁写《史记》时,是汉武帝的博士,官至临淮太守,但死的比较早。孔安国生了孔卬,孔卬生了孔驩。之后,《史记》就没有记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