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镇700多年历史老村的故事
古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之说。可见古时的这里、那里并不大,与现代的村规模小得多!700多年前(1277年)原住新会石头里的进士陈从善驾船经崖门进入斗山河到了上阁山,观察到这里有潮涨潮落的自然环境,鱼蝦丰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于是回石头里携带老婆及儿子陈梦麟等迁徙至离亨美里不远处的东山里定居开族,从此陈从善后裔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三十多世代,后裔尊称他为一世初迁祖。
以上图为墩头村现今村貌
二世陈梦麟与父亲在东山里定居后开垦咸围,拓荒造田,耕作种植,渔作捕捞,开辟道路,过着富足的生活。
三世陈有志是陈梦麟的单传儿子,自幼聪颖,朝廷封其官位提领,官阶七品,大概相当于现时的处级干部吧!族人尊称其为提领公,提领公生有三个儿子:
陈七一、陈七二、陈七三。
其时陈家已拥有税田四十余顷,永年二年某日驾船前住沙栏菩提山收租,不幸遇上台风,船身翻倾,陈七二、陈七三溺水身亡,唯存陈七一,有称三代单传。
由北向南方向航拍墩头村
由南向北方向航拍墩头村
山颈圩、墩头华侨中学
2019年12月拍摄
东西方向航拍墩头村
由陈从善同宗同源而出的后裔开枝散叶,村落分布在阳江、顺德、新会、开平、下川岛、广海、冲蒌等地,在斗山镇除三江村委会的陈姓外基本上都是陈从善之后裔;在政商界、文艺界、武术界等不乏功名显赫的后世子子孙孙,如:陈遇夫、陈宜禧、陈章甫、陈卓平、陈觉生、陈克夫等,当下有陈策文、陈卫平、陈家樑、陈求昌、陈锡儒、陈锡祥、陈景文、陈鸿燕等等,子孙后裔尊称陈从善为太祖,太祖祠堂坐落于墩头村,名“从善陈公祠”,估算已是数百年的古建筑,为三进式结构,面积宽大,四周空旷,它是陈家后裔共同拜奉太祖和祭祀的场所,是陈家的圣殿,是本宗族议事的中心,是本族裔凝聚力量的源头,它记录着陈家的辉煌与传统,它是陈家悠久历史沉淀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年代的发展,后代的迁徙,各公各房祠堂的建立,太祖祠堂已渐渐冷清,特别是近几十年因空置使用,无人看管,风雨侵蚀,年久失修,杂草丛生,而今已成危房,命运垂殆。太祖后裔在各村建立各世的祠堂有几十所之多,在墩头就原有十四所,也因多年空置不使用,部分坍塌,部分已拆除。今天如将这几十所祠堂修缮必然有难度,也不实在,但若发动太祖后裔,聚集万众之力将“从善陈公祠”修缮,将各世褚位公神位归聚一堂,集中拜奉,专人看管,我想必然功成事立,对继承祖先功德,发挥优良传统,弘扬祖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励志后人,重现古祠辉煌,是功在千秋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事!
以上图为建于墩头村的
一世祖太祖从善陈公祠
以上图为建于墩头村
二十一世祖朝聘陈公祠
以上图为建于墩头村的
十四世祖周瑞陈公祠
附记:宋代谏议大夫陈凤台受广东陈姓人尊为始祖,他的七个儿子陈谟、陈宣、陈英、陈凯、陈润、陈图、陈仁分居在广东各地,“七子留芳”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中四子于台山都有后裔,陈从善是二子陈宣的第五世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