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痛风药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脏、结缔组织中结晶析出,引起粒细胞浸润,关节局部炎症及产生疼痛。常用的药物有丙磺舒别嘌醇、秋水仙碱等,主要用于慢性痛风。
丙磺舒
丙磺舒可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可缓解和防止尿酸结晶的形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结晶的溶解,无抗炎、镇痛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痛风。此外还可竞争抑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故可增加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延长它们的作用时间。少数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治疗初期可出现痛风发作或加重,应大量饮水,并同服碳酸氢钠,防止形成尿结石。肾功能低下、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别嘌醇
别嘌醇和代谢产物别黄嘌呤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及痛风性肾病。不良反应较少,偶见皮疹、低热、腹痛、腹泻、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服药期间应多饮水,使尿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出。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能抑制急性痛风发作时粒细胞的浸润和吞噬功能,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抗炎、镇痛作用,可迅速使症状缓解。对慢性痛风和其他疼痛无效,对血中尿酸浓度和尿酸排泄无影响。此外还有抗恶性肿瘤作用。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法与用量
阿司匹林 口服,解热镇痛:每次0.3~0.6g每日3次,饭后服。抗风湿:每日3~5g,分3~4次服,症状控制后减量。预防血栓形成:每日1次,每次50150mg
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每次0.3-0.6g,每日3~4次。
保泰松 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饭后服。1周后递减,维持量每日0.1~0.2g,每日1次。
吲哚美辛 口服每次25~50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可逐渐增至每日100~150mg、分34次服用。直肠给药,每次50mg,每日50~100mg,10日为1疗程。
舒林酸 口服,每次150~200mg,每日2次。
双氯芬酸 口服,每次75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深部),每次50mg,每日1次
氯芬那酸 口服,每次0.2~0.4g,每日3次。
布洛芬 口服,每次0.2~0.4g,每日3次,饭后服。
萘普生 口服,每次0.2~0.5g,每日2~3次。
罗昔康 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早餐后服。
美洛昔康 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进食时服用
尼美舒利 口服,每次100mg,每日2次,饭后服。
塞来昔布 口服,骨关节炎:每日200mg1次或分2次服;类风湿性关节炎:100~200mg,每日2次。
罗非昔布 口服,每次12.5~25mg,每日1次。
丙磺舒 口服,开始每次0.5g,每日2次1周后可增加至每次1g
别嘌醇 口服,每次0.1g,每日3次,待血尿酸下降后酌情减量。
秋水仙碱 口服,痛风急性发作期:首次口服剂量1mg,以后每2h服0.5mg,直到关节症状缓解,出现消化道症状或24h内总量达6mg后改为维持量0.5~1mg,每日2~3次,10~14d为1疗程。预防痛风:每次0.5mg,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