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来时路|三河坝战役——保留火种上井冈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根据斗争形势,决定从南昌撤退,向南进入广东,恢复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9月18日,起义军进入广东省的大埔县后,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并执行长汀军事会议部署,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主力部队向潮汕进军;一路由朱德等率领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这就是“三河坝分兵”。
铭记来时路
三河坝战役——保留火种上井冈
三河坝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三河镇,正好处在汀江、梅江和梅潭河的交汇处,三河汇聚、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93年前,一场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激烈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讲解宣传股股长
刘南海
“据老一辈说,当时战斗场面非常激烈,枪炮声是凌晨一直到天亮没停,4条河水都变成了血红色,足以看出当时真的是非常惨烈。”
南昌起义军
迎接这场战斗的不是一般的军队,却是南昌起义军!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大埔县城。这时,前委根据形势,果断落实长汀会议之“三河坝分兵”决策: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主力部队向潮汕进军;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育团3000多人,在东江工农革命军的配合下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朱德塑像
在关键时刻,朱德临危受命,他与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等共同指挥起义军,在十天后打响了著名的三河坝战役。
此时,国民党钱大钧率领三个师约两万人,从梅县松口一带,气势汹汹地向三河坝扑来。
1927年10月1日半夜时分,钱大钧部乘20多艘船开始偷渡,起义军根据朱德制定的“半渡而击”的战术,乘敌船渡到河中的时候,集中火力射击,牢牢钳制住敌军,将敌人击退。后半夜,敌军增兵50艘船,再次强渡,遭到起义军的痛击。
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部分烈士塑像
1927年10月2日,朱德、周士第、游步瀛、李硕勋、陈毅等在三河坝前沿阵地竹林中召开军事会议,紧急进行军事部署。10月3日凌晨,江面浓雾弥漫。敌人利用浓雾在火力掩护下,兵分多路强行渡江,利用猛烈的炮火攻击起义军阵地,起义军在笔枝尾山、汀江东岸及石子岽、梅子岽、太阳岽、松仁峰等长达十多公里的阵地顽强反击,前沿阵地多次失守。
1927年10月3日晚,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阻击,指挥部决定撤退。
大埔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甘海洋
“它是在基本上完成掩护任务之后,为保存革命火种,做出一个正确的应对措施。
然而,担任后卫的留守笔枝尾山的部分官兵,也迎来了最惨烈的一战,一万多敌人四面包围阵地。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带领下的全营官兵,奋力迎战,直至弹尽援绝,他们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全营200多名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英雄的鲜血映红了起义军转移的征途。”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
梁道刚
“朱德亲自率领部队撤退至饶平茂芝,主持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策,开始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
起义军队伍在转移中,处境极端险恶。朱德敢于担当,开展了著名的“赣南三整”,增强了部队继续革命的信心。这支为党和革命保存的重要军事力量,由朱德、陈毅率领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为工农红军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萧克将军高度评价三河坝战役:“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
硝烟散去忆忠魂。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镌刻着起义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就是这样一批南昌起义将士,筑牢信念,锲而不舍,奔赴井冈山,重新点燃中国革命圣火。
内容来源:686新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