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马3小时55分,他用轮椅已经跑了75次马拉松

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所以,再苦再累,只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张健

“马拉松再长再难也就42公里”

12月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场上,张建用3小时55分,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75个马拉松比赛。
张健生于1980年,是山东临沂人,目前定居在广州。
在张健3岁那年,因为没有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一场高烧后,张健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失去了走路的能力。生病之后的张建先后进行了五次手术,但他的双腿依旧不能支撑他的身体。从此,他比别人多了一个伙伴——一副轮椅。
小时候的张建曾抱怨过父母,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内心也比较自卑,体育课从不敢到户外去,只能在教室里眼巴巴的望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高中,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亲爱的,其实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看到这句话让张建意识到,长期以来自己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浪费了自己的人生。张建自此才开始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几年之前,在第二届广州马拉松比赛当天,张建无意中路过比赛现场,看到穿着各色衣服的跑者,带着各种旗子和标志在路上跑。之后经过了一番了解,张建才意识到,那就是马拉松比赛,随即产生一个想法:我能不能也去参加马拉松呢?

从那一刻起,张建便开始刻苦练习。这个过长漫长而艰苦,最开始的时候,跑不了两三公里,张建就累的气喘吁吁,但是他没有放弃,长期坚持下来,慢慢的他开始挑战5公里、10公里。训练了半年之后,张建已经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个半马的距离——21公里。

就在训练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时候,张建又遇到了全新的困难——马拉松组委会拒绝接受张建的报名:“每年全国有几万人参加马拉松,但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坐着轮椅参加的人。但是张建也拒绝这样的理由:半马的关门时间是3个小时,而张建的目标是两个半小时,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赛,谁都可以获得奖牌和证书,而经过了这半年来的训练,张建有绝对的信心能在关门前完赛。

在张建的坚持下,以及众多跑友们的争取下,组委会最后终于同意让他参赛。最终,张建也不负众望,用时2小时14分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半马。

“我们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的残障人士大概有八千六百万,占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这个数字并不算小,但是日常生活中,好像没有见到这么多残障人士。实际上大多数残障人士都更喜欢待在家里,在自己家基本上可以无障碍自由行动,但是一旦出门,总要让人背让人抬,总感觉太麻烦别人,感到不好意思。

张建身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了解这种感受。国内许多地方的公共设施,无障碍衔接做的不是那么合理,而出行是一个人的基础,如果连出行都做不到,那么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第一次挑战半马成功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在比赛中挑战了自我的极限,同时,也可以借助这样一种公众行为,为残障人士发声。通过这次马拉松,张建了解到如果想要突破自己,没有别的路,只有当你真的去开口,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去提出自己的诉求,很多事情就可以改变。

所以,张建决定开始把倡导无障碍出行通过运动的方式展现出来。

张建坦诚地说,其实每次跑马拉松都非常累,但每次出行看到障碍,他就又有了动力。障碍会阻挡他,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在刺激着他、鼓励着他去继续倡导无障碍出行的理念。

不仅仅是马拉松,在2015年7月份,张建还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打算仅仅依靠轮椅,从内蒙古沿着G011国道,徒步走到北京。最终历时19天,沿途500多公里,张建成功地从内蒙古徒步到了北京。

2016年张建环青海湖,完成极限马拉松。360公里,一天跑42公里,九天完成。

在推进无障碍设施完善的同时,张健也希望更多残障的朋友能够接受自己,打开心门去重新认识世界,假如能够走出家门那就是挑战自我的第一步。

张建的事迹也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腾讯新闻纷纷为他做专题报道,帮助他离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健康人也许会有选择困难症,

但我往往只有唯一一条路。”

张建的所作所为究竟有没有产生些许改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最先改变的就是他身边的人。

他跑团里的一个小伙子,15岁时骑摩托车发生了事故,成了残障人士,就连上洗手间都成为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对他心理上打击很大。但是后来他同张建一起,开始参加各种马拉松比赛,逐渐走出阴霾,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还有一位大哥,以前是在南沙那边给轮船做维护刷漆等工作。一天工作时,铁链断开,夹板掉下来砸伤了腰。他说他在第一届广州马拉松的时候就报了名,但被拒绝了。如今在张建和朋友们的努力下,他终于可以实现了参加马拉松的愿望,第一次完赛的那一瞬间,他立刻就哭了。

除了他们,还有全国各地的残障马拉松爱好者们——

90后的小伙儿冯绣青,因为4岁时候的一场意外,腰部以下截瘫,终生只能与轮椅为伴。但是他不仅不服输,不愿依靠轮椅,练就出属于自己的行走方式,还学习共生舞、参加马拉松,在运动中,他拥有一个无比自由的灵魂;

刘峰21岁遭遇车祸,失去整条左腿,右腿也大面积挫伤粘连,开始的时候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妈妈的照料下才逐渐走出阴霾。如今刘峰已经年近四十,从2016年开始坐轮椅参加马拉松,2018年还被重庆国际马拉松组委会评选为“最美轮椅跑者”

孙善永2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但是直到去年,他才开始使用轮椅,没想到,半年前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血压也高,医生告诉他,这是缺乏锻炼的表现。因为小儿麻痹症曾经失去了跑步的权利,但自从知道坐轮椅也可以跑马以后,找回了信心,感觉“像飞了起来”。更重要的是,马拉松带给他全新的生活理念:“我觉得还是要多走出看看,感受社会新的变化,眼界开阔了,做起事情来也不一样了。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贫困还是富裕,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有追逐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充满着重重阻碍,艰难险阻。当然,很多人会因为惧怕追逐过程里的未知,一次次地打退堂鼓。

很多时候被禁锢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思想。

就像这些轮椅马拉松跑者们一样,不管你是用脚走路还是用轮椅、拐杖走路,马拉松对你都一视同仁,而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这才是马拉松最重要的精神。

实现目标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让未来更早的到来。
(0)

相关推荐