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第五讲
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主讲人:高荷红
高荷红: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副主任,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三项。
主要研究方向:“北方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满族说部、口头传统、东北少数民族史诗)。
主要学术著作有《满族说部传承研究》《口述与书写:满族说部传承研究》《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定位”——多维度解读满族说部
点评人:王卓(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满族说部在传承上有过断层,我们目前的工作是对满族说部的抢救,追寻和记录;对满族说部的研究并没有窥其全貌,所以也没有对一些基础性问题下结论性的定义。随着第三批、第四批满族说部文本的出版,我们可以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再思考。同时,高荷红老师提出满族说部分类于“超大文类”是极具合理性的。
理论创新是我们学者需要思考的,比如“民族志诗学”我认为对满族说部是很有价值的理论工具,但在本土运用方面也是有困难的。也希望我们能够探讨出一个针对满族说部的有效的,独创的,研究理论工具。
互动嘉宾: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
其实前四讲我们从宏观上了解、认知东北,包括从流域文化,文明类型,东北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等方面,今天高荷红老师从具象角度解读东北重要的文化现象——“满族说部”。首先,高老师在谈到满族说部的研究方法上,是从宏观上人类口头传统的视角来研究;其次,我十分认同高荷红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到的满族说部第二次生命乃至N次生命。利用现下的方式留住满族说部不使其消亡,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保护方式。
我们满族说部研究学会,有三个目标:1.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传承方式是多样化的,我们希望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依旧以活态传承为主。2.满族说部的学科化,中国学术史有将文本转化为学科研究的先例,例如红楼梦“红学”。3.进行大量文本研究,满族说部传承不是孤立的现象,可以尝试从文化现象学,从民间文学等不同视角,不同学科领域促进满族说部研究。
互动嘉宾:邵丽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高荷红:
1.从文本分类角度研究,对满族说部进行整体性研究,总结一定规律。2.从传承人角度研究,着眼于当下,尝试多样化电子媒介的传承方式。3.从满族说部初具规模到发展完善时期,找之间的过渡性阶段做一个尝试研究。4.尝试全观诗学的研究方法。现在下满族说部研究着眼于听觉、视觉,其实还有触觉、味觉、嗅觉等全官感知,研究满族说部不能拘泥于文本口头,舞蹈、手游等多种艺术形式也可能是满族说部将来的,借助不同的方式焕发的新生命。
(左:安紫波 右:富育光)
互动嘉宾:安紫波(富育光先生的徒弟,满族说部传承人)
非常荣幸听到高荷红老师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我和富育光老师两人整理了多部满族说部的文本资料;并保留了许多音频和录像原始资料。整理满族说部的过程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会继续为满族说部研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满族说部的发展还需要研究学者们的大力推动。
致敬文化先驱者
底蕴深厚的黑土地,孕育北方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富育光先生作为满族说部的传承人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满族文化,感谢富育光先生对满族说部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并要向与富老师一样潜心钻研的文化工作者们致敬。
只要你愿意
探寻文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