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是谁?苏轼说是个老大妈,杜甫不干了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 ◆

来源 | 杜甫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七绝,此为其六,也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题“江畔”,实际上不是江,当年杜甫在成都草堂而居,家门前就是浣花溪,这里的江实则指浣花溪。不得不感叹,老杜当年穷得响叮当,只能在这里搭个草庐被迫居住,如今浣花溪畔住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作为一个成都人,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住得离杜甫更近一点,一看房价,告辞!

扯远了,我们说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到底是谁,你若这么问就有点难为我了,根据诗意推断的话,大概率黄四娘是杜甫在浣花溪畔的邻居,但是这个回答你肯定不会满意的,所以我考据了一番。

01

黄四娘

古人的称呼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古人叫阿爷,其实可能是叫的爹,如《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妈妈也不一定都是称为娘,如唐朝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舅姑其实就是爹娘,或者说是公公婆婆。

称呼变来变去,也是麻烦,可以确定的是黄四娘肯定不是黄四妈,她到底是谁,我们按照从后往前的时间顺序,大致推测一下:

近代

据汉学伟人萧涤非先生考:“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可见称女人为娘,在唐朝是带有褒义的,现代汉语中,娘也有指年轻妇女的意思。

清代

清朝人浦起龙著《读杜心解》,他认为黄四娘是伎人,理由是“戏蝶”、“娇莺”这些略显轻浮的字眼,但值得注意的是,唐宋的所谓伎人、歌妓一类的职业,那是真正的多才多艺,能让一干著名诗人为之疯狂的,跟后世那种躺下就来的妓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浦起龙先生认为“戏蝶”、“娇莺”是轻浮的行为,所以将黄四娘与伎人挂钩,这可能是受时代思想的影响,在唐宋朝相对包容开放的时代,“戏蝶”、“娇莺”算不上大逆不道,李清照还荡秋千,香汗淋漓,被客人看见了呢,这都不叫事儿。

元代

再往前,元朝有一折杂剧叫《折桂令·七夕赠歌者》,他先提到了一个叫崔徽的唐朝歌姬,写她如何淡妆浓抹,衣着鲜丽,明艳动人,然后又写黄四娘,是一个卖酒姑娘,虽然不如崔徽那般打扮光鲜,却也十分美丽漂亮。

你看,两个身份、家境不一样的女人,却各有各的美,这出剧中的黄四娘大概只是借用了一下杜甫的称呼,跟杜甫诗中的黄四娘没多大关系,只是一个本本分分的酒店老板娘,反而觉得有些向卓文君女士致敬的意思。

另,元朝剧作家张可久有《山坡羊》也提了一嘴:“妆,黄四娘。狂,白侍郎。”大致与前面《折桂令》差不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宋代

来到宋朝,苏大胡子先生被贬儋州,作了一首诗,光诗题就很可怕,不信你品:《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

诗题其实就是一段小序,苏东坡先生被贬后老爱写一些骇人听闻的诗,当年刚被贬黄州,也写了一首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的诗。

真是噩梦。

又扯远了,说回《正月二十六日》这首诗,其中有句: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诗题中也说了,这位林氏老妈妈年轻的时候就守寡,独居已经三十年了,主人白发,说明有些老了,穿青裙,说明生活比较朴素,重点在下一句“子美诗中黄四娘”,子瞻同学认为,子美笔下的黄四娘,约摸就是林妈妈这样婶儿的女人。

02

黄四娘家花满蹊

从北宋到近代,这几种说法可以说是,互不相干!

我认为,苏轼的想象肯定是不对的,黄四娘绝不会是一个至少四十岁以上的女人,她应该是一个年轻女孩子,而且还未嫁人,古代女人冠夫姓,若嫁人了应该称X氏,像苏轼写的林氏,林是夫家姓氏。苏轼之所以这样写,大概率是因为恰巧林氏妈妈家里的环境和黄四娘家一样,都有繁花盛开。苏轼笔下的黄四娘,不是对人,而是对环境。

有人说,清朝浦起龙的考证有道理,根据古代社会的男女守则,杜甫怎么能轻易进到一个女孩子家里赏花呢,而且一个女孩子拿来那么丰厚的家底,独门独栋的别墅,还有花园,开满了千朵万朵鲜花,所以黄四娘的身份一定比较特殊,是歌姬的概率比较大。

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人杜甫明明白白说了是“江畔”,那肯定是江畔开满了鲜花,而非黄四娘一家有花,只不过正好黄四娘家的花培育的比较好,绽放得格外热烈罢了。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黄四娘就是普通的邻家姑娘,她运气好,在杜甫诗中留下了一个倩影,仅此而已。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