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鉴诗会 明月何多情
01
一年一度的唐人中秋鉴诗会,即将开场。
但见虚浮半空的望月台上,诗人们陆续乘风而至,好不热闹。
哎呀呀,诗仙哥哥,想煞子美也!最近屡番到你仙府探访而不得,又去哪里遨游了?
见李白云端降落,自携佳酿,杜甫一个箭步迎上,结结实实地给了偶像一个熊抱。
摩诘,你闭关礼佛日久,也该出门散散心了,今日会后,与我同去襄阳小住,共游山水如何?
孟浩然在人群中觅到背缚古琴的王维,亲切地牵起了手。
哎,乐天,事隔千年,莺莺终于回应我的祝福短信了,你呢,有湘灵的消息没?
元稹和白居易这一对中唐八卦小能手,一碰面就开始窃窃私语……
不多时,有唐一代,凡仍有诗名流传世间者,悉数到场。
众人于望月台上,分列两行,相对而坐;身前各设一玲珑案几,上置琼浆玉露、珍果佳肴。
02
见人齐物备,杜甫款步出席,行至上首的一扇山水屏风前,微微扬手,屏风上的画作便即缓缓隐去,现出五个苍劲大字:
文章千古事。
嘿,眼见诗圣亮出了平生的创作宗旨,众人均收住话头,静待诗会开场。
果不其然,但见杜甫转身行礼,朗声道:
诸位诗友,今宵轮到不才在下担任诗会司仪,心拙口笨,不当之处,还请多为包涵。
话说咱们这中秋鉴诗会,到今日已是第1113期了,大家依然热情不减,可见天宫事闲,诸位多暇……
话到此处,众人皆笑。
稍做停顿,杜甫抬手指月:
众所周知,中秋的主角,乃是咱们头顶之明月。
年年我等中秋聚首,都少不了探析以“月”为题之诗。全唐诗近50000首,写月的有5000余篇,看样子,咱们的中秋诗会还能再撑4000多年……
众人闻此,个个俯仰大笑。
杜甫亦笑曰:
中秋的主角虽为明月,但内涵却是借月寓意思念与团圆。
故在下提议,今日之鉴诗会,不妨谈谈,咱们唐人300年间的望月思亲诗,哪首最慰诸君之心,如何?
众人听罢,齐声叫好。
杜甫补充道:
规则呢,只有一个,提名之诗,须是他人之作。
众人又是叠声响应:
妙极,妙极!
声歇后,却齐齐将目光望向了已然自在豪饮的李白。
此时,圆月渐升,空中偶有彩凤翔集,青鸾高鸣;望月台上清辉一片,明如白昼,台下则云海翻腾,人寰依稀。
03
众人之状,杜甫尽收眼底,于是转向李白道:
太白兄,论到望月赋诗,不止我唐一代,放大到整个古代诗歌史中,你也是独擅胜场。大家都想先听听你的高见呢!
众人一阵喧哗附和。
的确,作为公认的月亮代言人,从“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现存诗歌中有300多首提到月亮,占其全集三分之一。连当年离世,都是抱月而终。
这位终生视月亮为知心挚友的唐诗头牌,自身作品外,最欣赏的“月亮诗”会是哪一首?
这可太吊人胃口了。
众人瞩目中,李白淡定地饮完杯中之酒。
而后,环顾四周,将目光定在了风度从容的开元名相张九龄身上:
若说借月寄情,张宰相的《望月怀远》,可谓深得我心。
语毕,只见诗仙一个响指,杜甫身侧的屏风上,“文章千古事”五字渐次隐去,《望月怀远》一诗逐句浮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见此,拱手致意:
诗仙谬爱了。
李白朗然一笑:
前辈何必过谦,你我生前虽少有交集,但阁下此篇大作,李白却当真喜爱的紧。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高洁旷远;“天涯共此时”则不仅由景入情,浑如天成,还让普天下人均油然而生一份情思涌动的参与之:
不管身在何处,人人共赏一轮明月,何其动人。
君看人间之中秋晚会,哪次不是以此联开场,以我四川老乡苏子瞻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尾……
说起来,我还真颇有几分嫉妒之情啊!
众人闻此,均被李白孩童般毫无机心的话语逗笑,孟浩然接过话茬道:
我与太白心有灵犀,也极爱张丞相此诗。
试为之浅析第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此联中的“情人”,今之世人多理解为身陷爱恋之人,其实,只做此解,便狭隘了。
依在下之见,此之“情人”,可指天下一切有情之人。
我读此诗,心中有人可念,不管念的是爱人、还是亲朋挚友,我便也是诗中那个怨遥夜、起相思的“情人”呐。
对此,张九龄微笑颔首,表示赞同。
孟浩然身旁的王维接着道:
此句三、四联,讲思念之深。
灭烛依然无眠,满室清辉,惹人怜爱。
不禁披衣再至院中,露水慢慢凝聚,不仅打湿衣服,更让心中的思念随之滋长——
多想将皎洁的月光捧起,送给心中想念的人儿啊!可惜做不到,于是只能回屋入眠,期待与所思之人梦中相会……
结语情思细腻,有感怀但不见忧愁,有相思却未显悲戚,如此温情甜蜜的思念,真是给人以情感和美的双重享受啊!
王维语罢,张九龄已神思悠然,许是忆起了当年月下所念之人。
04
此时,明月渐高,望月台上清风徐徐,仙桂飘香,人人心旷神怡。
杜甫再起话头:
接下来,哪一位再抒高见?
不想大家却众口一辞:
“自然是诗圣接龙啊!”
“正是,正是!”
杜甫笑笑,并不推却。片刻后,将目光深情地投向李白:
我提名太白兄的《子夜吴歌·秋歌》。
此语一出,屏风上的字迹,悄然变幻: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杜甫的神色,渐显肃穆:
世人均道我忧国忧民,尊我一声诗圣。
提起我太白兄,人人皆爱其浪漫飘逸的仙人范儿。殊不知,我太白兄对国家、对人民,也同样爱得深沉啊!
此诗,即是明证。
天宝八载,我唐攻取吐蕃石堡城,士卒死者数万;天宝十载,杨国忠发动南诏战争,士卒亦伤亡惨重,以致“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对这些漠视将士生命的黩武之战,我太白兄是坚决反对的。
此诗可说是集中体现了我诗仙哥哥对家国时局的忧思、对百姓生命的尊重,以及内心深厚的悲悯情怀……
听到此处的李白,一改平日的桀骜之状,眼里现出“还是子美懂我”的温柔神色。
其他一众诗人,深以为然的同时,亦不禁感叹:
诗圣对诗仙,果是天上人间皆真爱!人生得此知己,夫复何求也!
一向与李白惺惺相惜的王昌龄,接棒评诗:
长安城中,秋月之下,千家万户的征妇深夜捣衣(将坚硬的麻布捣软),为边关丈夫筹备冬装,秋风吹得掉落叶,却吹不尽征妇们的思念。
全诗从征妇视角出发,秋月、秋声、秋风与秋思桀交互交织,层层递进,传达出千家万户的“玉关情”……
紧接着,又见韩愈道:
少伯前辈(王昌龄字少伯)所言极是,此诗起句宏大,抒情则柔婉细腻,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透出真情挚意。
结语“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即道出了征妇心声,也是太白前辈之祈愿。读罢深觉言已毕而情未止,心弦久久为之颤动啊!
李白抬眼看了下这位中唐后辈,想起自己与韩愈叔父(韩云卿)生前之交情,不禁对其生出亲切之情:
退之,隔日到我仙府,给太白叔讲讲你的古文之道。
韩愈一时大喜:
退之求之不得,谨遵教诲!
05
眼见诗仙诗圣都已亮出底牌,白居易接龙道:
晚辈唐突,想代表我们中唐新乐府小分队,提名诗圣前辈的《月夜》。
元稹、张籍、王建、李绅闻之,均麻溜儿附议。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着屏风上诗作渐显,想到此是因思念妻子而作,杜甫脸泛微红。
只听白居易又道:
想必大家均知,此诗乃是诗圣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窃以为,要想真正领略此诗动人之处,必先要了解此诗背后之情景。
语罢,屏风上的诗篇隐去,756年的影像浮现:
先是几个快闪镜头——年初,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陷落。
画面中的杜甫与妻子杨氏,拖儿带女,夹杂在难民中向北逃亡。
深夜途经荒山,一家人饥渴难耐,又怕虎狼来袭: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小女儿饿到吃咬杜甫的手,怕闹声招来野兽,杜甫不得不捂起她的嘴巴,还不懂事的小女儿却因此更加吵嚷。小儿子已略微懂事,摘来几个李子安抚妹妹……
就这样饥吃野果,夜宿荒山,一家人历经艰辛,终于抵达战祸未及的鄜州(今陕西富县),暂且安定下来。
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
消息传来,心系朝廷的杜甫从鄜州只身奔灵武,却在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沦陷中的长安。
八月,杜甫被禁长安,望月思家,乃作此诗……
屏风上的画面,就此定格在杜甫眼含热泪、望月赋诗的一刻。
白居易接着道:
诗歌背景已做交代,晚辈斗胆评析一二。
此诗题为“月夜”,诗圣当时被禁长安,看到的自然是长安月,而非鄜州月。
但其不写自己在长安月下牵挂妻儿之状,而是将诗从对面写来,想象身在鄜州的妻子如何望月思夫。
此处,历来被各代诗评家赞叹构思新奇。其实,依在下愚见,诗圣如此下笔,绝非凭技巧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发乎真情。
比起自己被禁长安、危险重重的处境,诗圣更焦心的,是妻子如何为自己音信断绝、生死未卜而愁肠百结。
那一刻,诗圣的心中没有自己,他第一想到的、心疼的、担忧的,是妻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如此下笔,非是构思之妙,实属情之所至,不可遏制啊!
从当年画面重现的那刻起,杜甫就一直在克制情绪,听到这里,终于禁不住热泪潸潸,默默侧转了身子。
骨灰级杜粉张籍见状,一溜烟跑上去,为偶像递上纸巾拭泪。
06
待得杜甫情绪稍定,晚唐翘楚李商隐起身道:
今夜鉴诗已过三篇,一则望月所思之对象,可代入一切可思可念之人;二是女子月下思君,三为丈夫月夜牵挂妻子,恰恰还缺一首思念手足骨肉之作。
故此,晚辈提名乐天前辈的《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此作在诗题之后,尚有一行自注: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结合注语,诗意已十分明了:
乐天前辈早年之成长,饱经地方藩镇割据之苦,为避战火而致手足分散,因此便有了这五地望月、共生乡愁之作。
杜甫听罢,悠悠一叹:
也是安史之乱的遗祸啊!
听李商隐提名好友之诗,元稹则感慨连连:
说起望月思念手足之作,乐天此作与诗圣的《月夜忆舍弟》,可谓个中双璧。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难得的是,明知前有高山,乐天却仍能勇于下笔,虽句句白描,用语平易,却情蕴深致,触动人心,殊不简单啊!
元稹此言,可谓不偏不倚,出语公正,大家亦即纷纷评点附和……
07
明月越升越高。
随着第一梯队的大咖们高见已抒,其余诗人们压力大减,纷纷活跃起来:
有人赞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有人称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挂长城”意在言外,画面感强;
有人认为李益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中唐最好的边塞思乡诗……
就这样你来我往,诗海徜徉,直至月到中天,子时将近,杜甫才起身作结束语:
诸位诗友,虽大家诗兴仍浓,然夜色已深,诗会不得不落下帷幕了。
最后的时刻,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心中所感:
曾经,当我们思念远方之人,会把祝福写成诗,托付给头顶的月亮。
因为“隔千里兮共明月”,月亮打破了我们与亲朋爱侣间的物理隔绝,是彼此思念的联结。
如今,千年已过,人间中秋,仍以明月寄相思。
可以说,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轮中国月亮——她是每个家庭幸福平安的小愿望,是国泰民安的大力量。
如同我等今日所鉴之诗,虽字字相异,然内在情感相通,传达之心愿更高度一致,即都在祈盼:
家国共平安,月圆人亦圆。
话到此处,杜甫动情道:
天上人间,共此一轮明月。
如今我等虽已在无忧之境,却不可忘却,人间仍多疾苦。
譬如今载,疫情席卷,世界割裂,在这个特殊年份的中秋节,人们对国家的安定强大和亲人的团聚平安,该有何等之期盼!
故此,我提议,诗会的最后,让我们下望人寰,与人间平安的守护者中国平安一起,为九州大地,送上平安祝福!
诗圣话音甫歇,屏风上即刻影像浮动:
影像的最末,是一轮光洁圆满、抚慰人心的明月。
随后,画面淡去,一段隽永的中秋祝福语,以飘逸俊秀的行书体挥洒于屏风之上:
值此2020年10月1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同庆,中国平安将“家家有平安,家国共平安”的祝愿,托付给这轮圆满的中国月亮,愿给你长相陪伴的安心,阻隔不再的团圆,安定祥和的守护,四海一家的友爱。
众诗人观此,亦不禁情动于中,纷纷起身,举杯向月,同声共祝:
愿人间,家家有平安,家国共平安!
此时,明月高悬,望月台下云雾已散,九州毕现。月华如水,载着声声祝福,洒向人间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