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酿千韵皆需境——写诗一点体会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笔酿千韵皆需境

——写诗一点体会

三月谢了,四月继续盛开。一霎清明雨,濛濛地,将楼下的几棵杏树,全都唤醒。仿佛是一夜之间,团团香雪,层层叠叠地覆盖在枝杈上,满树玉砌般开出洁白的花朵。每当这时,总会想起宋代陆游的一句名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多美的意境呀!夜晚,在小楼里,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想象着明朝杏花全都开放,深巷里,便有卖花的姑娘,提着装满湿漉漉杏花的篮子,沿街叫卖。一切那么美好和诗意……环境,心境,相互映衬,让诗句滋生出灿烂的春晖来。仿佛这场杏花雨,就淋湿在自己的心里,那杏花就盛开在自己的眼前。不得不佩服,大诗人陆游的想象力丰富,更有他锤字炼句功夫的了得。

由陆游这句名诗的境,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想想汗颜——提笔写诗,断断续续也有十年的光景了。既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须茎”的艰辛,又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幸福。有人说,中国的格律诗,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想玩好它,不易。但真正玩好,一定有趣。毕竟格律诗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但无论怎么写,一定要把握住“境”。看过这样一句话,“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來。

一、置身物境,启迪心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四季的风光,总是多姿多彩。自然万物,皆可入笔下,酿起千韵。但一定要靠近它,感受它,与它来一场心灵的私语。人与物都一样,最难得是“懂得”二字。一旦懂得,连语言都显多余,一个眼神足矣,一阵霜风掠过脸颊即可。懂得之后,这些事物与人物,方可在你的笔下复活,并泛出温暖的光泽。写诗,不是照着格律填字,而是一场酿造。如同蓄谋已久的爱恋与谋划。先懂得,再让这些人与物,在你的笔下复活,进而有光,有精彩,酿造出非凡来。李白一生,游遍祖国山川,所以存留那么多浪漫的诗句;杜甫中年(45岁到48岁)时期,经历大唐的安史之乱,所以他的诗句忧国忧民。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置身于物境,方有真情实感。但不可能每首诗,都非凡,包括古代那些大诗人。能有一句能流传千古,已是真正的高手。

记得有一期,我们诗词会员创作室的主题,是“中医学”。真是难坏了我,根本不懂中医,如何去写。但没有办法,只有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去了解中医学,包括中医治病理论和著作和那些名医的故事。有了这些物境,再动笔吟诵,不觉得苦涩,因为中医学的境,已经揽在心里。

二、沉淀心境,超越物境。

著名诗人何鹤,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笔端欲作惊人句,心底先陈十万峰”。“何鹤七绝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真、语淡、意深。”很喜欢他的一首诗《搬家》:“芳邻挥手笑春风,我在花明柳暗中。此去难言身是客,乔迁不过换房东。”搬家,在生活中而言,最平常不过,但在何鹤的笔下,却如春风般多情多趣,意味深长。这里起句和承句,分别用典。一句是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另一句是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何老师用典,随手拈来,可以看出他的诗词底蕴,是多么的深厚。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欲酿诗境,先沉淀心境。让自己有丰厚的诗词底蕴,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诗词来,这就是何老师所说的,“心底先沉十万峰”。多读,多背,多赏,多品,这是一个诗词爱好者,最基本的沉淀。自己的枕边,有两本书,百读不厌:一本是《唐诗鉴赏》,另一本是《宋词鉴赏》,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翻阅。遇到自己喜欢的诗词,还要摘抄下来,方便赏读。如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诗,百读不厌,怎么读怎么喜欢。并且每次读,总会有新意滋生,如春风拂面,心底畅然美好。好的诗,带给众人的,就是这种美好和难忘吧。与君初相逢,犹如故人归。

多读多品,在唐诗宋词的春风里,找到自己的那片心田,然后先植出一片绿意,再绽放出百花来。到时,春风满园关不住,自有人喜欢,闻香而来。先悦己,进而悦人。

作者/一阕清词

本栏编辑/海底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