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直播问答——教你如何将内家拳的修炼生活化
本次直播除了介绍一些书的内容特点之外,还承诺要回答一些同好所关心的,关于内家拳练习的问题。
我们在网上征集了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除了一些不适合现在介绍的问题,和已有安排的问题外。大家的关注点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内家的饮食起居习惯?日常行走坐卧应该如何去做?
2、传统武术在健身方面如何走出一条不失传统传承方式又能大众接受的路来?
3、对于练功生活化有什么建议,比如说太极拳?
4、怎么恢复元气?
我归纳总结了一下,上述问题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将内家拳生活化”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的。
我理解这些朋友的意思:
首先,如何脱离内家拳各种固有功法的束缚(如需要专门的大块的时间),将练功生活化;随时随地就能练功,随时都能享受内家拳功法带来的好处。
要达成这点,则需要将内家拳的某些通用法则由浩若烟海的功法中提炼出来,转而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其次,将内家拳中一些不那么为人容易接受的功法(如难度太大,或者是难以理解,或者是不那么美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潮流等等),转变为能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功法,更能符合现代人的锻炼需求。如强身健体,健身塑形。而不是强化内家拳格斗所需的功力。
最后,最为大众所需求的,要能够解决亚健康问题,固本培元。
这些,应该是最为大家所看重的内家拳的功用。是最符合多数人的需要。
那么,内家拳能做到这些么,满足大家的这种需求?
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倒也不是太难。
难,是难在对理论的提炼,对功法的筛检整理。简单呢,是达到大家的这种需求,并不需要太高的标准,反而需要将很多锻炼标准降低。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因时间所限,这个话题又有些大,这里就不详细具体展开说了。后面我们可以整理一些理论、方法和功法给大家,逐步公布出来。
或者专门写本书介绍给大家也并无不可。
这里先就一些基本原则和思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怎么将内家拳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
说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内家拳修炼的主旨,无非就是“松静自然”几个字。
内家拳对人体的主要要求,也不过是身形中正,放松自然而已。
这二者听起来都很浅显,很简单。
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我们知道,内家拳要做到这些,都是依靠特定的功法的,修炼这些功法,也需要特定的时间,并且是专门修炼的。
将这样的专门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么?
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就是将内家拳生活化了吗?
确实,每个人其实都能做到这点,但并不见得会很容易。
但万事开头难,只要大家努力迈出第一步,日后习惯成自然,自然就会达成。
因为本来,内家拳也讲究练功生活化。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体认掌握,我们不妨借鉴下佛家修行所谈的“行止坐卧四威仪”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做到这些。内家拳则是说行止坐卧不离拳意。
有的人一谈内家拳生活化,或者是练功生活化,总是想说,我干活时怎么怎么融入练功,或者是工作时怎么结合练功。你要是一开始就这样想,那就错了。
因为无论工作还是练功,都讲究个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只有专心,才能取得效果。
更别说内家拳还要求心静。所以,你想马上就把功法跟工作生活联系起来,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会互相影响的。
所以,内家拳生活化第一步,绝非是在工作、干活时练功。
从心态角度讲,本身这个出发点就有点功利浮躁了。这不符合内家拳要旨。
我们练功的生活化,是要从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入手。是用内家拳的要求,去规范最基本的生活活动。
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可以概括为行、止、坐、卧四种活动。或者说是四种状态。
将自身这四种状态,与内家拳的要求相合,就是内家拳练功的生活化。
也就是说,在这四种状态时,做到内家拳的要求,就是内家拳练功的生活化。
因为内家拳的效果,本质上就是营造出一种正确合理的身体状态,就能收到有益身心的作用。所谓“形正则气顺,势正则力顺”。从这点来说,只要行走坐卧符合内家拳的要求,即能收到生活化练功的效果。
那么内家拳的要求是什么?刚才我们说了,无非就是“松静自然”几个字。
这几个字可以拆解为:松、静、自然。
松,即是身松,静就是心静。自然,就是各种动作行动,要自然而然,不要努力努气,劳心费力。
内家拳对人体要求,是身形中正,放松自然。
也就是要做到身体姿势端正。身体要放松。不要僵硬、紧张。
这些要求是要体现在行止坐卧四个方面的。我们一一道来:
行
步态安详,放松。首先身姿要端正(这是定身),目光平视(此是安神),动作不急不缓(此是安心,不急躁,也不松懈)。毛主席的诗说得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是这个状态。可以注意下,走路时脚掌擦地平移,后不揭蹄,前不亮掌。就又有一番锻炼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心思安定,不要胡思乱想,尽量做到心无杂念。
止,即是站定,站立。
站立之时,头颈不偏不倚,身躯挺直,安稳而立,不可歪斜或抖动;
这个不必非要摆出个桩姿来。但基本上,身体中正,脊椎正直,骨盆放平,身体自然放松就好。
关键是这个态。自然态。
行有余力的,还可以注意下一些桩功的要求,涵胸拔背,松腰沉胯,松肩沉肘,挑顶竖项。这些,有这个形出来,就能有益身体。
基本原则就是放松身体,然后让身体骨骼肌肉,内脏各安其位,脉络通畅,就是对身体的保养。
坐
现代社会,大家坐的情况很多,这点值得重点说说。
不正确的坐姿,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尤其诸多上班族,留心一下,经常看到他们弯腰驼背地坐着工作。时间久了,各种现代病也就出来了,这多是不正确的坐姿引起的。
所以,因为大家坐着的时候,在工作的情况多,时间又长,坐的练功方法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健式的方法,也就是尽量不会引起疾病的坐法。另一种,才是可以用来练功的做法。
在保健式的练功方法语境下,我们需要注意三个要点:
1. 注意姿态端正,身体躯干挺拔,这样才不会造成内脏受到挤压。内脏是悬挂在体腔内部的,身子猥琐(弓腰驼背),就会造成内脏挤压。
2. 骨盆需要端正,这样身姿首先不会歪曲,另外不会造成腰背痛。腰背疼痛大多是在坐姿时,腰背的肌肉为了维持姿势过度运用的结果。正确坐姿首先要注意是骨盆承重。
3. 坐姿状态下,下半身肌肉大多处于不工作状态,或者说是闭塞状态更确切,这也是为何久坐后腿部会有不适的感觉得原因。这点也是要注意调整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三个弊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身姿端正,这是必须的。脊椎要正直,骨盆要放平。
骨盆这点不容易做到,得专门注意一下。
有个调整的方法。
首先要在站姿下调整身体,因为站姿身体调整相对比较好把握住身姿的端正。身姿端正可以用自己头顶的百会穴,和下身的会阴穴连成一条直线,重心则均匀的放在整个脚掌上,身姿正直。全身放松下。
这时身体状态是比较好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以骨关节为轴,身体向前俯身,类似鞠躬的姿态,这时就能突出自己的坐骨,自己用手摸下臀部下部,感觉到凸起的就是。然后以这个姿势慢慢的坐下,让体重大多落在坐骨上。然后身体直立起来,坐好就是。
这时身体再放松一下,两腿自然松垂就好了。姿势正确后,会感觉到腿和身体是贯通的,而不是隔绝了腿部的感觉的。
另外注意,最好选比较硬的椅子,而不是用柔软的椅子。或者是比较厚的椅子垫。
另外一个,就是练功的坐法。这个,大家基本都听说过一些,就是单盘,双盘,散盘的坐法。
这个就是正规练功了。如果没有杂事的时候,可以以这个姿势坐一会。
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坐。
最佳坐姿一般就是单盘、双盘和散盘这些,因为这种坐姿能给身体提供比较好的支撑,能满足身体端正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支持身体放松。
以下引南怀瑾先生谈的一些打坐要求:
“背脊自然直立,两肩保持平稳(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压力)。头正颚收。两眼半敛(即两眼半开半闭,如开眼容易定就开眼,但不可全开,要带收敛的意味,如闭眼容易定的话,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
人体内的腑脏器官,都是挂附于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时,背脊弯曲不正,五脏不能保持自然舒畅,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竖直脊梁,使腑脏的气脉舒泰。如果肋骨压垂,也会影响肺部收缩.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胸部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扩张。
打坐时松解衣物的束缚,可以使身体安适;常常面带笑容,可使精神愉快,这些条件对于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
佛家打坐要求引文:“跏趺宴坐时,应摄心专注,身心安稳不动。「身要放松,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不得紧张。」切勿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当端肃威仪,息缘绝虑,观照自心,谛观实相,如法而坐。”
卧
卧,一般都是休息态。休息的方法姿势有两种。
一种是修行人用的,称为吉祥卧。这个大家有心可以搜索下。有不少资料可查。
佛家卧姿要求引文:“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若睡眠时,当右胁而卧,以右手曲肱为枕,左手平舒于腿,双腿微弓,两足相叠,名为吉祥卧,亦名狮子卧法。右胁而卧,于诸卧姿中,最为有益,能令身得安稳,心不动乱。”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推荐过的,知乎专栏里有的,丹田呼吸法的方法。这个也可以在仰卧时练习,也是有益身心的。
还有就是卧桩。
卧桩就是桩功里最简单的方法了。
基本原则就是身体平摊,身心中正,心无杂念,澄心静虑,全身放松就可以。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好。
尤其是身正心静。
这个练时睡着了也无妨。
(其实道家或者传统养生术里也有很多行止坐卧态下的养生和练功心法和功法,限于条件,就不一一谈了。有机会大家再一起研究讨论。)
总之,行止坐卧生活化练功,重点就是保持身心中正,身心放松。做到这两点,就可达到目的。
如能时时注意此四种状态下,自己能符合内家拳要求,就能逐步的将生活练功化了。也就能做到时时在练功。最少,有益身心健康的效果是必然会有的。
刘杨,河北派形意启蒙,后学习孙氏内家三拳,师承孙存周老先生弟子张烈先生。又习李旭州——张贵良一脉宋氏形意拳,师从吴炳文先生,同时受师叔魏春先生指导。后又得咏春隐士传授咏春拳法和心法。
南派拳法还曾学习白鹤拳棍,师从罗战军先生;鬼脚拳,师从罗战军先生和“根哥”。又得臧学范老先生一脉传人李世义老师指点梁派八卦。
其余涉猎意拳、吴氏八极。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