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古复古万古琴

修德进业

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
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流水 管平湖 - 百年经典

来源丨设计目录(ID:shejimulu)
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
儒家传统文化中,
琴居最首,
堪为儒家重器。
-
瑶琴
相传,伏羲见凤凰栖于梧桐,
引来百鸟朝凤而鸣,
便叩拜桐树后,
命人伐桐而归,
以做雅乐。
伏羲按33天之数,
将桐树截成三段。
他用手去叩试,
仔细分辩桐树的声音。
发现上段太清,
下段太浊,
唯有中间一段清浊相济。
就很高兴的取中段来用。
-
然后伏羲择良辰吉日,
按照:周天、四时八节、两仪、五行和五音,
制作出古琴初步的样子,
并按照自己所见到的百鸟朝凤的情景,
编《驾辩》,供上古之人弹唱。
后来,王母娘娘在天宫瑶池宴请天神,
调来伏羲所创的乐器现场弹奏。
众天神觉得乐器的声音好听,
造型独特,
根据其来历为其命名:“琴”
又是第一次在瑶池见到这样的新物件,
遂称:“瑶琴”
-
七弦琴
伏羲最初造琴,
只有一根弦,
长七尺二寸。
虞舜改为五弦;
文王囚于羑里,
思念其子伯邑考,
加一根弦,是为“文弦”;
武王伐纣,
加一根弦,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从取材到制作,
都暗含很多玄机,
也是上古时期,
部落族人的原始的先天智慧。
所以,直到今天,
文人们心中,
仍以“好琴音”为“好古心”
爱的就是琴的天真,
是真情流露,
心与自然相应之音。
-
爱琴如命
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他这样解释六一之名:
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爱琴如命,
家中专门请了一位琴师,
茶余饭后听琴自娱,
觉得可治百病。
他在送别友人杨志时,
专门“尽琴以别”
-
还有了一首诗《送杨志序》,
诗里说:
“吾常有幽忧之疾,
而闲居不能治也。
后学琴于孙友道滋,
受宫音数引,
久而乐之,
不知疾之在体也。”
琴声如药,可医疾病。
所以欧阳修奉劝友人,
无论多忙,
一定不要忘记弹琴。
-

○ 宋·赵佶《听琴图》(局部)

挂琴
对文人饮食起居描写详尽的《遵生八笺》
自然也少不了古琴。
不过,琴在高濂这里,
比较轻松,为的是一种趣味。
挂一张,或偶尔手指那么抚一下,
足可慰心神。
-
高濂说:
“惟知琴趣,贵得其真。“
琴像一位来自古代的朋友,
家中没有收藏古琴,
就是新琴,也一定要挂一张。
同时要懂得琴的真。
琴里面没有机心,
是语言和文字所不能及的心音,
有天地自然、宇宙清音。
-
知音
琴被儒家抬到了极高的地位,
嵇康做《琴赋》说: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后来又有了: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的更高要求。
宋徽宗《听琴图》,
和仇英《桃源仙境图》,
都是文人听琴的典范。
一人弹,两人听,三人对坐即成众。
琴不是表演的乐器,
没有知音,宁可不谈,
所以“伯牙断琴”。
-
琴中诗与情
嵇康赴刑前凑一曲《广陵散》,
不知一向主张:
“声音来自于自然本质,
与后天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的他,
在琴声里是,
否有生前最后的悲愤和不平?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
使得卓文君可以为之私奔。
后又不嫌其家徒四壁,
回娘家临邛当街开酒肆。
为的就是,
当初“人琴合一”般的情感。
也是: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唐代,有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的心意相通,得琴中真趣;
也有: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的随性天真。
两人在山茶花间对酌,
语言仍有不尽之意。
-
余兴未了,
何不借琴弹心。
宋代才子苏轼,更是:
“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蚹纹,
其上池铭云:“开元十年造,雅州灵关村。”
而且他还多次为琴歌填词,
更是做出了关于琴音背后的思考: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
潜心传统技艺传承古琴文化 ——访古琴斫琴师汤红伟
“琴棋书画”是自古至今中国褒扬有才艺人士所具备的重要门类。其中,琴指古琴,排在首位。足见琴作为乐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抱琴看鹤、琴剑飘零、琴心剑胆、琴歌酒赋、鸣琴而治……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是反映中国哲学、文学的镜子,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先秦时期,乐圣师旷在古吹台演奏《阳春》《白雪》;北宋时期,宋徽宗建“万琴堂”。琴在古代的巅峰时刻大多发生在开封。宋以降,琴文化日渐式微。

今逢盛世,百业兴旺,文艺繁盛,传统优秀文化越发得到重视。在此之际,琴文化在开封悄然兴起,而令人十分瞩目的是,一位有识之士爱琴如命,秉承家传,将制琴作为毕生事业,渐蜚声业内。

他就是汤氏古琴传人,制琴名家汤红伟。

调试琴弦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汤红伟,坚守着这块小小的阵地,创造美的东西,留存于世。他所期望的,就是尽己之力,让古琴斫制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添力。

汤老师全神贯注教学

学习古琴,收藏古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