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学校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22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就!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和主观题题型揽视

一、选择题

  一般思路:审题干→对照题肢→排除→择优

  ⑴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指向性和规定性;②审主体,明确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字词句。

  ⑵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的选项。

  ⑶排除:凡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就排除。若剩2个以上选项,则第二次排除即择优。

  ⑷择优:第一次排除后,对余下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最符合题目要求(题意、范围、主体)的留下。

  二、主观题

  1、一般思路:

  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⑴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⑵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⑶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不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A.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三、类型分解

  1、体现类: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大致有: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答。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政治方面如何做,一般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个角度回答,具体又可从党、国家、公民角度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作答。

  5、意义或影响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如果笼统说“影响”,一般要考虑“积极”、“消极”两方面。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经济意义

  A、国内:有利于:①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促进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⑤统筹区域发展,增强竞争力。⑥提高生产能力,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B、对外:有利于: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

  A、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a.国内活动:有利于:①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③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2)对外活动:①对我国的意义: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对党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②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②发扬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此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7、启示类:

  【题型特点】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如“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图表类: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9、案例评析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法律案例,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评析,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简要分析(评析)”等。

  【解题技巧】按照“判断表态”——“法律依据”——“材料分析”——“指出结果”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