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骗了我们几十年:陈胜、吴广原来并非贫苦农民
很多朋友在初中历史课上都学过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印象中,这两位农民领袖不仅公是出身贫寒,而且是很穷苦的奴隶级别的。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如果仔细推敲相关的史料,就会发现,我们都被课本误导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而且和别人聊人生时还说“苟富贵,无相忘”。这情景差不多就是你和同事闲扯淡,羡慕李嘉诚、马云等人多么有钱时,还来个互相激励:“等你有钱/当官时别忘了我啊!”但至于能不能有钱什么时候当官,说过也就忘了,根本也不当回事。但人家陈胜不一样,他是想了就要干的人,于是司马迁又有这样的记载:“二世元年七 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泰国当时的闾左住的是贫民,而闾右则是富人:“凡层以富为右,贫弱为左”。而陈胜吴广当时是“屯长”,这也表明了他们在秦国的社会地位。
《正韵》中说:“勒兵而守曰‘屯。‘”《陈胜传》也说:“人所聚曰屯,其为长,帅也。”意思就是说,当时的屯长属于军官,虽然级别不高,但按当时的任职要求,下等阶层的贫民是不可能当官的,因为屯长属于秦二十级爵位中的第五级爵位大夫,俸禄二百石,仅次于县尉。这样看来,陈胜不仅不是贫民,而且地位不低,有职位有俸禄,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按我们所理解的,如果陈胜真的是闾左的贫民的话,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呢?
同时,从《史记》中的一些细节描述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出陈胜吴广与其他贫民的身份差别。起义前,陈胜说:”公等遇雨......“这个”公“在古代如果是称呼自己的话,则是表示谦虚;如果称呼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尊敬。他还说:”藉弟令毋斩......“,意思是说,即便兄弟我下令不斩你们,你们的前途也很悲惨......从陈胜这话对众人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有地位,而且也有权势,其身份显然是高于其他劳苦大众的。
再一个就是,陈胜有冠还有字,而当时的贫民是不可能有这些的,汉高祖刘邦还在市井里混日子时就没有字。
从以上的梳理中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陈胜吴广不是贫民,其地位最低也是城邑的平民,甚至是有家产的富裕阶层,只是被派去领着九百名戍边的贫民干活而已。至于后来为何起义,那就不得而知了。但这也说明一点,我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二人身份的认定,还是尚需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