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破困局
□马 军
有句古训,大家很熟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序言的总结与概括。意思很明确:祸患往往不是凭空而来,更鲜有骤从天降,大多是潜滋暗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从而病入膏肓的。智慧和勇气这两大可贵的成功要件,却会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陷阱中沉迷、沉醉与沉沦。
显而易见,无论是做成一番青史流芳的宏图伟业,抑或是做一个成功的大写的“人”,以求无忝所生,就必须以慧眼灵心和钢铁意志,避开人生路上一座又一座温柔、甜蜜的陷阱。
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以防消磨大志。
北宋名臣范仲淹出生后不久,父亲即在徐州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生活过于糜烂,忍不住规劝了几句。可朱家兄弟脱口说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这件事对范仲淹的刺激很大,于是,他毅然辞别母亲,独自到应天府书院求学。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在此读书,看到范仲淹虽然穷得经常挨饿,但是却安于贫困,刻苦攻读,既同情又钦佩,就送给他一些钱来改善生活,可是,却被范仲淹直言谢绝。后来,此人又从家里带给他美酒和佳肴,范仲淹见其心诚,不忍拂其美意,就高兴地收下了。过了几天,此人再来,却发现这些好端端的饭菜都已发霉了,原来,范仲淹一点儿也没吃。范仲淹劝道:“不是不领你的情,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美食,以后还能安于平素的生活吗?”那位朋友随即怒意全消,心服口服。
始终保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靡之风盛行,而齐相晏婴却反其道而行之。平时,他只穿粗布衣服,有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时穿,并且一直穿了三十多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齐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晏婴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
当时,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齐景公提出要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也被晏婴婉拒。齐景公便趁他出使他国之际,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华的府第。晏婴回国后,马上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处,同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司马迁感慨道:“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永远保持一份定力,以防陷入泥潭。
盛唐名相狄仁杰,年轻时赴京赶考,路宿于一旅馆,夜深人静之时,狄仁杰仍然在灯下苦读,蓦然间,老板娘敲门而入,尽诉爱慕之意,恳求同赴巫山,以解寡居之身的长夜寂寞。老板娘貌美如花,确实魅力非凡,可惜,狄仁杰是个品德高尚、具有远大抱负与志向的国之栋梁,岂肯将平生所学弃如敝履而换一时之欢,遂郑重表示,见你如见至亲姐妹,没有一点邪念。况且一切美貌都是过眼云烟,早晚都是一副皮囊包裹的骷髅,哪儿还有什么欲望呢?老板娘听后,既羞愧又敬佩,红着脸退出狄仁杰的房间。
人非圣贤,谁无所好?但有所节制,不被其所累,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毕竟他们懂得,越是充满诱惑的东西越具有危险性,渔竿之下,一条条拼命挣扎的猎物就是痴于“所溺”才横在案板上的,特别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诱惑,则更为可怕,由于其小,以“忽微”之状出现,故不引人注目,因而也更容易丧失警惕,待玉山倾倒,祸患临头之时,则已无药可救,悔之莫及。因此,藏器于身,胸怀丘壑的智勇之士,又岂能不心生惕然,如履如临,以防被销魂蚀骨的“所溺”吞噬吧。真正的智勇之士,终归能突破各种考验,踏上坚强的求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